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彤
(新疆日報社,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1)
基于媒體轉載環境中的版權危機的化解
姚 彤
(新疆日報社,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1)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眾傳播數字化的進程加快,日新月異的網絡技術對現有版權制度造成了巨大沖擊,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因轉載而引起的侵權糾紛此起彼伏,這些問題不僅存在于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還存在于傳統媒體之間、新媒體之間。總而言之,版權問題已經演變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本文從媒體轉載侵權的各種亂象入手,探索媒體轉載環境中版權危機的化解手段。
新媒體;傳統媒體;媒體轉載;版權危機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版權沖突
新媒體興起之初,受網站采編資質制約,新媒體往往需要依賴傳統媒體的作品進行轉載、摘錄。當時我國傳統媒體發展形勢較好,處于上升時期,對自身作品沒有太強的保護意識。傳統媒體不僅默許門戶網站對自身內容的轉載,甚至主動要求網絡媒體免費轉載自己的內容。通過網絡媒體的轉載如果獲得的瀏覽量多,甚至上門戶網站的“頭條”的話,傳統媒體還會以此為榮。這也是當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合作模式。新媒體利用傳統媒體的廉價內容,聚合大量用戶并進入高速發展期。傳統媒體看到了新媒體的盈利超越自己,并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苦于找不到有效改善盈利模式的路徑,此時傳統媒體才開始關注自身作品的價值,對版權侵權行為也變得更加敏感。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版權沖突還使得內容的退化,不僅新媒體轉載網上的內容,傳統媒體也開始引進網站上的優質內容資源,傳統媒體創作素材很多來源于網絡,對網絡內容進行簡單整合,造成報紙內容的嚴重同質化。
(二)新媒體間的版權沖突
目前新媒體也出現了很多的糾紛和爭議,甚至比新舊媒體之間更為嚴重,這些亂象反映了新媒體版權生態的脆弱。隨著網絡互動的發展,新媒體版權人由專業媒體拓展到所有用戶,傳播者也由少數渠道拓展到個體用戶,利益主體變得更加復雜和龐大。版權人群體的龐大、分散、傳播的碎片化和作品價值標準的模糊,都使新媒體間的版權侵權問題更加嚴重。新媒體間還存在互相抄襲的亂象,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版權沖突可以用有效的合作機制化解,但是在新媒體之間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只有通過競爭到兼并的方式取得,如優酷與土豆合并,愛奇藝用2億元購買了《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爸爸去哪兒》的網絡獨播權。
(三)傳統媒體間的版權沖突
傳統媒體除了面臨與新媒體的沖突,最直接的還是傳統媒體行業內競爭。傳統媒體本身實力存在較大差異,與新媒體進行版權議價的能力不同,想要統一作品轉載使用價格也不現實。傳統媒體大都擁有自己的網絡平臺,它與商業門戶網站類似,主要為傳統媒體傳播新聞,一般情況下其版權作品的單向流動,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無法從其自身網絡平臺獲益。傳統媒體網站模仿的是商業門戶網站的運營方式,也經常非法轉載、使用他人作品,這本身就是侵權的行為,一旦面臨侵權行徑,其自身也很難為自己理直氣壯的維權。
總的來說,傳統媒體在PC端的門戶網站建設上錯失發展機遇,即使發布的都是自己生產的信息,但是信息數量、人才、資金、技術等都與新媒體存在巨大差距。歸根結底,傳統媒體缺乏整體經營意識,沒有專門的版權機構對媒體全平臺內容的生產、傳播、交易和保護進行統一的規劃部署,與其他媒體平臺之間缺乏合作。
(一)傳統媒體的自身轉型
傳統媒體要實現版權危機的化解最關鍵還是在自身的轉型發展上。首先,以內容運營為核心的運營理念。與綜藝節目、廣告等媒體產品相比,新聞版權的經濟價值確實相對較低,但是由于新聞制作的專業性、新聞的效用、獨創性和稀缺性等特點,新聞版權價值也有高低之別。與新媒體相比,內容正是紙媒的核心資源。其次,加強內容的獨創性。與文學、影視節目相比,新聞作品的獨創性較低。但是,作為一種文字創作,新聞作品的符號呈現依然帶有機構和創作者的風格。優質稀缺內容,隨著技術、終端的發展和媒體融合的延伸,新聞表現形式愈加豐富。廣告精準投放。再次,加強版權保護。無版權保護,新聞被隨意轉載,價值降低,采取版權保護還可以促進版權價值的提升,對侵權行為及時提起法律訴訟。最后,提高媒體效益。建立自己的品牌,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的傳播,紙質媒體與自己的網站形成良性互動,網站全天實時更新,報道最新的、碎片化的信息,并通過郵件等方式定點推送;報紙著重深度報道、重大新聞。改進支付方式,方便讀者付費閱讀,吸引廣告商,增加盈利。
(二)媒體版權收益的合理讓渡
版權是一種壟斷的、專有的權利,而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互聯網成為信息的主要傳播載體,信息傳播的自由、便利導致了版權保護越來越失去合理性、掌控性和操作性。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早已不是討論的重點,而版權成為一切問題的核心。隨著媒介進化的趨勢,在未來的版權中,公眾成為大眾媒介最大的受眾,版權的擁有者出于對信息傳播的需要,可以讓渡一部分收益給公眾,為公眾提供一定的免費資源。當然在滿足公眾信息需求的同時,也要注意對自身保留權利的保護。同時在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有時不得不犧牲版權許可效率換取版權傳播效率,擴大傳播獲取更高的關注或收益。
(三)加強法律約束
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出現,版權保護最重要的第三方管理手段就是法律約束,制定合理的版權法并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跟進是當務之急。我國版權法的修訂遠遠滯后于技術和媒體的發展,無法對目前版權出現的利益糾紛進行有效平衡。在各類媒體、公眾的版權糾紛中,法律一直處于缺位狀態。這也是目前版權侵權泛濫、版權沖突不斷的重要原因。要改善這種狀況,首先,版權法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技術和媒體的發展背景,對利益格局進行重新調整。其次,調整版權授權機制和版權交易規則,加強對著作權的管理。最后,版權人、傳播者和公眾三者都應被納入管理條例中,全方位保護相關責任人的權利和義務。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S].2016.
[2]盧鑫.跨媒體傳播與文本版權問題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3]李巖,李賽可.基于報紙盈利模式的報業發展分析[J].編輯之友,2014(5):68-72.
D923.41
A
1674-8883(2016)16-0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