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坡
關于河北省人才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岳峰坡
目前,河北省的人才工作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人才工作在體制機制和政策層面還需進一步改善。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大膽思考,提出了解決建議。
人才 機制 發展
近年來,在省委的領導和重視下,我省人才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與先進地區相比,我省的人才工作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特別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相比,我省人才工作在體制機制和政策層面還存在一些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
第一,對人才重視不夠,“上熱下冷”現象突出。省、市、縣三級對人才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平衡,總體上呈逐級弱化態勢。一些地方和單位還沒有把人才這一“第一資源”擺到應有的位置,對人才資源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缺乏足夠認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投資、重項目、輕人才、輕智力現象;有的仍習慣于用傳統管黨政機關干部的方法去抓人才,老辦法用不上,新辦法又沒有;有的對人才工作投入不足,無論是經費投入還是力量投入都不到位,人才優先發展未能落到實處。重視不夠、路數不清、力度不大,使一些地方和單位的人才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狀態。
第二,工作機制不健全,配套政策缺位。有的市、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制度不健全,推動工作不到位;有的組織部門對人才工作“抓什么”“怎么抓”思路不清晰,普遍存在抓手不實、不硬的問題。各地普遍存在配套政策少、研發投入少、平臺建設水平低、研發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從掌握的情況來看,2014年,我省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為0.82%,居全國22位,人才開發專項資金每年為5000萬元,遠低于其他先進省市(江蘇省10.6億元、北京市10億元、天津市3億元),僅相當于中山市的1/5。特別是企業自主研發水平不高,擁有發明專利授權的企業少,每百萬人專利數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第三,人才結構不合理,高精尖和產業人才“短板”突出。我省人才總量只有700多萬人,并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存在“兩個不合理、一個不平衡”。一是層級結構不合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低,特別是能引領發展轉型的領軍人才嚴重短缺;二是人才分布不合理,70%左右的專業技術人才聚集在教育、衛生等行業單位,工業企業人才集聚不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人才尤其短缺;三是區域分布不平衡,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才分布極不平衡。這“兩個不合理、一個不平衡”直接弱化了人才對產業發展和城鄉一體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
第四,人才工作缺乏活力,人才與產業融合集聚不夠。一些企事業單位沒有把人才作為推動自身發展的關鍵要素,在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等方面,理念滯后、思路陳舊、投入不足、措施乏力,創新發展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撐。我省人才工作與產業發展脫節嚴重,人才結構和人才布局不利于產業發展,企業科技創新動力不足,高端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普遍缺乏,國有企業人才政策局限,民營企業人才不足,新興戰略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我省人才工作應體現“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要求,大力實施人才產業戰略,大力推動科技、金融和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走一條以人才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第一,大力實施人才強省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人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培養與引進“人才”是我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力抓手與切入點。應樹立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把人才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推動力,做到“以產業招人才、為產業聚人才”。強化各地各級對人才工作的重視,強化人才目標考核,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目標體系。
第二,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機制,推動各地形成以人才為核心的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建立地方人才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健全省、市、縣三級人才工作機制,設立統籌區域人才工作的專門機構,形成政府部門、產業園區、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多層次人才服務體系。完善我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河北省重點人才工程的實施意見》等人才政策,在人才培養引進、評價使用、資助獎勵、管理服務等領域作出具體規定,建立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層級認定目錄和創新創業支持激勵政策體系。綜合運用項目扶持、金融和信息服務、平臺支撐、政策激勵等手段,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強化政策、組織、財政、服務支撐體系建設。
第三,加快我省普通高校轉型發展,大力培育產業技術人才隊伍。根據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發展需要,調整優化我省高級中學和普通高校招生政策,有序引導生源向職業教育流動,推動校企合作和人才與產業對接,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序調整我省普通高校學科設置,重點規劃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學科專業體系,逐步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圍繞我省支柱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培養人才,推動普通高校走產學研發展道路,大力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主動參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第四,設置硬性相關指標規定,加大各級財政人才經費投入。各地均設立人才開發專項資金,逐步提高人才經費投入。未來5年實施“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人才資金不低于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人力資源投入不低于當地GDP 的3%;第二步:人才資金不低于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5%,人力資源投入要占當地GDP的5%左右;第三步:人才資金不低于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2%,人力資源投入要占當地GDP的8%以上。經過5年的努力,爭取我省人才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第五,打造人才集聚區,建立人才改革的試驗區。按照定位高端、企業主體、項目依托、政策引導、機制創新的工作思路,制定全省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意見,重點指導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唐山市曹妃甸區、保定白洋淀科技城、石家莊正定新區、滄州渤海新區等,大力抓好京津人才創業園、歸國留學人才創業園、院士創業園、博士后工作站、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等,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
第六,統籌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工作,推動資本與智本融合發展。統籌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推動人才工作融入產業發展中,實現產業升級與人才集聚同頻共振。應結合我省藍天引智計劃、推進新型城鎮化引智計劃、京津冀協同發展引智計劃、農業引智計劃、民生引智計劃五大引智計劃,制定全省及各地《培養引進緊缺適用人才導向目錄》,就行業分布、人才類別、能力條件、需求數量等方面規劃“人才開發路線圖”,為全省及各地的支柱產業、重點企業推薦人才,增強人才培養引進的指導性和靶向性。
(作者單位為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岳峰坡(1980—),男,河北石家莊人,碩士,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國企改革發展,投融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