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峰
水務企業精細化管理
——基于A污水處理廠的案例分析
馮 峰
隨著我國水務行業的飛速發展,企業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要想立足并取得發展,要求企業必須加強管理,注重細節,完成從粗放型經營模式向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轉變,樹立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在行業中取得長足發展。本文在分析水務企業實施精細化管理重要性的基礎上,以A污水處理廠為例,探討水務企業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過程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水務企業 精細化管理 內部控制
精細化管理是源于日本的一種企業管理理念,是社會分工和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并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種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資源和降低管理成本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方式。對水務企業來說,實施精細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它的引入將對企業產生重要的影響。
當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出臺相應的環保政策和各項法規,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訴求愈發強烈,政府的監管力度日益加強,水務行業市場也變得更加規范。污水處理運營管理作為一種技術服務,要求更加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目前,很多水務企業還處于粗放式管理階段,其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對企業經營活動各環節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如組織架構和職能定位不夠清晰,管理存在交叉點和盲點,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對工作任務和目標沒有進行量化和規范,滿足于“基本上、差不多”等。因此,筆者認為,水務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精細化管理的真正意義,建立一個科學規范的、適合行業特征和地區特色的精細化管理制度,支持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推進,保證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效果。
(一)A污水處理廠簡介
A污水處理廠是政府為了改善A市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而對外招商引資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占地面積80畝,設計日處理污水5萬噸,1噸水的處理價格為1元,特許經營期為25年,并于2011年開始進行商業運營。項目運營后,區域的水環境在幾年的時間里就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二)A污水處理廠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過程及成果
該污水處理廠以BOT模式經營,幾年前股權發生了變更,股東由民營企業變更為國有企業的上市公司。新股東作為水環境綜合服務商在整個水務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有著成熟的污水處理廠管理經驗,因此,在其管理下,該污水處理廠的管理模式發生了重大變革,精細化管理效果尤為顯著:
1.管理制度精細化。制度控制是指為實現企業目標,通過規章、準則等形式規范與限制企業中各級管理者與員工的行為,以保證管理活動不違背或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之前,大家普遍認為管理目標和任務的完成通常是領導的事情,因此,員工經常處于被動適應的狀態,搞不清自己的工作范圍和職責,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沒有建立考核機制,造成人員越來越多,真正能干事、干好事的卻越來越少。為改變原制度不健全、約束力不強的狀況,管理層重新進行梳理,根據上市公司的要求,針對污水處理廠經營的各環節、各部門制定出了對應的規章制度及詳細的實施規則;對各部門、各崗位實行考核制度,明確了管理層和員工在管理中的定位和任務,使每項工作具體到事、責任到人,有效引導了各項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
2.預算管理精細化。預算管理是將企業的目標定量化,并通過有效地配置和使用企業資源來實現目標的過程。
污水處理廠運營的直接成本主要是電費、藥劑費、人工費和修理費。之前,因為預算制度的不完善,預算管理流于形式,未與考核掛鉤等,導致該廠的預算失去了管控作用;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基本處于按實計算的狀態,各項費用發生多少算多少,無人去關注變化的趨勢,也無人去查找變化的原因。實施全面的預算管理制度后,管理層根據年度經營目標,以預算控制標準為依據,逐層細化分解到各職能部門,并與各職能部門簽訂了責任狀并進行績效考核,利用預算管理手段全程跟蹤、分析各項經營活動的完成情況。財務部以現金流量為重點,加強資金的預算管理,在全年預算管理的基礎上,對每月的運營資金實行預算分解,然后依據資金計劃進行資金的撥付,月底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編制預算與執行情況分析。生產部根據實際污水處理量來制定合理的單耗標準,明確目標成本并把成本指標分解到各個班組,各班組根據成本指標制訂詳細的實施計劃,最終形成縱橫交錯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通過全面的預算管理,該廠各項經營工作都做到了事前有預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不僅提高了全員的預算意識,還使每項工作都變得有計劃、有落實、有監督。
