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君
(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 貴陽 550002)
全媒體時代廣播劇發展之路探索
謝 君
(貴州廣播電視臺,貴州 貴陽 550002)
全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娛樂節目出現在受眾面前。在泛娛樂背景下,廣播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面對媒體激烈的市場競爭,廣播劇改變原有的形式以滿足受眾的需要是其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徑。本文基于廣播劇的發展歷程以及全媒體時代給廣播劇帶來的機遇,探索廣播劇的發展戰略,以期為傳統文藝節目的發展提供借鑒。
廣播劇;受眾;管理創新
隨著傳媒業的不斷發展,新媒體逐漸改變了人們原有觀看娛樂節目的方式。廣播劇也已經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藩籬,受眾可以隨時隨地收聽廣播劇。然而,文藝節目形式的多樣化不斷沖擊著制作成本較高的廣播劇,使廣播劇的發展遭遇瓶頸。如何進一步地發展廣播劇成為傳媒學者不斷探究的課題。
1919年蘇聯建立實驗廣播臺,形成了廣播劇的雛形。經過廣播臺的不斷探索和發展,1924年廣播劇正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隨著信息領域的繁榮,廣播劇的數量以及形式開始逐漸豐富并獲得了極大的發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播劇成為與影視劇并駕齊驅的藝術形式,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媒介。然而,在改革開放后,新興媒體的不斷涌入使廣播劇的發展停滯不前。國家為了推動廣播劇的發展,在1996年將廣播劇作品納入“五個一工程獎”的獎項范圍中。但是,這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廣播劇遇到的問題。廣播劇曾經在廣播領域有著很高的地位,卻無法擺脫現有的發展困境,究其原因是節目形式的單一與守舊造成的。
新媒體為廣播劇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為廣播劇提供了更多創新發展的可能。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以及其他的現代化處理技術豐富了廣播劇原有的藝術形態和表達方式,促進了其創作手段以及產品形式的發展,使藝術節目更加豐富多彩。數字化的傳播環境擴大了廣播劇的受眾范圍,使更多的受眾能夠獲得廣播劇資訊。網絡技術的應用,衍生出了更多的廣播形式,如網絡廣播、播客等。現代化處理技術使廣播劇的音質、內容更具吸引力。新媒體技術使廣播劇與其他的媒介形態相融合,不僅使用戶能隨時搜索并收聽廣播劇,還能夠讓廣播劇出現在不同的產品中,如車載電臺、手機、電腦等。廣播劇創作手段以及產品形式的多樣化,擴大了受眾領域,促進了廣播劇的發展。
(一)與受眾互動
地域文化、年齡、群體的差異導致廣播劇受眾各不相同。各個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歷史較為悠久的城市較為注重人文氣息,年齡較大的群體更喜歡傳統節目。這種差異性使廣播劇在選材以及表達方式上很困難。除此之外,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收聽廣播的習慣,人們不再囿于固定時間或時段收聽廣播。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搜索想觀看的內容,這些都造成了廣播劇受眾群體的分散化。因此,廣播劇可以放于黃金時段播放,并對本地區的受眾人群進行調查,分析他們所喜愛的廣播劇形式以及內容,從而制作聽眾喜歡的節目類型,編聽眾喜歡聽的內容,創造具有新時代氣息的廣播劇劇作。
(二)與網絡充分融合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更加便捷,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很多廣播電臺已經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媒體網站,廣播劇可以利用此優勢,及時發布廣播劇的市場信息、產品推介、質量監督、運銷服務、售后服務,并與受眾進行互動。通過網絡平臺,能夠為全國各地的受眾群體推送廣播劇的內容,并通過網上問卷調查的形式獲知產品效果;廣播劇工作人員還可以從網站征集優秀的創作作品,從而豐富廣播劇素材。各地區的廣播劇還能夠通過網站進行作品評選,進而提高作品的創作質量,鼓勵更多優秀作品的產生。網站與廣播劇的結合能夠為受眾提供更加優秀的文藝形態,有利于讓廣播劇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最大化。
(三)自我推廣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新媒體領域的繁榮,廣播劇的受眾群體規模不斷縮小,其在群眾中的地位逐漸下降。現今,很多人都沒有收聽過廣播劇,還有人連廣播劇這一名稱都沒有聽說過。究其原因,廣播劇自身內容保守以及宣傳力度不夠是其發展不足的主要原因,而廣播劇模仿影視劇是其發展的重要途徑。影視作品憑借主演的各地宣傳使作品得以被人們知曉,廣播劇可以借用這一方法,借助影視平臺將制作的宣傳片推廣到群眾中去,使受眾在獲知了影視資訊的同時,認識和了解廣播劇。在廣播節目中,也可以在黃金時段宣傳廣播劇,使作品在呈現于公眾之前就能夠為大眾所知。不僅如此,廣播節目還可以適時對廣播劇的主創進行采訪,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進行推送,從而提高廣播劇的曝光度。
(四)創新運營模式
微廣播劇是當前廣播劇節約成本、擴大受眾群體的重要戰略。中國廣播劇研究會已經聯合多家媒體舉辦了幾屆微廣播劇大賽,反饋效果較佳。因此,廣播電臺可以多舉辦這種比賽,鼓勵優秀的廣播劇作品參賽,將比賽的過程呈現在公眾面前,并鼓勵受眾群體積極參與評選,從而吸引年輕人的注意。網民們還可以通過微博進行節目反饋,從而擴展廣播劇的知名度。通過點對點的大范圍傳播,能夠為廣播劇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拓寬其發展空間與市場。微廣播劇對于中國廣播劇的創新與推廣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吸引更多的廣播劇愛好者,從而擴大廣播劇對社會的積極影響。
在商業化、娛樂化泛濫的時代,廣播劇作為廣播文藝中極為重要的一種文藝形式,理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摒棄落后的形式,呈現出全新的節目形態。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對廣播劇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能為廣播劇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1]劉國君,徐偉東.新媒體背景下的廣播劇振興路徑的思考[J].中國廣播,2011(07):33-36.
[2]張慧娟.現階段國內廣播劇的發展瓶頸及創新措施研究[J].中國廣播,2012(11):67-69.
[3]王建輝.當前廣播媒體環境下的廣播劇困境與創新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9(02):151-152.
[4]劉家思,周桂華.廣播傳播與戲劇新路——論中國現代廣播劇的誕生及其發展歷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03):73-81.
G222
A
1674-8883(2016)16-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