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合肥市總工會 李金重
非公企業職代會制度建設的構建與探索
□ 安徽省合肥市總工會 李金重
根據安徽省總工會的工作要求,合肥市總工會對非公企業職代會建設請進行了認真自查、評估和總結。本文根據調查結果,就非公企業職代會制度建設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合肥市2015年已建工會的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建制率達82%;70%以上的公司制企業建立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據統計,已建工會的非公有制企業17846家,召開職代會15169家,職代會建制率85%;開展民主評議企業領導人 15268家,占 85.5%。建立區域性職代會數 6908 家,覆蓋企業 23400 家,覆蓋職工131607人。建立行業性職代會數4250,覆蓋企業 8733 家,覆蓋職工169865人。建立董事會企業8030家,其中設立職工董事的企業6478家,占80.6% ,建立監事會企業 6466家,設立職工監事的企業 5172家,占 80% 。
(二)積極開展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建設。職工董事能根據職代會對企業改革發展重大事項以及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規章制度的意見,積極參與企業重大決策和企業事務的管理;在董事會研究確定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時,能如實反映職代會民主評議公司管理人員的情況。合肥市廠務公開領導小組要求尚未依法建立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的公司制企業,要盡快建立;已經建立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的,要進一步健全職工董事、職工監事了解企業情況、參與重大決策前的咨詢及論證、培訓、合法權益保障等工作制度,切實發揮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作用。
(三)做好工會干部、職工代表培訓工作。每年撥出轉款開展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如何當好職工代表》《合肥市職工民主管理條例》《企業民主管理規定》《安徽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等。認真做好市、縣、街道三級企業職工代表培訓,利用合肥市職工大學、企業民主管理座談會、企業懇談會等平臺,結合年度職代會工作的形勢任務進行培訓。去年,合肥市總工會對長豐縣、瑤海區、新站區、廬陽區等開展集中培訓達487人次。
(一)出臺文件規范非公企業職代會工作,形成職代會建設制度化。合肥市相關部門先后出臺文件,對非公企業職代會工作進行了規范和要求。其中《關于在中小企業改制中進一步發揮職代會作用和加強工會工作的意見》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合肥市職工民主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非公有制企業應當保障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開展民主管理活動”。《合肥市非公有制企業民主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工作意見》《合肥市廠務公開工作基本規范(試行)》《合肥市職工代表大會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合肥市職工代表大會標準化建設考評細則》等文件,進一步規范了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工作,有內容、有標準、有規定、有方法、有步驟、有要求,其中關于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工作有5個方面考評規定,考評細則非公有制企業占34分。
(二)推行區域(行業)性職代會制度建設,形成職代會建設規范化。擴大25人以下小微非公企業職代會制度建設覆蓋面。合肥市委組織部、市經委、市總工會聯合印發了《合肥市區域(行業)性職工代表大會操作規范(試行)》,對區域(行業)性職代會的實行范圍、工作制度、籌備工作、召開程序等環節作了詳盡的規定。依托社區工會聯合會工作平臺,對區域(行業)內企業帶有共性的規章制度、獎懲辦法,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工作時間、休息休假、保險和福利,以及區域(行業)性集體合同草案或專項協議草案等實行共商共議。
(三)建立職代會基礎臺賬,形成職代會建設科學化。摸底排查企業情況,按照“實名制,臺賬式”要求,建立職代會基礎臺賬,實現工會建會、職代會建制和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同步發展。在建立區域(行業)性職代會制度覆蓋更多的中小企業的同時,推進規模以上具備條件的非公企業單獨建立職代會制度。
(四)積極開展創建示范單位活動,引領職代會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建設。選樹了壽春中學、聯華實業、和煦園大酒店、客來福等非公企事業單位作為示范點。合肥市民辦壽春中學在推行教代會規范化建設中成立校務公開領導小組,建立了“校董事會授權、黨總支統一領導、行政主抓、行政辦公室組織協調,紀檢監察、工會監督檢查,部門各負其責、條塊結合、教職工全員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突出投資決策、大宗物資采購、建設工程項目、教職工工資調整、職務晉升、職級調整等均通過教代會審議通過后方可實施。向財務管理領域延伸,建立財務審批、使用等資金運作的程序公開制度,增強資金使用的透明度。財務預決算及收支情況、業務招待費情況等重大財務收支情況均通過職代會等公開形式向教職工公開。構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校園,促進了學校全面素質建設。合肥市總工會運用這些典型推動全市非公企業職代會建設。

