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正
試論財務部門在內部市場化實施中的作用
劉文正
實施內部市場化,是一種企業模擬外部市場在企業內部重新構建的具有一定市場特征的管理模式。這一管理模式給正處于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情況下的企業提供了一個變行政命令式管理為自我約束、自我適應式管理的新思路。通過對生產流程的梳理、內部組織結構的重組,企業能夠極大地優化資源配置。
財務部門 內部市場化 作用
內部市場運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內部市場價格機制、內部市場化運作辦法、考核結算以及分析評價體系等。其中,建立內部價格機制是推行內部市場化管理的核心。財務部門掌握著大量的數據資料,通過對歷史消耗資料和現行計劃價格收集、匯總、整理,通過外部市場價格的比算、內部價格的測算,與其他兄弟部門共同對企業的各單位、班組、員工、服務,從原料投入到產品產出價值鏈及其子鏈條的各環節進行合理價值的測算,從而制定出科學、公平的內部結算價格,建立起一整套內部市場價格體系。測算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價格的標準要盡可能準確地反映服務成本,以保障服務主體的利益。內部市場價格參考外部市場價格,而不等同于外部價格。外部市場價格體現為以價值規律和供需關系為依托的動態價格;而內部價格是各核算點之間的價格,內部價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內部價格太高,是對落后主體的保護,太低則無法完成定額任務,因此,內部價格應適時調整,但在一定時間段應相對固定。可以這么說,在內部市場運行中,建立一套科學、公平、合理的價格目錄表是企業內部市場管理成敗的關鍵,適時調整價格指標參數,建立一個綜合平衡的動態價格調節機制更是企業實施內部市場化管理的重中之重。
內部市場化管理要求按照會計核算原則制定核算流程,設立各級核算點,設置核算科目,科學核定交易量,采用直接、輔助鏈式結算和單位工程結算、職能科室績效考核等多種結算方式,構建以市場主體為價值節點的結算體系。這種體系一般會改變原來只有廠部或車間的一級或二級核算方式,實行廠部、車間(科室)、班組、崗位個體的四級市場主體運作,在車間或科室班組中設立兼職統計,核算、上報各類數據報表。
一級市場:廠部所轄各職能科室、采掘等車間是本級市場主體的組成部分。其負責與集團、外部單位及采掘等車間的經濟往來結算;對集團下達的各項生產經營預算指標,通過全面預算的方式向各職能科室及車間分解;對各職能科室實行績效考核,按照科室工作職責、崗位規范等確定相應的績效聯責指標,實行績效考核和費用限額考核;對車間通過經營預算方式考核并結算生產經營和成本費用。
二級市場:輔助車間為本級市場主體,與上級單位、其他車間及所轄班組形成本級市場。二級市場中以車間、科室為核算單元模擬會計核算,相互劃轉經費,變各單位間生產協作關系為市場買賣關系,相互之間提供的服務與勞務均按市場價格目錄核算收入,并通過各自的經營考核發生供求結算關系。
三級市場:班組與其他班組及下屬崗位形成本級市場。班組間按相互提供的產品、服務質量和數量狀況,根據內部市場價格進行交易結算。班組通過分解生產經營和成本費用指標,確定考核預算指標,再下達到各崗位;主要考核崗位工作的完成質量、數量及其可相對控制使用的成本費用指標,最終按照完成情況考核班組長。
四級市場:依據計分標準,強化自我績效管理,體現崗位價值,實現崗位貨幣化,形成“人人都是經營者,崗位都是利潤源”的經營機制。
在內部市場化下,會計系統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根據會計準則制定外部法定報表,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要求;二是用來獲得制定決策所需要的信息;三是對企業各責任中心的業績和行為影響進行評價和控制。前者體現了會計系統的核算職能,必須以法定的會計準則為準進行核算和編制報表,產生的報表主要為外部報表使用者所關注;后兩者體現了會計系統的反映和控制職能,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產生的報表和加工的信息主要適應內部管理和決策,以及業績考評的要求。由于在內部市場化下,會計核算體系需要服務于不同的使用者以實現不同的目標,所以企業可以建立起復合體系以實現各種職能,也可以構建多套子系統通過匯總合并方法對數據進行重新加工。
企業內部市場化下,內部交易的資金往來必須依靠內部控制中的會計控制系統進行。會計控制系統在規定的期限內為企業決策層和各責任中心提供期間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同時為各責任中心提供決策支持分析信息;各責任中心經營的結果和業績需要進行計量、評價和考核,各責任中心的經營結果與計劃的偏差需要反饋和對經營決策做出調整;這些都離不開內部控制中的預算管理制度。依據企業編制的預算,對各責任中心的經營活動實行審核,最后企業決策層根據責任會計提供的各責任中心業績報告進行考核和績效獎懲。
總之,企業推行內部市場化,是積極應對外部市場挑戰、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的有效手段。通過有效調動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樹立增收節支、“降成本工資”等市場意識,能夠幫助企業優化內部組織結構,有效管控成本、深化企業管理,達到企業、職工、投資人的多方共贏。
(作者單位為山東金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