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少鳳/文
寧波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建設之道
■牛少鳳/文

創新在當前發展中的至關重要性可以概括為“三個核心”,即“作為核心戰略、擺在核心位置、發揮核心作用”。創新所具有的“三個核心”的意義、地位與作用,又是由創新的“三個第一”的基本特點所決定的,即“第一機遇、第一短板、第一動力”。實踐中要真正落實顯現創新的“三個核心”的本質屬性、實現顯明創新的“三個第一”的內在特點,從根本上說,取決于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成功,這是推進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與關鍵基礎。最近,寧波成為全國首批兩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之一,意味著寧波成為示范創新發展的引領地區、意味著寧波擔綱推動源頭創新的先鋒角色、意味著寧波開辟創新驅動發展的美好前景,一句話,必須奮力打造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寧波范”。本文研究認為,寧波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的建設之道,就是要真正有“寧波范”、確實夠“寧波范”,就得在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方面把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寧波氣派做好做足。
這是科技成果轉換轉化之前提條件與先決因素。沒有科技成果的產出或供給,轉換轉化根本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完全無異于緣木求魚;沒有科技成果的高質量有應用價值產出或有效供給,轉換轉化也只會是瞎忙亂一陣而費力不討好,最終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因而,一方面要積極鼓勵科技研發多出成果,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提倡科技研發出好成果。
寧波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示范必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切實在事關源頭、事關根本的相關工作方面做出探索、取得實效。為此,一是寧波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示范工作要更好地在促進科技創新更加主動自覺地服務現實經濟發展方面有所作為、有所突破。這就意味著,必須在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同時,更好發揮科技創新成果貼近經濟、服務經濟、推動經濟的重大支撐功能。不能簡單地為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不僅要瞄準工具、機械、裝備和實驗室等出成果,而且要放眼經濟社會、關注民生環境等出成果,盡可能地讓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服務于經濟產業的建設發展,而且服務于增加勞動力就業和改善人們生活水平。二是寧波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示范工作要更好地用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性重大需求牽引科技成果的產出。這就意味著,必須在更加強調引領經濟新常態總要求下,積極發揮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推動科技創新出成果的重大倒逼功能。要在腦子里時刻繃緊“服務經濟”這根弦。因為,當我們不停地說技術成果轉化率低的時候,忽略了一個源頭性問題。這個源頭說穿了,就是因為技術研發沒有繃緊“經濟主戰場”這根弦或者至少有時沒有繃緊,才導致科技成果或無法轉化,或束之高閣,既浪費自己的人力智力,更浪費國家物力財力。只有始終堅持并真正做到以服務經濟發展作為一切科技成果產出并存在的現實性依據,科技成果轉換轉化就從源頭上真正立了起來。

解決了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科技成果有效供給這一源頭性問題后,如何讓科技成果更好地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接就成為緊隨其后的第二大關鍵性問題。從原因上分析,政產學研用的結合通道一直不同程度存在著梗阻現象,正是這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之間的通道不暢成為制約著科技成果轉換轉化大行其道的最主要瓶頸之一。這一問題不僅帶有根本性,而且與其他問題關聯密切。既極大制約科技成果的順利轉換轉化,又嚴重影響科技成果的產品化、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生機與活力。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實現成果產出和實際應用之間的通暢對接呢?關鍵在于疏通各個關鍵環節之間的通路,使科技成果轉換轉化能夠在各個環節之間順利流轉乃至高速高效實現,科技經濟“兩張皮”的玩瘴痼疾方可破題,科技與經濟之間生動活潑的相互對接、互促共贏的局面就會成為科技成果轉換轉化工作的常態。
寧波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示范必須圍繞打通科技經濟的對接通道,真正在打通關節、疏通渠道方面做出表率與示范,努力確保科研成果與實際應用之間的通道順暢。為此,一是從源頭上建立科技成果的市場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就如方向盤與指揮棒,決定著科技成果的產出動因與發展方向。目前,正是我們的評價體系沒有真正把科技成果與企業需要、市場需要有機地聯結在一起,導致了我國論文數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但真正可以投入工程應用的卻不多。因此,必須從科技成果產出的源頭即立項評價標準抓起,加大成果轉化率、產業化率等在評價體系中的權重,解決科技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二是最大程度地有意識鼓勵科技成果強化產品化意識。從規律上講,科技本身并不能保證進步,更不會自動帶來經濟社會繁榮。