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魯萌
【摘 要】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正如一切文明社會的產物一樣,具有兩面性: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會將一些自身無法克制或人為的弊端帶給我們。我國媒體市場化競爭導致媒體追求收視率是導致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的原因之一,受眾生活壓力大,需要新聞節目娛樂化來緩解壓力也是原因。電視民生新聞娛樂化有利也有弊,要辯證看待,正確把握和引導。
【關鍵詞】電視民生新聞 娛樂化 追求收視率 利弊
在八小時之外,工作之余,普通民眾打開電視機,無非就兩個目的:獲取信息和娛樂。人們看新聞主要是為了獲取信息,但是,很多新聞,尤其是民生新聞欄目也將娛樂功能發揮出來,我們在下文中探討一下電視民生新聞娛樂化的問題。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已經成為現今電視新聞發展的一個亮點,但是正如一切文明社會的產物一樣,這也具有兩面性: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會將一些自身無法克制或人為的弊端帶給我們。
一、造成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的原因
1.我國媒體市場化競爭導致媒體追求收視率是導致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的原因之一
隨著我國傳媒市場的發展,各種媒體之間的競爭也相繼展開,由最開始的搶線索、搶新聞,到現在以各種娛樂化方式吸引受眾眼球,收視率已經成為了衡量媒體成功與否的唯一因素。
所以,要把新聞娛樂化,要演繹新聞、要戲說新聞、要拍新聞劇——來拼命吸引眼球。
2.受眾生活壓力大,需要新聞節目娛樂化來緩解壓力
媒介向來是傳播的主動者,決定公眾選擇新聞的范圍,但受眾并不是消極地接受信息,而是積極地尋求自己需要的信息,毫不猶豫地拋棄自己不需要的信息。在受眾的約束下,媒介在傳播中主動影響受眾,不能不以信息的質量使受眾滿意為前提。信息傳播的大眾化的具體表現,就是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泛娛樂化”。那么,對于信息時代的受眾來說,受眾對于信息的取舍直接影響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娛樂化。在紛繁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受眾更多地會去選擇一些有助于輕松接受信息的節目,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接受新鮮的信息。所以,電視民生新聞娛樂化便隨之產生了。
二、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的利
1.對于電視業本身帶來的好處
我國電視媒介一直是黨和政府的輿論喉舌,在改革之前,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一本正經、板著面孔對大眾說話的“指導者”、“教育者”,嚴格劃分著傳者與受者角色關系。隨著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向娛樂化、大眾化趨勢的發展,改變了電視新聞媒介一貫在受眾心中沉重、保守、古板的形象,使其變得更加清新、更加自然、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受眾,成為廣大受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傳播方式,也拉近了電視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從傳播效果上看,電視民生新聞以更加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現在觀眾眼前,使得受眾更加容易接受其傳播的內容,容易得到良好的口碑,從而提升在觀眾心中的公眾形象。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還帶來了滾滾的財源。娛樂化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極大限度地貼近大眾,捕捉大眾的需求,使得受眾更樂于接受,贏得較高的收視率自然不在話下。在電視逐步向企業化過渡的今天,收視率無疑是電視臺、電視節目的實現經濟效益的標桿。因為高收視就代表著高額的廣告收入,電視臺只有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才能有效地回籠資金,投入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實現良性循環。
2.為受眾帶去歡樂
現今,大眾化、娛樂化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面向的就是廣大的、普通的電視觀眾,它們讓觀眾平等地參與,真實地感受,面對面地聆聽。節目追求過程的真誠和生動,把判斷權交給老百姓。這既符合電視紀實美學的要求,也是現代傳播的理念。
三、電視節目娛樂化帶來的弊
1.從電視節目角度分析
(1)節目品位不高,缺乏深度。過分追求娛樂化,容易造成節目膚淺、粗制濫造。當今受眾對我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的一個普遍反映就是:品位低下,沒有深度。某些民生新聞節目,兩個人站在一起說相聲,還有的說評書,還有的把新聞事件變成小品,主持人奇裝異服,怪腔怪調,引起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的異議。在他們看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走大眾化、通俗化的方向沒錯,但若流于庸俗,過于泛濫就將適得其反。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傾向也容易使新聞事件失實,產生變形。
通過小品、評書、相聲以及各種音效和特技編排出來的電視民生新聞,會讓受眾在接受信息過程中對新聞事實產生不同理解,進而影響到新聞的真實性。
2.從受眾角度分析
(1)如果過分使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娛樂化、大眾化,容易使節目趨于流俗、庸俗,單純地為了娛樂而娛樂,忘記了大眾媒介的引導作用,對于受眾而言無疑是危害巨大的。文化素質不高的觀眾在這種新聞播出形式的引導下,本來就很低下的文化積累更加低下。
(2)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娛樂化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由于青少年的思想還沒有成型,電視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說會對其健康的思想意識的形成造成嚴重的威脅,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中表現出的五花八門的表現形式會讓青少年在面對嚴肅新聞話題時,不能嚴肅深入思考,反而也帶著游戲態度看問題。
四、如何應對我國電視民生新聞媒體泛娛樂化傾向
1.堅守品位內涵,提升節目質量
電視民生新聞絕不能從“只講政治”這一極端走向“只講娛樂”的另一極端,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更要堅守電視的文化品格,堅守底線,致力于提升電視節目的品質和品位,做到“不膚淺、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我們現在的電視新聞人,就要抓住這個有利的傳播媒介,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高品質的電視新聞節目,從改善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開始,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的視聽環境,而不是紛紛追逐娛樂化,而忽視了對受眾的積極娛樂引導,做到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良好契合點,從根本上解決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泛娛樂化”趨勢。
2.實現受眾本位,豐富節目內涵
眾所周知,電視新聞節目曾一度“目中無人”、“自娛自樂”,沒有顧及觀眾的感受以及調動觀眾的參與情緒。和任何大眾傳播一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要贏得觀眾的喜愛,必須建立“受眾本位”的傳播觀。在以受眾為本位的傳播關系中,受眾是傳播者服務的對象。在節目中“以人為本”,真正尊重受眾,為受眾著想,致力于滿足受眾的心理和審美需求。
五、總結
通過上述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娛樂化淺顯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電視新聞節目一味地追求娛樂化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過分的娛樂化對電視新聞行業本身良性發展和對受眾思想的健康引導均無益處。我覺得,電視新聞節目應向健康的方向引導,提高知識含量,提高文化品位,將是今后擔負在電視人身上的主要任務和發展方向。
(作者單位:營口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 《一個自由而負責的新聞界》 李希光
[2] 《新聞理論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保軍
[3] 《變革傳媒——解析中國傳媒轉型問題》 華夏出版社 喻國明
[4] 《當代新聞理論》 新華出版社 鄭保衛
[5]時統宇 呂強:《抵制電視節目低俗化的道德哲學》《現代傳播》2013.11P1
[6](美)尼爾 波茲曼:《娛樂至死》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版P121
[7] 《網絡為王》 胡泳 范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