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莉玲
(吉林省和龍市八家子上南小學 吉林和龍 133505)
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佟莉玲
(吉林省和龍市八家子上南小學 吉林和龍 133505)
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繼承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又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既適應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又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
利用 校內資源 開展 綜合實踐活動
幾年來通過活動的開展實施,教師不斷總結、摸索和對新課程觀的解讀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利用身邊資源才能確保主題活動的可行性。學校是小學生成長的搖籃,校園生活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園資源,是保證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主要途徑。校園資源大致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校園生活,二是校園活動,三是校園環境,四是校園信息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學生的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學生身臨其境才能激發探究的興趣,大量的信息采集才能使活動有理有據,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充分利用校園資源,認識事物,完善能力,從事物的表象中看本質,從身邊小事探究開始,不斷培養學生求知、求索能力,并在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愛黨、愛校、愛集體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立足眼前、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現實生活和身邊事物中尋找和提出課題,逐步培養學生看待事物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無形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入性和探究意識,引導學生全面看待事物,學會從現象到本質,綜合實踐活動《方便筷子》正是在這種理念下開展。筷子是我們每天使用的必備用餐工具之一,同學們每天在學校午餐,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無形中闖進了我們的生活,了解筷子、認識一次性筷子的生產過程給學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筷子的發源地是中國,少說也有30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以筷子為餐具的母國,今天這一即普通又重要的用餐工具不少外國人也在使用,而中國人卻很少關注思考:“從什么時候起方便筷子走向餐桌?”“它是那個國家發明的,又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我國每年生產多少一次性筷子,出口多少”我們的學生一無所知,《方便筷子》課題的產生即來自校園生活的寫照,又很有價值引人思考,課題活動從組織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觀看一次性筷子的生產過程到調查食堂、訪問食堂管理員、計算學校一年筷子的使用量,一年消耗的樹木,一年一次性筷子給我們身體帶來的傷害,驚人的數字給主題活動的開展引向深入,一所學校、一個地區、一個省、一個國家,學生大徹大悟,活動結果學生提出倡議: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本次《方便筷子》的探究活動抓住學生每天使用的筷子入手,利用學校食堂這一有利條件使主題活動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活動有始有終。可見,教師只有抓住生活素材才能更利于學生認知起點,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校園生活的利用,是綜合實踐活動順利完成的重要舉措。
綜合實踐活動課活動計劃與學校少先隊活動、傳統節日活動、社會實踐、預防突發事件等校園活動相整合來制定活動方案,其目標導向一致,引導學生進入社會、接觸自然、在活動中使學生拓展知識、開闊視野,適應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春天為增進學生了解植物播種,萬事萬物萌發,農民辛勤耕作,學校組織春游活動。《春天在哪里》活動主題以班級為單位,確定春游活動項目,研討突發事件預案,活動中學生興趣高漲,自愿組成小組,出臺節目,展示絕活,分工準備攜帶物品等,此次活動學生是主體,郊游滿足了學生尋找春天的欲望,活動中的積極性勢不可擋,興趣、愛好、特長顯示的淋漓盡致,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活動中的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秋天學校迎接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開展“愛我中華”演講賽,“紅歌唱響校園”競賽,“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極大的發揮了學生個人專長,也展示了班級集體風貌。健康的舞蹈、嘹亮的歌聲、朗朗的讀書聲充滿著校園。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雖然是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但結合原有校園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學生不僅在校園活動中提供了寶貴的見解,更體現了學生在學校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小學生在小學經歷六年的校園生活,對學校環境的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特長,了解學校的今昔對比,才能暢想未來的校園天地。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活動大調查》活動,調查從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室建設、檔案管理、走廊文化等利用和建設,在活動中,學生確立子課題,成立小組,制定計劃,分工合作,運用表格,調查、訪問、體驗的形式進行考察,了解學校建校歷史,體驗學校體育實施,交流各功能室開放時間是否合理,以及校園綠化管理等。學生在活動中親力親為,掌握了大量信息,了解了學校特長辦學活動等,同時也感受到在活動中遇到的障礙,及時反思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修補方案,提升自信,隨著實踐活動的不斷展開,學生對學校的認識不斷深化,新的活動目標不斷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形態隨之不斷完善,這正是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性質: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總是需要有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提供主題活動的開展,學校圖書館上萬冊的圖書是學生原始資源積累的場所,解決了生活現象中無數個為什么,現代多媒體資源、網絡信息更是便捷著獲取資源的捷徑,教師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內化資料、重新組合,利用幻燈片展示活動過程、呈現精彩瞬間。
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充分調動身邊每一種資源,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利用校內資源,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與校內活動有效整合來設計活動主題,使全體師生參與活動中去。教師應主動地創造性地利用資源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服務,引導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探索、發現、嘗試、反思活動中的各種因素,使學生從身邊的活動中感悟、前行,達到培養學生行為能力和提升道德認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