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華
(作者單位:重慶市武隆縣鴨江鎮文化體育中心)
?
文化產業視野下廣電新媒體發展趨勢
劉振華
(作者單位:重慶市武隆縣鴨江鎮文化體育中心)
摘 要: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出臺了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與繁榮的政策,這就為我國與文化產業發展密切相關行業的進步提供了平臺與契機。本文針對文化產業視野之下,廣電新媒體發展的趨勢進行分析與闡述,客觀分析其問題且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以期為我國廣電新媒體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文化產業;廣電新媒體;發展趨勢
新媒體在當今時代發展過程當中,已經逐漸開始興盛,甚至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嚴重的沖擊與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媒體參與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并且豐富的媒體形態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與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如何在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之下,進行廣電新媒體的發展與創新,就成為當前我國廣電行業發展過程當中需要首先關注的問題。
1.1 劃地區經營對其本身發展有所影響
文化產業,是將文化發展作為一項產業來對待,并嚴格按照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有效進行資源配置與規劃,以促進我國文化產業得以長久進步與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的廣電新媒體發展卻一直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劃地區經營的模式早已不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要求;同時,由于過分閉塞使區域新媒體無法實現資源共享,更不能實現完全開放。
1.2 管理存在隨意性
廣電新媒體最初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相對陳舊的,會造成管理本身存在局限性,廣電行業采用的體制早已經落后于其他行業。如果不能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即使對廣電行業體制進行改革與完善,也最終會影響廣電行業的長久發展。
1.3 不適宜市場經濟的發展
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推動,我國各行各業都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進。任何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市場的推動,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市場化機制才能促進廣電新媒體行業的長久發展。當前我國廣電新媒體發展并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對競爭必然淘汰。
1.4 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
新媒體的發展需要統一的技術標準作為要求,但當前我國廣電新媒體發展卻與新媒體各業態發展存在一定的區別,這就會造成新媒體進步無法采用完善統一的商業模式。長此以往,沒有同樣的標準對其進行約束,也就必然會造成新媒體行業的無序發展。
1.5 受到人才危機制約
由于廣電媒體與其他媒體有所區別,其長期都有政策的指引與享受不盡的資源,所以其在之前的發展過程中,始終都是墨守成規。但當前,廣電新媒體則面臨著嚴重的人才危機,缺乏優秀的專業綜合性人才,不但會造成用人制度與市場發展要求不相符合,更無法適應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要求。
2.1 將區域劃分模式打破
若想在文化產業視野之下,使我國廣電新媒體迅速、穩定地發展,就必須打破傳統的區域劃分,盡可能與其他地區合作,這樣才能使得資源最大程度共享。這樣的做法還可以使一些相對較為弱小的廣電新媒體在市場競爭中有所依托,實現強帶弱的幫扶形式,促進我國廣電新媒體的綜合發展。
2.2 對資本引入進行鼓勵
在市場準入的規則設定時,可以適當對資本進入放寬約束條件,這樣才能使更多的民間資本流入到新媒體發展過程當中,有效實現市場資源的利用,確保我國民間資本的投入,拓寬廣電新媒體的融資管道,為新媒體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3 統一規定標準的技術要求
既然將廣電新媒體發展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分支對待,就必須嚴格按照文化產業發展要求,對其進行產業化對待。建立起統一的技術標準,使文化產業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使新媒體的各個業態不斷融合,最后綜合制定出最為標準的技術指標。
2.4 給予廣電業足夠支撐
從廣電業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應該給予廣電業發展足夠的支持。由于廣電新媒體的發展需要相關的頻點或者資源,而這些往往都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才能得到。所以,可以通過有效的資源共享形式,促進平臺的整體合作。只有資源共享,才能有效實現資源的整合與最大程度的利用,逐漸為廣電新媒體行業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條件與環境,最后為其形成產業化模式提供保障。
廣電新媒體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未來廣電行業、媒體行業和文化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廣電新媒體行業的進步,也預示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蒸蒸日上。我國加大力度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實則就是希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使文化產業可以獲得更為穩固的地位及更為豐厚的收益。因此,廣電新媒體發展必須以文化產業為前提和背景,不斷進行體制創新、技術改革與資金管道拓寬,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我國廣電新媒體發展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敢峰.從文化產業角度看廣電新媒體發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3).
[2]強月新,姜欣.謀劃開局·深化改革·飛速發展——2011年中國媒體發展盤點[J].中國媒體發展研究報告,2012(3).
[3]丁敏藝.基于文化產業視角的廣電新媒體發展初探[J].電子世界,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