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旭
(吉林省輝南縣樓街鄉板石河中學 吉林輝南 135121)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顏 旭
(吉林省輝南縣樓街鄉板石河中學 吉林輝南 135121)
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能力,給學生較多參與討論分析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交流,在交流中學會汲取,在汲取中學會創新,這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初中 數學 合作學習 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也是許多的中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的新型教學方法之一。合作學習對于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促進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的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有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對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的合作學習中“有效合作”的策略進行探索研究。
合作學習的內容可以是老師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來的問題,但并非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于合作學習,有些教學內容很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用講授的方法可以講清楚,有的教師也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組織學生討論。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經濟的,教師備課時要分析內容的性質、難度,是否有合作學習的價值,可用其他教學方法就能達到目的的內容,不必一律交由學生討論,切忌生搬硬套。顯然,教師要組織“合作學習”,首先要正確把握合作學習的內容。如選擇規律性較強,應用范圍較廣的定理或公式。對于一些規律性強,覆蓋面廣,遷移和應用范圍廣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可以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關鍵在于學生交流的有效性,而科學合理的合作小組結構是實現有效交流的組織基礎。合作小組的分配首先應遵循取長補短的原則。一個小組的學生在知識水平、生理心理素質、生活環境、興趣愿望、個性特點方面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學習中有自身特定的優勢與不足,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這樣可以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時步;其次是在小組內再合理分工。小組建成后,要對學生進行互助友愛、平等的民主教育,對小組成員合理分工,選派學習較好、樂于助人、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做組長,其他人分別擔任操作員、記錄員、發言人等角色,增強凝聚力,并經常進行角色互換。總之力求各小組之間學生素質均衡,各種能力差異不明顯,這樣便于各小組之的競爭及相互關照,體驗成功的喜悅。
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置身于合作學習中,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前提。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生理發育處于半成熟期,學生心理表現出矛盾性和不穩定性,自我表現欲突出。體現在行為上有明顯的叛逆性、破壞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反映到合作學習上,極易出現后進生“隔岸觀火”,優生“獨角唱戲”或課堂“鴉雀無聲”等現象,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這就需要老師努力形成密切配合、互尊互愛的和諧師生、生生關系,重視合作過程、結果的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合作技能不是與生俱來,自然形成的,它與其它技能一樣,離不開后期的有意識、有計劃的訓練與實踐。初中生的生理與心理發育不成熟,面對抽象性的數學學習科目,不知道如何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沒有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不知道合作學習需要的基本技能,比如傾聽的技能、相處的技能、表達的技能等,不明白怎樣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合作。
有效的合作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的好習慣,讓學生把自己的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交流。由于長期受被動學習的影響,學生都習慣獨立思考,教師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其次要培養學生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合作學習效率的途徑之一,傾聽也是一種學習。最后要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及過程進行探索活動,著力引導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活動之中進行合作探究,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自己發現的成功喜悅,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良好的評價機制在激勵成員積極性,推動合作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及時的對數學合作學習進行考核與評價是教師在合作學習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在合作學習實踐中筆者發現最怕的就是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合作學習接近尾聲,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觀點作出適當的點撥,對正確的認識給予肯定,對錯誤的認識給予糾正,對遺漏的知識給予補充,對有爭議的問題應鼓勵學生繼續進行討論,不要過早地、武斷地下結論。各小組呈現學習結果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
在評價過程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揚長,但不一定要避“短”。激勵可以使學生進步,所以很多時候老師都喜歡用激勵或贊賞的詞語來評價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表現。在數學教學中激勵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些時候學生的“短”也是必須要指出來的。二是過程與結果評價并“重”。老師的評價要改變過去只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以量化的方式來評價小組,而是在關注學生合作效果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更注重學生合作學習的情感體驗,以進一步強化合作的趣味性與參與性,激活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內在活性,引導學生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促使學生關注合作學習過程,令其從內容真正喜愛合作學習,感受自身參悟合作的收獲從而為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總之,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小組群體的活動能力,給學生較多參與討論分析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交流,在交流中學會汲取,在汲取中學會創新,這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