楊 程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云南 普洱 666500)
淺談新聞采訪和后期編輯
楊 程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云南 普洱 666500)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的方式和途徑也有了新的進步,網絡的出現為廣大用戶獲取信息提供了更快捷、更方便的平臺。當今時代,隨著手機、廣播、電視、網絡交流平臺等傳播媒介的普遍應用,人們對新聞時事越發關注,人們對新聞的信息量、真實性和及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聞行業的競爭中,主要是新聞從業人員之間的能力的競爭,這就要求他們必須不斷提升自我的知識素養和道德品質,恪守職業操守。本文對新聞的采訪和后期對采訪稿的處理與編輯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有關人員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新聞采訪;后期編輯;探討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類信息傳播媒介變得十分豐富,新聞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新聞是傳媒工作者利用傳播信息的各種現代媒介,對于最新出現的事件,展開的一系列報道,旨在傳播其內容,從而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及興趣,并使人們獲取相關的信息知識。
新聞的目的是讓人們知道當前社會熱點事件,這需要新聞具有時效性。新聞事實發生、報道過程和社會影響等各方面的時間限制,即新聞的有效時間范圍。無論新聞事件多么顯著,新聞的價值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銳減。要保證其時效性,這就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注意的要點。
新聞還應具有真實性和多樣性,一條廣為人知的消息是不能稱為“新聞”的。因此,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要做到及時準確,保證新聞具有良好的素材,以便作為后期編輯的資料。
(一)新聞采訪工作方法
重視準備工作。記者應當重視在采訪工作進行前的準備工作,采訪的準備工作多種多樣,有新聞理論、各種相關知識、心理素質、當前政策等方面的內容。這些準備工作的作用至關重要,可以使記者更加具體地了解采訪的基本理論,從而更加科學地進行采訪工作,客觀、準確地向人們展現事件的真實情況;靜態采訪屬于采訪的前期準備工作,也是采訪環節的重要部分,這可以使記者對被采訪對象有基本的了解,提前了解采訪的基本內容,包括事件的發展狀況、人物的基本信息及基本背景等,這樣可以在采訪中更加快速地找到切入點,在采訪中處于更加主動的位置;心理素質則是面對采訪中的突發狀況,可以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所以記者需要在平時多加鍛煉,積累經驗;并且只有對于國家當前相關政策法律法規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使新聞報道具有準確的方向和政治立場。
(二)新聞采訪提問技巧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需要的是觀察力,善于捕捉細節,保證新聞素材的豐富性。新聞要具有真實性,并且還需要保證有較大的信息量,只有掌握具體真實的數據、有關的實際材料等,才能創作出品質良好的新聞稿,而僅僅是利用一般的素材,很難達到良好的新聞效果。提問環節進行前,記者需要對采訪任務進行合理的設計,避免出現無意義、無目的、盲目的提問,否則不僅無法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會影響受訪者的情緒,甚至引起受訪者的反感等,這就不僅需要面向報道主題,還需要面向關鍵性人物,根據不同的人設定不同的問題。在提問時,記者不僅要秉持目的性以及針對性的原則,還要注意各種技巧的運用;提問的環境要迎合被采訪人員的要求,使其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這就要求記者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與技巧。
(一)求真務實
新聞的三要素是真實性、時效性、新奇性。其中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沒有真實性的新聞屬于虛假新聞,是不能向社會大眾發布的。真實性是新聞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寫作的第一要義。這不僅體現在前期采訪過程中,同時也是后期編輯的重要準則。事實上,素材本身的真實,并不代表新聞內容的真實——通過對圖像、聲音等材料的有意刪減、鏡頭順序的調換以及其他特殊處理,都會造成新聞本身真實性的缺失。因此,在后期編輯過程中,保證其真實性尤為重要。
但現實生活中,虛假新聞層出不窮,究其原因是許多新聞媒體人為博取人們眼球來增加銷量,這種行為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后期編輯應該嚴格把關,堅持自身職業操守,在職業道德的規范與監督下,以嚴謹、嚴肅的態度進行報道,除了將時間、地點、任務、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呈獻給讀者,還需要向讀者真實有效地報道新聞。
(二)講究創新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新聞方面,人們的要求越來越多。創新性是新聞的第二大要素,除了之前說的真實性外,新聞需要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增加創新性,新聞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內容和形式上,應該在后期編輯的編排上使新聞更加吸引人。
新聞內容是對報道素材的真實表達與展現,作為現代信息傳播形式之一,要更注重傳達時事政治信息和知識?,F代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新聞的要求也趨向于簡單化、集中化,現在的新聞內容必須順應群眾的要求,讓受眾能夠快速地了解信息要點,并掌握其中的精髓。同時,在編輯新聞內容時,需要把新聞性和知識性有機結合,以實現信息傳遞的本質要求,順應現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發展。
新聞的形式不能一成不變,要在編輯上不斷創新和改進,增加新聞的多樣性,增強新聞的可閱讀性。例如,現如今許多電視新聞都采用多人播報的模式,同時還加入了一些互動環節,這樣不僅加快了新聞的傳播速度,也增強了新聞的直觀性,同時信息的反饋也更加及時;有的還采用了滾動播報的模式,既彌補了新聞“稍縱即逝”的缺點,又增加了信息量,強化了新聞的時效性。
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編排都應該在記者敏銳的洞察力和廣泛的知識面下進行,并且注重標題的編寫——讓讀者看到標題就會有想要閱讀的欲望。在新聞編寫上,語言使用應該在專業性的基礎上,盡量風趣幽默,吸引讀者,用通俗易懂、富有情感的文字來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
在媒體資源與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電視媒體只有不斷地尋求更新鮮、更豐富、更貼近大眾的新聞信息,才能獲得一席之地;只有注重新聞信息的后期制作,才能更容易被受眾接受。21世紀是知識的時代,新聞的競爭也愈加激烈,記者只有不斷地完善自身,在日常的活動中掌握好理論基礎,把握要點,勇于創新,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1] 黃偉強.淺談新聞采集的技巧[J].科技資訊,2009(18):167-173.
[2] 宋鵬.電視新聞后期編輯[J].青年記者,2011(20):65-97.
[3] 林凌霜.電視新聞編輯技巧的美學思考[J].東南傳播,2007(03):21-34.
G212.1
A
1674-8883(2016)24-0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