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義
(武昌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2)
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段 義
(武昌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2)
21世紀以來,新媒體的產生增加了學生接收外界信息的途徑,方便了學生進行交流,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方式。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探討了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來,新媒體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歡迎,其以便捷、創新、快速等特點滲透到了高校大學生的生活中。新媒體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何正確地發揮新媒體的正能量,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須探討的問題。
(一)新媒體突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媒體相比,新媒體采用了現代的科學技術,能夠在第一時間使教育對象獲得相關的教育信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收集、處理和傳遞信息,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并且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布信息,使學生在第一時間接收到信息,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時效性。
(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提高了其實效性
多功能性是新媒體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它集圖形、動畫、數據、音頻等優勢于一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將視頻與動畫充分結合在一起,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力,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通過視頻、動畫等的應用,新媒體可以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更好地領會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層含義。另外,就某一思想政治話題來說,通過微博、微信等互動平臺,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討論,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三)數字化的存儲方式,方便了學生查找資料
新媒體可以幫助學生隨時隨地查找相關資料,隨時隨地上網了解相關信息。數字化的存儲方式如電子期刊,吸引了高校學生的眼球。同時,隨著網絡的普及,高校學生在查找某些信息時,通過豐富的電子信息,只要將關鍵詞輸入搜索引擎中就可以獲得海量的信息,提升了資料查找的便捷性,從另一方面來看,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便捷性。
(一)通過多種新媒體手段,轉變觀念,使思想政治教育順利展開
目前,隨著我國網絡的普及,新媒體成了高校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了讓高校學生參與到新媒體互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助新媒體互動性、開放性的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信息的討論中,提高高校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同時,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言傳身教,充分認識到新媒體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優勢,轉變傳統的教育者高高在上的思想,與學生平等交流、對話,引導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該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利用新媒體隨時隨地可以交流的特點以及新媒體具有的開放性特點,營造一個自由、平等的教學環境,與學生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平等的探討。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利用新媒體開展互聯網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結合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播放一段相關視頻或圖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加強新媒體平臺和輿論陣地的建設,積極引導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為了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機制,我們應該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建設,鼓勵學生參與進去,同時要鼓勵高校院系、教育部門等進行新媒體平臺的建設,促進新媒體平臺的良好發展。并根據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針,及時更新內容,促進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還可以提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增加新媒體平臺的粉絲,從而引導高校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新媒體平臺的良性發展。
其次,為了保證新媒體平臺的良好發展,就要加強對新媒體平臺的運營管理以及新媒體輿論陣地的建設。因此,在運營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高校可以積極發揮名人效應。在傳統的信息媒介傳播中,高校是話題的意見領袖,所以在新媒體傳播中,應該多培養意見領袖,這樣就會更有說服力,可以促進同輩之間的交流。同時,高校可以邀請社會上的知名人士,增加高校新媒體的信服度,對高校新媒體中的某一話題進行討論,積極引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加強其對新媒體的認識
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學生應該正確看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要以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探討。在課下,要主動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進行相關內容的探討。高校學生基本上已經形成了正確的三觀,在面對網絡垃圾信息時要增強高校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網絡查找資料,有效抵制垃圾信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應主動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提高自己對新媒體信息的辨別能力、過濾能力和承受能力,正確認識新媒體,并對相關的信息進行加工,傳播正確的、有益的信息。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有效獲取、分析、評價信息的能力,要不斷提高學生對新媒體的操作能力,了解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 施冰青.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05):84-85.
[2] 張建穎.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70-73.
G641
A
1674-8883(2016)22-0292-01
段義(1987—),男,湖北仙桃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