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春
(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 成都 610000)
探討民族出版業的困境與發展對策
李曉春
(四川民族出版社,四川 成都 610000)
民族出版是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環節。然而,我國民族出版業當前面臨著來自方方面面的發展壓力。本文結合民族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性,分析了民族出版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并就其發展的對策進行了探討與分析,以期促進民族出版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民族出版業;困境;必要性;困境;對策
民族出版業是我國文化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族出版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因其特有的公益屬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直處于劣勢。民族出版單位雖奮力拼搏,仍處境艱難。2007年,中宣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字出版事業的扶持力度的通知》(中宣發〔2007〕14號),對民族文字出版的性質、功能、定位等作了明確規定,并要求各有關省區和部門認真貫徹落實。
(一)活躍我國文化產業的必然途徑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自信”后,又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其背后的含義不僅僅是發展我國當代的漢文化,更包括發展我國的民族文化和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活躍文化產業、弘揚民族文化、發展傳統文化,不應當作為口頭上務虛的語言,而應當落到實處,其中一個必然途徑,就是發展民族出版業,不斷豐富我國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向世界展現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
(二)促進民族和諧共處的需要
一個民族,若沒有了文化,則沒有了生存的根基,就會逐漸被其他民族同化,忘卻自身的獨特性。當前,圖書仍然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不同民族之間相互了解、和諧共處的重要渠道。通過民族圖書的出版,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風貌習俗,不同民族之間在交往的過程中,能夠更為和諧和友善。
(一)民族出版業改革困難重重
民族出版業有著不可替代的政治職能和文化職能,使得其在進行改革時,面臨著政治制度、文化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突破。與此同時,還有部分出版單位基于種種原因,單位性質較為模糊,在進行改革時,面臨著更多的困難。此外,民族出版業的經濟效益往往較低,許多民族出版單位面臨著連年虧損的殘酷現實。從這個層面來看,資金鏈的短缺、經濟效益的低下等問題制約了其改革推進的步伐。
(二)讀者的數量較少
出版業的發展離不開讀者,擁有大量的讀者是出版業發展的重要前提。然而,民族出版作品基于其文字和語言的特殊性,使得本民族的人們只購買本民族文字的出版作品,讀者群體小,使得出版作品的銷售量有限,影響出版業的發展。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我國民族交往的進一步緊密,漢語普及程度的進一步提高,許多少數民族地區的語言逐漸被漢語取代,真正了解本民族獨特語言文字的人逐漸減少,新一代的少數民族人民往往更為熟悉地使用漢語,因此其購買民族文字作品的可能性也逐漸降低。
民族文字圖書因讀者少、印數少,印刷成本高,出版單位的經濟效益低,導致很多具有較高出版價值的選題不得不放棄出版。
(一)政府機構應加大對民族出版的支持力度
民族出版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國家的支持包括政策、資金等多個方面。
從政策上看,國家現已針對民族出版業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但現有政策仍難以滿足民族出版業在當前經濟發展水平下的發展需要。因此,國家仍應明確民族出版單位的改革制度,對民族出版單位的改革給予政策支持,幫助民族出版單位順利推進改革。
從財政資金支持上看,民族出版業要進一步發展,更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國家出版專項資金目前仍然是民族出版業發展重要的資金來源,應繼續加大對民族出版業的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二)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壯大民族出版實力
由于民族出版單位當前尚未實現全方面改革,要實現大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從轉變自身經營管理方式做起。民族出版業當前的管理方式仍是遵循傳統的管理方式。因此,需要對原有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促使民族出版業的產業鏈延伸,創新盈利方式,擴大盈利渠道,壯大發展實力。以通過產業鏈延伸創造的經濟效益來支撐和發展民族出版業。
(三)提高民族出版質量,打造民族出版品牌
出版業的發展離不開生產讀者喜愛的產品,因而民族出版單位要想更好地發展,就要提高圖書出版質量,打造民族出版品牌。作為民族出版單位的編輯,要充分了解民族文化,遵循民族出版規律,把握民族大眾的消費需求,找準民族出版市場的痛點。同時,民族出版單位要勇于擔當,把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出版的方式進行傳播和傳承,不能為了改革,過于關注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自身的公益屬性。在提高出版質量方面,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因此,應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立吸納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機制,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把力量匯聚到民族出版單位的發展壯大上來,確保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四)創新宣傳方式,建立民文網絡平臺
[1] 劉新田.論民族出版業的困境與發展對策[J].甘肅社會科學,2012(4):139-142.
[2] 李傳勝.民族出版業發展對策問題探究[J].新聞傳播,2014(6):91.
[3] 林曉華,郭發仔.民族出版業發展移動閱讀的策略[J].現代出版,2016(1):46-48.
G230
A
1674-8883(2016)24-0268-01
業應當緊跟當前數字化發展的潮流,完善
渠道,通過講座、表演、征文等方式,向社會傳遞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精彩內容,使得全社會都關注不同民族文化的特點與出彩之處。民文作者可以隨時通過網絡平臺上傳自己的作品,讀者可選擇免費試讀、付費閱讀的方式閱覽。出版社通過閱讀量、讀者群、付費閱讀量等進行數據分析,可以更實時、準確、低成本地分析潛在需求和趨勢,預測圖書選題出版的可行性,為選題論證提供第一手資料。所以,網絡平臺的搭建,將會有更多民文作者的優秀作品產生,民族出版單位也能發現更多、更優質的選題,并在選題論證中根據其數據分析,合理安排印數,減少庫存。
四、結語
民族出版業的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但我們相信,通過國家的持續支持、出版單位的不懈努力,必將使民族出版業不斷發展壯大,在我國出版業、文化產業中發揮其特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