3.作業程序精細化。標準作業程序是將某一事件的標準操作步驟和要求以統一的格式描述出來,并指導和規范日常工作。
過去,每逢接到上級的檢查通知時,員工突擊加班、補資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歸根結底,是由于企業沒有制訂規范的作業流程,沒有明確規定細節,隨意性較大,無法形成有效的信息去指導生產運營。為規范運營管理,新股東下發了《污水處理廠生產運營手冊》,從工藝流程、化驗分析、設備維修、電工崗位、巡視崗位等標準化作業流程方面進行了規范,每個崗位的操作步驟均有詳細的表述和圖示說明。生產部也組織全體員工進行了專題培訓,通過學習和實踐應用,各崗位人員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且各類臺賬設置齊全、記錄完整。以設備維修為例,過去,設備出了問題是直接口頭通知維修人員到場修理,配件先從庫房領用,月底再開具出庫單;而實施精細化管理后,對維修事項的發起、修理時間、修理人員、維修記錄都做了具體、細致的規定,把責任分解到每個環節中。
針對人力資源類、行政類、財務類、預算類、合同類、信息化類等管理事項,企業下發了規范性文件《流程手冊》,利用OA平臺對各類工作事項進行審批,對審批流程的發起注意事項、流程對應制度、流程歸口管理部門、流程咨詢負責人等做出了詳細說明,這不僅方便了發起人正確地發起流程,還提高了工作流程的運行質量。
4.精細化管理的經濟成果。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摸索,污水處理廠的精細化管理效果逐漸顯現:污水處理達標率高達100%;設備完好率達到95%以上,噸水成本下降了15%,管理費用下降了17%,利稅增長了30%。此外,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企業效益良好,股東認可度提高,員工的收入也得到了增長,提升了企業品牌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A污水處理廠精細化管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明確了管理者和員工在管理中的角色任務,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完善管理制度、規范作業流程,強化了運營管控能力;通過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減少了管理成本以及運營維護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A污水處理廠在享受精細化管理帶來的諸多好處的同時,其在執行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1.實踐中生搬硬套。將股東公司的管理制度直接拿來就用,未因地制宜、建立適合本土化的管理制度;在實際工作中,過于教條,缺乏靈活性。
2.缺少公司的整體配合。標準的作業程序,規范了流程,也劃清了責任界限,員工只滿足于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對整體的完成情況并不特別關心,降低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精細化管理是一個全面的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風要貫徹到整個企業的管理活動中。A污水處理廠在推行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沒有真正理解精細化管理的本質意義,其只關注了實施過程的管控,忽視了思想觀念的轉變。因此,筆者認為,該污水處理廠要想真正取得實效,應著力解決觀念方面的問題。
(一)轉變觀念,統一思想
污水處理廠從管理層到執行層,在思想上要從傳統管理思維模式轉變成自上而下、同心協力、目標一致的集體思維模式,建立起適合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科學的現代管理理念。精細化管理最基礎的思想在于全員參與,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從而提高員工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促進精細化管理的快速發展。
(二)創新觀念,解放思想
企業要以長足發展的戰略眼光去審視精細化管理,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改進,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競爭形勢;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觀念,改革管理機制,通過提升和改造員工素質,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強化鏈接、協作管理,從整體上提升污水處理廠的綜合效益。
通過A污水處理廠精細化管理的實踐分析,筆者認為水務企業應建立一個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建立適合行業特征和地區特色的精細化管理制度,寬嚴結合、獎罰有度、全員參與、持續改善,從而支持精細化管理的推進實施,以長久保持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效果和實施氛圍。
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形態,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完善和積累,逐步推進,最終才能取得實效。因此,水務企業要想成功推行精細化管理,必須腳踏實地,系統性地進行規劃,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推進實施,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全面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為鹽城建宜環境水務有限公司)
[1] 吳志國.淺談污水處理廠的精細化管理[J].經營管理,2011(07).
[2] 施前.精細化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J].企業管理,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