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暢 黃鳴夏 劉昭玙
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陳 暢 黃鳴夏 劉昭玙
隨著新經濟興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表外融資這一可以優化企業財務狀況的融資方式得以廣泛應用。但是作為一把雙刃劍,表外投資給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帶來的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本文對表外融資的基本定義、表現形式,其對財務狀況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針對不利影響采取有效對策進行探討,并分別針對影響進行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加以例證。
表外融資 融資方式 利益相關者 財務狀況
(一)表外融資的內涵
表外融資是指企業在現行會計準則允許范圍內從事的隱性融資行為,其形成的資產與負債既不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表現為某項資產的增加,也不在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表現為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而由此產生的費用和收益則納入損益表核算范圍,這種方式在客觀上可以起到粉飾財務指標、提高收益水平的效果。
(二)表外融資的主要表現形式
第一,租賃。租賃由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兩種形式組成。融資租賃在本質上是資產的風險和報酬全部轉移給承租人,承租人要在資產負債表中披露相關的資產和負債,這種融資方式會在資產負債表中顯示出來,是一種表內融資方式。經營租賃在實質上是,出租人并未轉移資產的所有權,只是通過收取租金的方式轉移了資產的使用權,承租人不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披露相關的資產和負債,經營租賃是一種主要的表外融資方式。
第二,銷售形式下的表外融資。企業幾種特殊形式的銷售活動促使表外融資的形成,如售后租回、售后回購等。售后租回是指賣方將資產出售后,又將該項資產從買方處租回。一方面,企業租回的設備是自己出售的產品,使得企業同時獲得流動資金和長期資本,是一種一舉兩得的融資方式;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中,出售方對資產所有權的轉移并不要求實物資產的轉移,只需要訂立出售和租賃合同即可。因此,在整個售后租回的過程中,企業并不間斷對租賃資產的使用。
售后回購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的同時,同意日后再將產品購回的銷售方式。售后回購在本質上屬于一種抵押貸款。企業出售產品使得購買方以擁有所有權的形式獲得產品的質押權從而可以獲得貸款,這種融資行為也不需要在資產負債表內披露,從而形成表外融資。
第三,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由原生性金融工具衍生而來的金融產品。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速度非???,金融工具的會計準則的制定速度完全跟不上它的更新速度。因此,大部分的金融資產和負債無法在資產負債表中得到確認,形成了表外融資。即使能夠得到確認,也會由于自身價值的不確定性和高杠桿性,無法保證其真實性。
企業經營者之所以喜歡采用表外融資的方式,通常來自四個方面的動因: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提高企業盈利能力、降低融資成本、減少通貨膨脹的壓力。會計準則也為企業進行表外融資提供了可能,美國的安然公司當時就是利用會計慣例,用特別目的實體(SPE)高估利潤、低估負債。
(一)改善財務狀況
由于表外融資不在資產和負債中表現出來,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比實際的要低,從而使資產負債率降低,從表面上看企業的償債能力有所提高。在短期償債方面,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都會有所提高,涉及代銷商品、受托加工、應收債權出售等,這些表外融資使公司的短期負債減少,現金增加,從而使償債能力有所提升。
(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由于表外融資所產生的費用和收入要記錄在利潤表中,如融資租賃,與資產有關的風險轉移,出租人獲得了收益,且不用計提折舊費用,利潤得以提高,由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可知,在股東權益不變的情況下,凈利潤的增加會使凈資產收益率隨之增加。另一方面,當企業采取經營租賃方式來利用租賃到的資產為企業創造利潤,也可以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另外,企業采用經營租賃的方式獲得資產使用權的同時,避免了一次性支付資產的全部買價,采用租金的形式分攤到以后各期,使企業的現金流量趨于平緩,防止短期大量流出,從而使現金流量指標能夠吸引潛在投資者的關注。
(三)降低融資成本
通過常規的表內融資方式,企業籌得資金并不容易。一方面,因為金融機構向企業貸款前,要進行嚴格的審批,流程復雜、審批時間長,這會產生很高的融資成本和時間成本;另一方面,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門檻較高,而表外融資相比而言流程并沒有那么繁雜,且需要的證明資料也沒有表內融資多。例如,售后回購和售后租回,只需要簽訂出售和租賃合約,就可以獲得大量的流動資金,較之銀行貸款方便很多。
(一)粉飾了償債能力
雖然表外業務可以在短時間內讓企業的償債能力看起來令人滿意,但是這并不是企業的真實水平。雖然是表外債務,但不能否認的是,表外債務也是債務的一部分,終有償還的一天。氣球吹得越大越容易破,一旦資金出現很大的壓力,就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二)隱瞞了真實的財務信息
企業在優化其財務狀況的同時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或者引起股價的上升。而一旦企業表外融資業務的問題暴露于公眾視野并引起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就會極大地降低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進而引起企業股價的急劇降低。投資者最關心的數據——凈資產收益率和現金流量指標并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因為表外融資,如售后回購和融資租賃都很好地掩蓋了利潤和凈資產,使利潤達到一個虛增的狀態,而事實上,售后回購相當于一個抵押的過程,雖然導致了現金流入,但在短期之內還是會購回。這些都不是企業經營所得,不能夠顯示企業真正的盈利能力。短期來看確實可以讓財務狀況獲得好轉,然而從長遠來看,投資者很可能會被虛假的報告所迷惑,造成損失。
(三)增加了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風險
由于表外業務粉飾了企業的清償能力和盈利能力,使投資者和債權人看到的財務狀況并不是真實的,從而可能導致錯誤的投資和決策。在企業資金鏈斷裂不能償還債務時,可能會導致破產,而其中受到牽連的會是債權人和投資者。
表外業務對財務狀況的影響會增加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的風險。例如,股票期權、遠期合約等有著巨大的杠桿作用,高回報的同時也往往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企業作出了錯誤的判斷,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增加了財務風險。
表外融資作為企業資金流轉活動的一個補充性的操作,其存在對于企業來說具有極大的正面影響,但是也有可能由此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對于企業的表外融資必須實施以內外部結合的管理方式,以立法和會計準則作為規范,同時配備企業的自查來使企業能夠更好地利用表外融資籌集資金。對于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學者進行深入的探究。優化和完善我國企業的財務狀況亟需理論和政策指導,本文僅對表外融資對我國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進行了初步分析,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單位為重慶工商大學)
[1] 馬洪達,于珊.淺析表外融資的類型及形成[J].財務與會計,2010(8):31.
[2] 姜旭苗.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研究[J].中國商貿,2014(9):89-91.
[3] 呂炳峙.企業表外融資財務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2(6):215-217.
[4] 李飛,黃樂.表外融資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J].商業會計,2012(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