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煙臺福山有線電視管理處,山東 煙臺 265500)
電視編輯如何樹立百姓視角
林 靜
(煙臺福山有線電視管理處,山東 煙臺 265500)
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快速,電視、網絡等成為人民群眾生活娛樂的主要方式。成熟并受人喜愛的電視節目是無數從業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而在電視節目的制作中,電視編輯的作用十分重要,他們的能力基本決定著電視節目的總體質量。做人們喜聞樂見的節目是所有制作人的愿望,為此,電視編輯應當從百姓視角出發,制作更加優秀的節目。本文旨在闡述電視編輯的概念,分析當前電視民生類節目的現狀,提出讓電視編輯更好地樹立百姓視角來制作民生節目的建議。
電視編輯;百姓視角;民生
電視編輯需要利用自己的才能將拍攝的視頻片段剪切、拼湊成具有一定故事情節,且有邏輯的語言文字與視頻畫面相結合的電視節目。至此,電視編輯的工作還不算完結,也許后期還需要時刻關注節目的播出效果,再對節目進行修改完善。所以一檔電視節目從創作、拍攝到完成,幾乎每個環節都有電視編輯的身影,“編輯”二字可以是以上所有行為的統稱。總體而言,電視編輯是一項需要不斷思考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及藝術創造力的工作。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由于民生類節目具有接地氣、通俗易懂等特點,從產生時就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歡。因此,民生類節目快速發展,遠遠超過其他題材類型節目的發展速度,并且現在已經成為各大電視臺最受歡迎的節目類型之一。對于電視臺而言,收視率的高低意味著節目的成功與否,而民生類節目常常位列平臺收視率的前三,可見其有多么成功。民生類節目的火爆,讓所有的電視平臺都把目光轉移到民生類節目上,都普遍利用民生題材制作電視節目,民生類節目的播放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但是可以用作電視節目制作的題材始終是有限的,因此,大部分節目雖然名字、形式不一樣,但是實際內容卻幾乎是相同的,節目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1]嚴重的同質化又導致各大平臺之間的激烈競爭——都想搶占收視率。
(二)內容淺顯
市面上大多數的民生類節目播放內容都比較淺顯,總是重復性地播放生活內容,關于內容的理解和評價卻很少。[2]這樣的民生節目的確是很接地氣,真實地再現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但僅僅是記錄了生活,沒有反映出生活的本質。電視臺的職責不應該是對生活進行單純的記錄,在傳播信息、表現人民生活情況的同時,電視臺節目制作人員應該深入研究問題,在事件中嵌入觀點,加深內容的深度。記錄生活事件的目的應當是從中得出一定的道理和經驗,反過來再運用到日后的生活中。
(三)形式低俗
平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內容同質化嚴重,理應尋求創新;但是部分平臺不從題材視野、內容創作、表現形式等方面尋求創新,反而拋棄了電視媒體的基本原則,利用噱頭賺取收視率。[3]這些電視臺的工作人員選擇從民生生活中篩取部分與色情、暴力有關的題材進行大肆宣揚,將一個電視節目制作得如同娛樂節目一般——重視娛樂性,關注八卦噱頭事件。甚至不管事件的真實性,失去了身為媒體人的基本準則。這樣做的后果十分嚴重,電視媒體作為傳播媒介的一種,有輿論導向的功能,倘若人們打開電視,節目中全是和色情、暴力相關的信息,會讓觀眾對真實的社會生活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產生錯誤的價值判斷。另外對電視節目制作者本身也會造成巨大的危害。身為電視節目的制作者,本應該不斷發掘有價值的節目題材,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節目變得更好,而長久使用這種手段,會讓自身的創作才能逐漸枯竭,節目也只會越來越差。
(一)充分認識百姓視角的內涵
多數電視編輯對于百姓視角、民生的理解是較為狹窄的,認為百姓視角就是關注老百姓身邊發生的故事。但實際上,民生領域十分寬廣,而百姓視角也有著豐富的內涵,關注身邊發生的故事的確是站在了老百姓的視角看事情,但是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不僅只是看身邊發生的故事,他們看到事情發生也會思考為什么,他們也有自己追求的東西。同時也要明白民生領域和百姓視角也有其深度,對于一些特定的民生事件,老百姓也想看深入的報道,聽有學識的人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并給出觀點。因此,電視編輯要學會更深入地了解百姓視角的內涵。關注與民生信息有關的專業知識、理論發展和國家的政策動向;收集民生素材的時候不能只關注事件本身,還要分析故事現象背后的本質,也許還能從中發現新的題材。收集素材時,要使用最原始的方法——走到人民生活中去,近距離地感受百姓的生活。
(二)改變民生節目的形式
目前市面上的民生類電視節目有向娛樂化發展的趨勢:形式低俗并且各大平臺之間基本是相互效仿,缺乏創新能力。電視編輯應當舍棄這種沒有意義的做法,深入分析民生節目的形式,進行創新。首先,電視編輯在撰寫節目的文字稿件時,應當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語化語言,在節目主持人或是播音員播報消息時,不要把自己當作一個專業的工作人員,而要當作一個在和百姓拉家常的人,用平實的語氣講話。在節目中不能過于拘束,如果是有百姓直接參與的節目,則更要放開自己,和百姓平等友好地相處。有些節目需要去現場拍攝,去現場的工作人員也需要注意盡量以不要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觀察整個事件,要融入百姓之中。其次,大多民生類節目都是在發生了某件事情或者是看到某個新聞之后,才會出現針對這類事情的節目制作。這樣的節目往往具有滯后性,當所有平臺都知道的時候,題材也就失去了競爭性。所以電視編輯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洞察能力,分析當今的民生現象,去猜測可能會發生的新聞,提前做好節目策劃。目前很多新媒體制作的活動就是如此——在事情發生之前,活動就已經策劃完成。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民生類節目之所以火,就是因為它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想要做出更加優秀的節目自然需要學會樹立百姓視角,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既然是為人民群眾設計的節目,當然還是要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百姓視角的真正內涵。在掌握了有質量的內容之后,再制定相應的科學的節目策劃,只有這樣,才能讓節目受到更多人民群眾的歡迎。
[1] 李亞東.新聞編輯如何樹立百姓視角[J].現代交際,2014(09):103.
[2] 許盛循.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的創新與發展探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 張麗丹.中國電視民生新聞理論、實踐及反思[D].華中師范大學,2013.
G214.1
A
1674-8883(2016)24-0242-01
林靜(1986—),女,山東人,本科,助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