科技只有有效運用于研制并生產新型、高質、價優的各類產品時,才能實現富強目標。這就意味著,最終偏離市場產品的科技成果只能被束之高閣。三是對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進行長期跟蹤。明確要求基礎前沿研究應接受國際和歷史檢驗,而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應接受市場和應用檢驗,從而有效激勵科技成果、產業培育和經濟發展之間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源頭上,科技成果轉換轉化有了高應用價值的成果供給保證;通道上,科技成果轉換轉化又有了關鍵環節的通暢順達保證,那么,如何從制度上特別是激勵機制的建立健全上確保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有來源、能暢通”就成為第三個決定性的問題。國際經驗充分表明,自主創新不是僅僅依靠動員號召就能推動,而是需要完善的制度環境去養育。一個創新文化發達、科技成果豐碩、科技經濟交融的社會或者國度,一定是有著健全的制度加以支撐與保障的。近年來,隨著浙江市場經濟發育的不斷充分,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制度環境不斷優化。今后,圍繞國家建立創新型國家與世界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圍繞浙江建立創新型省份與科技強省的奮斗目標,試點示范加快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換轉化體制機制顯得尤為重要和急迫。
寧波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示范必須圍繞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制度建設,立足根本、著眼長遠地建立健全起服務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優質的制度土壤與優良的制度生態,從而讓一切創新智慧充分迸發,讓一切創新成果充分涌現。為此,一是要更加科學地定位好政府的職責。在科技創新領域,應該且必須由市場去決定科技創新成果研發開拓的攻關方向與突破領域,政府的職責更多的應當是推動建立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和激勵機制,鼓勵高校院所與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并提供優惠政策,建立穩定的金融市場,推動風險投資的發展等。這就意味著,如果政府產業政策繼續擔當主導,就很有可能對下一個階段關鍵技術的判斷出現方向性失誤。其結果就是,方向判斷失誤以及由此帶來的決策錯誤,不僅可能導致大量資源的浪費,還有可能延緩相關企業甚至產業的發展。二是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和財政資金優先采購自主創新成果產品的制度。加大針對科技創新成果及其產品的消費補貼力度,創新市場準入制度,降低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市場的價格門檻,進一步理順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建立適應產業創新發展需要的專業信貸管理制度等。三是探索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激勵機制。研究開展股權與分紅激勵改革試點,鼓勵高校院所科研人員的職務科技成果的轉化,在作價入股的企業中實施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對完成人進行產業化收益獎勵,調動科研人員既面向市場進行研發、又積極助推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的有效供給問題、應用對接問題、制度保障問題都得到切實扭轉及提升后,那么,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就成為最后一個也是最內在、最深層、最長遠的一個決定性方面。世界科技創新歷史深刻揭示這樣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只有知識產權真正得到有效保護,創造發明與科技成果才可能興起并源源不斷。世界科技創新中心的誕生形成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創造性地實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緣故。因而,我們要從最深層面充分認識到,保護知識產權與創造知識產權同等重要這樣的真諦,不僅內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我們的科技成果轉換轉化才會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寧波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示范必須圍繞全面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遺余力地致力于對假冒偽劣的打擊力度,狠狠剎住“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態勢,給我們的自主研發、自主知識產權以一個風清氣正、浩然奮發的氛圍與引導,我們的科技成果轉換轉化自然會大行其道、蓬勃向上。為此,必須進一步全面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力度,力求全覆蓋、無遺漏。根據企業的呼聲,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千萬不能因侵權案值小而不重視,因為案值雖小,但縱容的惡果將是危及到整個科技研發良好生態的。因此,套用過來的一句話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保護,勿以惡小而不懲治”。與此同時,建議組建更加強硬的專利執法隊伍,并進一步延伸執法觸角,強化基層執法隊伍建設,加快完善知識產權投訴舉報維權平臺建設,暢通投訴維權渠道、降低維權成本。建議將惡意假冒專利行為和惡意侵權行為納入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誠信信息系統,增加相應的處罰規定,以提高對知識產權制度法規的尊重和敬畏,切實維護科技創新成果的創新權益和意愿,從而全社會科技成果轉換轉化營造一個最為心情舒暢、備受激勵的良好生態。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