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可 梁冉冉
(河北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媒體環境下市級傳統媒體的發展策略
——以“保定日報”為例
王可可 梁冉冉
(河北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保定日報”的新聞版塊按黨報需要及影響力分為頭版新聞、地方新聞、國內國際新聞、文體及焦點話題五大版塊。其實一直以來紙媒都處于一種壟斷的地位,是老百姓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途徑,但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自媒體給一直處于養尊處優狀態的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從根本上說是傳統媒體的一些功能被新媒體代替,所以傳統媒體要接受這個事實,并改變以往的報道方式。而如何在媒體大環境下既可以保持自己的優勢,又可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是當下傳統媒體應該考慮的問題。
傳統媒體;經營;發展建議
雖然現在媒體面臨著來自新媒體的巨大沖擊,但是保定市的媒體環境相對來說受到的沖擊要小于全國性媒體,其可以依托已有的資源結合新媒體占據高地。以“保定日報”的微信公眾號為例,其一般日更5條左右的消息,頭條以政治新聞為主,最后一條以一些生活常識為主,中間主要是一些微博上的熱門搜索。微信有許多的垂直類賬號,生活類常識問題做得比專業的報紙還要引人注目。同時,對于受眾來說一些微博上的熱門內容在微博上看就好了,何必再關注日報呢?筆者認為,無論是現在的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的公眾號,還是在今后還會出現的新平臺,都是可以寫深入報道的。雖然我們都說互聯網時代是碎片化的時代,可是很顯然人們不能一直接受這些碎片化的信息,這并不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所以筆者認為深入的調查報道不能拋棄,并且深入報道也是傳統媒體真正擅長的,這需要團隊協作,但這正是自媒體缺少的能力。在這次的今日頭條頭條號創作空間啟動儀式暨第一學期開學典禮上,有一個問題是:自媒體能生產嚴肅的深度的調查內容嗎?以下是新邦創始人徐達內的回答:“自媒體做嚴肅的深度內容,我們星期一發了一篇稿子,李海鵬發了一篇稿子,海上船員殺人案,買了故事改編權,以目前的自媒體定義的話確實很難完成,生產內容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了,包括一些基礎的真實性的東西通過類似這種眾包的模式完成,我們自媒體生產觀點、生產立場,張偉最清楚,有些東西是需要媒體機構存在的意義某種程度需要集體的協作,當然今天你會發現因為整個碎片化的時代,過去很多東西需要媒體機構來做,現在遇到這樣的事少了,深度報道符合我們教科書上所說的深度報道自媒體確實難做。”從他的回答里我們看到了自媒體是認可傳統媒體生產深度報道的能力的。筆者認為,在深度報道上傳統媒體的競爭對手是騰訊、新浪這些之前的門戶網站,它們也有采訪、策劃的能力,所以如何在這方面占據優勢,也是傳統媒體要考慮的問題。
傳統媒體在傳遞新聞的功能方面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可是對于輿論引導功能來說,目前新媒體并不具備這種功能。習近平2.19講話中充分肯定了黨報的輿論引導作用,所以保定日報也要進行改革,思考在現在的環境中如何引導輿論。在輿論引導方面,傳統媒體具有先天的優勢,有充足的經驗,所以要建立規范的輿情監測機制,及早發現掌控輿情,從而引導輿論。
報紙要充分發揮地方輿論監督作用,依托地方資源,建立地方品牌特色。圍繞其傳播能力建立文化產業園,建立一個經濟產業鏈,使報紙成為宣傳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之前有一種說法是建議媒體也像現在的企業一樣獲得投資,然后上市,進入市場?,F在也確實有一些媒體已經有了資本的注入,筆者覺得這對一些全國性質的報紙來說(除了黨報性質的)是一條獲得資金的重要手段??墒菍τ诘胤叫詧蠹垇碚f,尤其是像保定日報這樣的黨報,筆者認為由資本參與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黨報就要充分利用與政府的關系尋求政策上的支持,在今后的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以謀求自身發展。
目前,獲得信息的便捷性與成本低廉使得報紙在深入報道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報社不愿花大的精力在深入報道上,記者也越來越浮躁,不愿意踏踏實實寫新聞。這種惡性循環使得報紙的內容越來越空、越來越大,無法真正深入人民的心中,這種惡習必須改掉。在這新舊媒體交替的時代,筆者認為一個新聞記者要沉下心來,沉淀自我自身的修養。
筆者最后想說的是,對于紙媒來說,有的人認為報紙最后會被新媒體取代,就像畫畫被照相技術取代一樣。雖然照相機的出現使得成像越來越迅速,可是畫畫還是被當作一種藝術門類留了下來。報紙是否也會這樣,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畢竟數字化的信息不容易留存下來。或者說最終報紙這種載體會消失完全被數字化代替?我們并不知道答案。但是筆者認為,載體的變化帶來的必然是傳統媒體機構的改革,但是社會還是永遠需要媒體的,只要適應了這種發展趨勢,媒體必會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屹立在這個世界上。
[1]張艾.省級報業集團新媒體發展戰略的構想[J].傳媒觀察,2011(5):35.
[2]唐緒軍.報業經濟和報業經營[M].新華出版社,1999:123.
[3]唐麗霞.報紙深度報道現狀分析及發展策略[J].中國報業,2015(10):22.
[4]范翠萍.淺析新媒體下臺灣報業的發展策略及啟示[J].新聞傳播,2016(09):121.
[5]昝曉軍,雷陣雨.報紙的讀圖“后”時代[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7):89.
[6]任昌輝,萬瑩.我國網絡自制劇走熱原因及發展策略探析[J].聲屏世界,2015(05):48.
[7]蘇勇.淺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對碰與發展之路[J].傳播與版權,2013(03):75.
[8]韓曉梅.電視婚戀交友節目的發展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5(13):132.
[9]戴文芳.淺談新時期廣播媒體的發展策略[J].新聞世界,2010(02):76.
G216.2
A
1674-8883(2016)16-0303-01
王可可(1992—),女,河北邯鄲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碩士在讀。梁冉冉(199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