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欣 劉晨光
對供電隊伍人才建設的粗淺看法
魏 欣 劉晨光
隨著供電設備設施的不斷更新、電力行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對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新形勢下,電力企業人才開發、職工隊伍建設只有與時俱進、不斷發展、不斷提高,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人才 開發 培養 企業 供電
改革步伐的不斷加深,給電力企業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競爭環境和更強大的競爭對手。用現代企業競爭的要求來衡量電力企業和職工隊伍,筆者必須承認,筆者所在的電力企業在企業體制、內部機制、技術實力、管理水平、市場運作等諸多方面與對手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其中,最大問題還是人才問題。
第一,人才總量不足。電力施工設計、現場監督、資料解釋等技術崗位缺崗缺員的情況比較普遍;由于電力行業體制調整,技術力量不足的矛盾更為突出。
第二,人才結構不合理。企業目前主要缺乏兩類人才,一是缺乏既精通國內市場運作又通曉國際市場規則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包括財務管理、現場管理、信息管理人員等;二是缺乏科研學科帶頭人和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
第三,現有人才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企業職工隊伍對進入市場所必備的經濟、法律、市場規則、技術規范、技術標準、管理方式等專業知識都還普遍缺乏,從上到下都還有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
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觀念不開放、缺乏市場競爭意識、用人機制不靈活、包括分配制度在內的政策導向激勵作用不強是重要原因。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既不能盲目樂觀,無視形勢的嚴峻,也不能妄自菲薄,畏縮不前,被挑戰所嚇倒。企業的正確態度應是著眼于長遠的發展,立足現實,奮起直追,以科學的態度和扎實的作風應對挑戰;在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中有目標、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與時俱進,縮小差距,努力建設一支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高素質的電力人才隊伍。
技術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供電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以及企業的市場化,是電力行業近年來的三個明顯變化。生產力的發展、市場環境的變化及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對領導干部和職工隊伍的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始終把班子建設和隊伍建設作為首要工作抓緊、抓好,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
第一,以提高決策水平、管理水平為目標,建設一個創新意識較強、管理水平較高、勤政務實、團結開拓的領導班子,重點促進領導班子思想觀念的更新和決策能力的提高。因此,企業領導要抓緊理論學習,學政治、經濟理論,學企業經營管理知識、學電力專業技術,還要利用報刊、電視、電腦等現代媒體,瀏覽信息,感受世界,增長見識;要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策略。隨著我國電力市場的進一步規范和開放,電力行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和發展空間。企業領導要進一步改進作風,增強服務意識,促進上下關系的協調和干群關系的融洽;班子成員要自覺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勤勉敬業,自覺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則,涉及重大工程投資項目以及事關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堅持實行民主決策,從而有效地避免決策失誤,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領導干部要以把廣大職工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為出發點,在堅持黨性原則的前提下,多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從而融洽干群關系,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建設一支具有過硬技術素質、思想素質和良好市場形象的電力職工隊伍。一是企業要加強勞動技能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在生產力組合要素中,人是第一位的,技術過硬、業務精湛的職工隊伍,是先進生產力的載體,是企業競爭力強弱的重要標志。近幾年來,電力技術和裝備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電力設備設施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供電技術手段也日益復雜、先進等,促使企業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逐漸從過去較簡單的體力型向復雜的智力型轉變。因此,企業要適應技術進步的要求,注重加強職工隊伍的技能培訓,結合生產實際,制訂科學合理的職工培訓計劃;從培訓教材、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時機到培訓的方式、方法都進行超前設計和較為合理的安排部署;抓住隊伍休整期和施工前期準備階段,職能部門要適時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對職工進行全員培訓,考試成績記載歸檔,并作為調資晉級、崗位競聘的重要依據;對特殊作業的職工,頒發合格證書,持證上崗。二是加強思想教育引導,提高職工的思想素質。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價值觀念、職業道德、意志品質、作風紀律等方面的思想教育,結合電力隊伍施工的季節性特點,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制度;針對職工隊伍年輕化和思想活躍的特點,不斷改進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始終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不懈地進行正面引導、正面灌輸,堅持不懈地開展一人一事的思想疏導,堅持不懈地用先進文化占領職工業余文化陣地。三是要建立競爭機制,實行動態管理,關鍵崗位競爭上崗,從而有效激發職工自覺學技術、學業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人才資源是企業參與更為廣闊的市場競爭的決定性力量。企業切實重視和加強人才資源、人力資本的開發,才能在激烈的國際化競爭中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
第一,深化企業改革,在完善用人、分配機制上下工夫,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為各類人才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企業要努力營造能高能低的分配機制、能上能下的選拔機制、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錄用的原則,消除體制因素對人才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作用;不斷深化勞動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落實待遇留人的相關政策,逐步使經營管理、生產、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有突出貢獻人員的待遇與國內勞動力的市場價格接軌,實行年薪、特人特薪;加大對知識型職工、技術型職工的獎勵力度,逐步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勞酬相當的良好氛圍,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此外,企業還應發揮電力企業制度環境相對穩定,工作空間、工作氛圍寬松、良好的比較優勢,著力用事業凝聚人才,用制度激勵人才,用真情感動人才,用環境留住人才。
第二,建設“三支隊伍”,加快關鍵人才的培養。一是建設一支精通現代企業經營和市場運作、懂技術的經營管理者隊伍,這是電力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帶頭人。把領導干部作為人本管理的第一對象,按照“政治上高素質、知識上高標準、工作上高水平”的總體要求,全面提高經營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提高其管理企業、駕馭市場、總攬全局的決策能力。二是建設一支功底深、知識新、有創新思維、能獨當一面的生產科研骨干隊伍,這是電力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要采取產學聯培、送外委培、出國進修、互聯網遠程培訓、內部辦班等多種途徑,培養專業技術人員,提高技術層次,盡快培養一批高層次的復合型學科技術帶頭人。三是建設一支技術精、作風硬、形象好、有品牌效應的工程施工隊伍,這是企業拓展市場的基礎力量。同時,在加強職工技術素質和思想素質提高的同時,加強職工隊伍的外語培訓,以適應擔負國外采集項目施工的需要。
第三,以終生教育為目標,創建學習型組織。制訂全員學習計劃,確定各類職工的學習目標。企業應開展多種形式的知識講座和職業技能、技術培訓,實現知識、技能的不斷更新和人才的持續發展;建立健全培訓登記和考核發證制度,分專業、分層次地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知識更新、拓寬及補缺培訓,使之獲得國際認可的專業資格;完善工人職務系列,鋪設上崗合格證——全能操作工——技師——高級技師等多層次的成才臺階,為工人崗位成才創造條件,同時使職工隊伍的技術等級結構更趨合理。
(作者單位為安徽省臨泉縣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