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彩霞(遼寧省沈陽市第一七五中學 遼寧沈陽 110101)
?
朗讀
——使語文走進學生的心靈
馮彩霞
(遼寧省沈陽市第一七五中學 遼寧沈陽 110101)
什么是朗讀?《中學語文教學研究》強調,朗讀,也叫誦讀,就是將無聲的文字化作有聲的言語的過程。它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并舉,聲情并茂,有利于理解、體驗、記憶,便于培養語感。根據朗讀的方式和水平不同,它可以分為宣讀、美讀和吟讀。其實通俗一點說,朗讀就是用聲音的語言讀懂課文,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用聲音表達出來。同時,在朗讀中,也要認識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文章所具有的特點,因為朗讀是學會品評文章、積累材料,把別人的轉化為自己的過程。因為朗讀本身就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最基本的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能感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接受美的熏陶,達到“育人”的目的。
如何能讓學生喜歡語文,并且能夠用心感悟文章,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所期盼的。
因為漢語的音樂性強,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決定著漢語教學必須以朗讀為主,這是我國幾十年語文教學積淀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歷史上的文學大家、教育家們總結出廣為人知的學習語文的至理明言,一直被歷代學子奉為圭臬,但是由于受教學成績的影響,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師采用教材分析為主的授課模式,以小組合作交流為主的課堂表現形式,形成了語文教學不讀或讀得不多的怪現象,這不能不說是很大的失誤。人們在冷靜思考、總結失誤的教訓之后,頻頻發出回歸傳統的呼聲。有人卻對此表示擔心,認為強調朗讀是死記硬背,會讓學生成為“三味書屋”里搖頭晃腦的書呆子,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我認為,這種擔心完全是多余的。因為畢竟時代不同了,教材教法發生了根本變化。必須明確,民族的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民族教育的沃土中,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理由如下:
語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時候不是靠掌握語言規則,而是靠語感能力。因為語感能力的提高,意味著語言直覺思維能力的形成,它在理解語言,判斷語言正誤、優劣上比理性思維來得敏捷。反復誦讀名家作品就是模仿典范語言,接受其影響。例如在教學《春》一課時,我把課文改成詩歌的形式,學生在朗讀時不僅讀出了韻味,而且也領會了文章的內涵。誦讀,把文章讀得瑯瑯上口,對文章里的詞匯、詞語搭配、句子的格式、語言氣勢與格調已經十分熟悉,這樣,良好的語感就基本形成了。通過誦讀培養語感,提高語言能力,這是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和基本規律。
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必須依靠對課文的正確誦讀。中小學語文教學在推廣普通話工作中負有特殊的歷史使命。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并非輕易可以練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漢語普通話規則讀課文的基礎上形成的。“熟讀是把一切成例化成習慣。”在訓練時采取掃盲讀--朗讀--速度的程序,更能促進學生用普通話千百遍地正確朗讀課文,形成了習慣,方言及語言渣滓也就容易清除了。
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體裁和不同的教學程序去選擇朗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例如,我要求學生打了預備鈴就齊讀當天要講的課文,這樣在課文分析之前,通過齊讀讓學生熟悉內容,有利于老師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在課文分析之后,再借齊讀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反復吟詠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選擇構思、結構、表達方式上有特色的章節、段落,予以反復吟誦體味,久之,對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覺增強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優劣,下筆就有了章法。例如《背影》《白楊禮贊》等經典文章學生熟讀成誦,更有利于學生在寫作時的構思以及謀篇布局。毛澤東青少年時讀書采取“高聲朗誦”和“密詠恬吟”相結合的方法,每讀一文總是反復誦讀吟味,用心領會它的意義、氣勢、節奏和神威。這種方法值得借鑒。
朗讀是一門藝術,它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甚至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光明日報》高級記者樊云芳就是聽了齊越廣播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后感動不已,而立志當新聞工作者的。我很重視發揮朗讀的作用,或教師范讀,或學生朗讀,或放多媒體,或組織學生錄音。可讀全文,可讀片段,可分角色朗讀,戲劇選場則可指導學生表演。朗讀要求用普通話、聲音洪亮、節奏分明。語速適當、感情真摯。在教《欽差大臣》時,我首先讓大家熟讀成誦,接著分角色表演朗讀了全文:通過郵政局長,市長,督學等的對話,配合表演,將市長,郵政局長等人的丑惡嘴臉鮮明地展現。學生把握了人物的基本特點,并且通過表演對文章的中心內容、主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以選擇適當的朗讀方法,如教學《故鄉》一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讀”,最成功的也是“讀”。展現文章中閏土和楊二嫂二十年前后的不同,讓學生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題。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默讀、朗讀、齊讀、精讀、重點讀等各種形式的讀,來感知作者的主要寫法,在讀中品味文章的“美”,在讀中陶冶學生的性情,是學生既領會了文章的主旨,又在師友合作探究中,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對知識點的掌握,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講”、“讀”、“教”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運用,并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在教學時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讓朗讀成為語文走進學生心靈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