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晨瑩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主持人演藝化的多樣態探究
焦晨瑩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主持人本身這一職業屬性在表演學的建構當中,具有“自我指涉性”和“表演性”,所以主持人在節目當中極易產生演藝化的傾向。尤其是在綜藝節目當中,由于游戲環節的設置,使得主持人的身份變得模糊,對自我的身份認同產生偏差,也導致觀眾在節目中對主持人產生“泛演員”的身份錯覺,主持人也就在媒介生態的不斷演化和推進之中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
主持人;演藝化;新樣態
隨著綜藝節目的火爆,泛娛樂化趨勢也在日趨增強,主持人的“個性化”“多元化”特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媒介競爭力逐漸增大,主持人是電視節目的門面,由此產生了主持人演藝化的潮流,越來越多的主持人進行明星化包裝,在節目中試圖進行戲劇化表演,但應該注意的是并不是具有才藝的全能性主持人能勝任所有節目的要求,也不是所有的節目樣態都適合演藝化的表達。怎樣正確處理主持人主持狀態的急劇嬗變,如何在節目中更好地運用這一新變化,這才是主持人隊伍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本文試圖淺析主持人演藝化出現的新樣態以及所帶來的思考。
在這一活動當中,主持人并沒有脫離其職業特性,也沒有影響其信任感和權威性,主持人更多的是一種“非角色表演”,是為了營造更好的節目效果,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主持人往往通過顯示真正的自我來傳達節目內容,借鑒戲劇表演的手段來豐富自身,并不是在塑造角色。在辯論節目和娛樂節目中,主持人去“表演”的現象居多,在這類節目當中,主持人起到的是展示、表演及其對傳播活動的協調作用。主持人通過自身肢體語言和口語描述進行編碼,受眾達到娛樂功能和教育功能時進行解碼,從而收到主持人演藝化的良好效果。例如,撒貝寧在主持《開講了》節目當中采訪豫劇演員小香玉時,與小香玉產生互動,模仿表演唱腔,既與嘉賓產生了良好的溝通,又實現了交互式受眾參與的傳播過程。因為主持去表演,主持仍然是核心和關鍵,“表演”只是一種修辭手段,是為達到預設效果而進行的輔助,要求主持人在表演者和自身角色中不斷交替出現,試圖承載相應信息,將嘉賓形象更加多元化、形象化地呈現,形成隱形傳播。
主持人與演員之間并非不可跨越,兩者有很大的聯系和共通性。他們都是藝術的創作本體,其本身擁有一致的藝術訴求,都試圖調動自己的副語言和情感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效果和審美感受,并通過自身的理解再加工去組織完善周圍事物。再次,主持人這一角色限定使得其本身多才多藝,更能較快地領悟觀眾內心感受,搭建起良好的供需平臺。所以,越來越多的主持人去跨界做表演,這其中又包括明星化包裝或涉足演藝圈做明星。
湖南衛視的何炅是明星化包裝的典型例證,在《快樂大本營》節目中,他負責把控節目核心,同時也逐漸成為湖南衛視的門面,從服裝造型到主持樣態呈現,湖南衛視都跟蹤打造,形成其獨特的價值符號,以增加固定受眾人群,延長節目的生存周期。主持人的明星化打造,利用自身在娛樂界的知名度和觀眾影響力,整合電視臺資源形成品牌化效應。主持人開始走演藝化道路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有利于將節目風格個性化,增加了節目的吸引力,使節目和主持人密不可分,形成獨特的個性化魅力,同時也有利于增加節目的可辨識度。電視擁有視覺文化和聽覺文化的共同沖擊,面對綜藝節目同質化嚴重的時代,讓受眾在第一時間鎖定節目的關鍵是節目差異化,打造主持人的明星臉譜,就能讓觀眾在眾多節目中迅速選擇并率先進入視野。
主持人通常多才多藝能歌善舞,這也為主持人開辟新的職業領域積累了條件。在主持人的工作中,培養了細膩敏感的洞察力,豐富活躍的想象力,所以為其影視發展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例如,大家所熟知的浙江衛視主持人朱丹,出演了《金牌律師》《愛的婦產科》等影視作品,帶來跨界影響力。主持人帶來明星效應,在暈輪效應下顯然可獲得影視作品的高關注度和高注意率。同時,觀眾在觀看影視作品時,也會不自覺地代入其主持風格,加深了觀眾對主持人的認知度。
綜藝節目的火爆,對主持人的類型需求也日趨多元,促使許多有表演基礎的影視演員和懂得語言技巧的藝人加入主持人的行列,通常他們將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特長融于節目內容本身,讓節目更加豐富多彩。例如,添加相聲藝術中的捧哏、小品演員的夸張表演、歌唱藝術家的動聽歌聲等,使得節目有了亮點,形成獨特的文化符號,增添歡快輕松的氣氛,符合大眾的收視習慣。其中主持人的演藝化被視為“顯性”表演,主持人承擔社會性的媒介角色,就要求其充分調動自己的身體語言,包括眼神、動作,肢體等,同時以合適正確的發音規范要求自己,準確的傳達節目內容,這也凸顯了這類主持人的局限性,支持演員藝人做主持的同時更需要創立合適的標準和體系,不考慮自身水平和主持人本身的職業素養只能導致這一隊伍的角色定位模糊,縮小節目定位人格化的維度。
主持人演藝化的發展是改革與創新,現仍屬于發展階段,沒有一個良好的鑒定標準去衡量怎樣掌握其表演程度,“顯性表演”和“隱形表演”應該如何應用,主持人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也應該受到很大關注。在任何節目類型中,主持人要厘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始終保持著“溝通者”的身份,明晰區別于文藝表演的“新聞”屬性。“演藝化”是為了增加節目看點,發揮社會價值,“表演”要做到有分寸,收放自如,以豐富生動的外在形式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同時更要注重嚴密的思維邏輯,這樣才能以深厚的表演功底為依托,將戲劇表演元素有機融合,彰顯個人魅力,贏得觀眾的掌聲。
[1]馬天劍.困惑的身份認同:電視節目主持人演藝化的憂思[J].社科縱橫,2009,24(2):114-116.
[2]許蕪顏.演藝化表達——主持人語言表達新態勢[J].大舞臺,2013(2):195-196.
G222.2
A
1674-8883(2016)16-0150-01
焦晨瑩(1992—),女,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