(五)開展“公開解難題、民主促發展”主題活動,促進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工作。
一是大力提高職代會建制率。以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樓宇職代會、社區職代會為平臺,全面推進職代會規范化建設、努力推動職代會制度創新發展。二是發揮職代會的優勢,推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的開展。三是引導職工積極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各非公企業黨組織加強對開展主題活動的領導和支持,依靠廣大職工群眾推動解決改革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把主題活動引向深入。
(一)民主管理法規建設相對滯后,現行文件可操作性不強。《合肥市非公企業民主管理辦法》中,缺乏針對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企業應主要采取的民主管理形式。《合肥市民主管理條例》有待修改,因為它與新頒發的《企業民主管理規定》《安徽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有抵觸的地方,根據遵守上位法原則,抵觸之處要修改。
(二)思想意識上有差距。部分私企業主認為職代會是企業的事,給職工搞好福利工資就行了,企業的事還是管理層做主。部分單位認為職代會工作已到位,程序、內容、要求都有了,形式也做了,但實質涉及職工利益重大事項卻不愿讓職工參與,認為職工素質跟不上,怕誤事。
(三)教育宣傳上有差距。部分企業領導對職代會工作宣傳重視不夠,民主作風意識不強,宣傳的方式手段單一,形式陳舊,缺乏明顯效果。職工參與意識不夠,社會輿論宣傳和社會氛圍不夠,影響社會各界對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少數非公企業沒有建立工會組織和職代會制度。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這一制度,但是程序、內容不全面,渠道不暢通,走形式。企業主重視經濟物質利益,忽視職工民主權益;職工也不愿建,只求實惠漲薪水福利。上級工會組織沒有硬性法律文件強制執行,要求建會和職代會制度建設的約束性差。
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企業主管部門認為搞職代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有的企業領導怕重大的問題通不過,影響企業的重大決策;還有的企業領導認為,只要自己不貪污,無所謂建不建立職代會制度。二是檢查監督不到位。各級的工作責任制、檢查考評制、責任追究制等檢查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與完善,特別是缺少剛性的制約機制,有的雖然建立了也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執行不徹底,落實不到位。
(一)建立強有力的的運行機制。各級黨委、政府的推動,企業法人的支持,工會組織積極作為,是落實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保證。堅持黨委領導,黨政共同負責,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切實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明確目標,落實責任,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職代會制度建設深入健康發展。
(二)在宣傳教育引導上下功夫。通過媒體、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傳媒,宣傳有關職代會、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政策法規,重點突出宣傳落實《安徽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加大對職工代表的培訓力度,宣傳示范單位的經驗做法,引導非公企業規范職代會、廠務公開、職工董事監事工作制度建設。
(三)繼續開展“公開解難題、民主促發展”主題活動,深入開展創建示范單位活動。通過兩個活動,加強區域(行業)性職代會建設,擴大小微非公企業職代會制度建設覆蓋面。引導職工群眾積極參與職代會建設,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依法維護和發展職工群眾利益,實現共建共享貢獻智慧和力量。
(四)明確目標任務,健全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非公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在連續幾年開展廠務公開、職代會建制專項行動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切實把職代會建制工作與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職工群眾的迫切要求、工會組建的普遍推進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穩步推進、鞏固提高、深化創新、持續發展”,確保職代會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