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實現綠色發展的低碳經濟之路

2016-03-01 11:04:38
學術交流 2016年3期

鄒 浩

(哈爾濱工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哈爾濱 150001)

?

實現綠色發展的低碳經濟之路

鄒浩

(哈爾濱工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哈爾濱 150001)

[摘要]綠色發展是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確立的一個重要發展理念,也是引領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綠色發展是在對人與自然關系重新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發展觀,綠色發展也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一方面實現人的生活富裕,另一方面實現自然的可持續利用。我國在經歷了30多年經濟高增長之后,正面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實,綠色發展無疑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途徑,而低碳經濟又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應該把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心轉向探索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具體說來,主要是創新低碳技術、構建相應的法律政策體系、推行有利于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以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關鍵詞]綠色發展;低碳技術;低碳經濟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地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1]其中,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我國之所以把綠色作為規劃未來發展的基本理念之一,不僅是為了解決我國過去發展方式存在的一些問題,而且也是為了形成我國未來可持續增長的一種新局面。因此,綠色發展不僅對我國提出了新挑戰,而且也給我國提供了新機會。為什么要提倡綠色經濟?如何實現綠色發展?諸如此類的問題,就成為我們理論研究不能不面對的課題。

一、綠色經濟的提出及研究綜述

為什么要提倡綠色經濟?這是伴隨可持續發展問題而做出的一種選擇。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資產階級在其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生產力的迅速提高,無疑為增加人們的福祉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然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最大限度地追逐剩余價值的本性決定了其生產方式一定會造成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不斷地向大自然掠奪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前提。隨著人類積累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它與自然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化。20世紀70年代,一個學術組織——羅馬俱樂部發表了一個報告——《增長的極限》,該報告提出了一個令當時許多人震驚的結果。20世紀60年正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樣的時刻,羅馬俱樂部的專家們卻認為,工業革命以來的經濟增長模式形成了“人類征服自然”的理念,其后果是使人與自然處于尖銳的矛盾之中,而在這種矛盾關系中,人類絕不能無條件地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如果不顧及自然的承受力,那么一定會受到自然的報復。人類已經走過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導致了全球性的人口激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是人類社會面臨嚴重困境,也使人類走上一條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為此,必須改變現有的增長方式并建立起穩定的生態和經濟發展條件,甚至實現零增長。[3]這是較早地關注人類綠色發展或倡導綠色經濟的研究成果。之后,可持續發展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課題,因此形成的研究報告和撰寫的論文著作可謂汗牛充棟。不過,時至今日,人們對這一課題并沒有找到一個完滿的答案。一個最基本的原因便是人們無法在綠色經濟中找到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有效途徑,或者綠色經濟與經濟增長依然是一個矛盾,而羅馬俱樂部倡導的零增長又不是人們愿意選擇的道路。對于這樣一個難題,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也越來越感到它的緊迫性。

如何實現綠色發展?這個問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粗放增長引起的資源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而受到國家的重視,為此也提出一些解決的方案。1995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意味著我們在經濟高速增長時就意識到我們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必須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隨著我國實踐提出的問題越來越多,相關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人們開始認識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是要探索一條與資源環境和諧的發展道路,也就是綠色發展的道路。當然,對于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國同樣面臨著許多難題。學者們的關注多集中在理念、技術、制度、政策等方面。如有的學者提出,低碳經濟發展需要樹立人與自然交互的新理念,要實現由物到人的重心轉移與歸位,既要重視競爭環境中理性人單純的資源優化配置行為模式,更需要關注人與自然間交互影響的策略行為,處理好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交互適應、互激共進關系,為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奠定基礎。[4]也有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實現低碳發展,是發展綠色經濟的系統工程。我們應該立足中國國情,把加快低碳經濟建設同建設生態文明,加強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經濟建設,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進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5]還有人認為,綠色經濟是由一個由市場機制、計劃機制、生態以及道德機制等多重機制集中組合而成的多重綜合體。因此,要發展綠色經濟,需要逐漸構建綠色企業制度、推進綠色金融制度。[6]發展綠色經濟的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它屬于人類面臨的一個兩難選擇,一個是保護生態環境,另一個是保持經濟持續發展。要二者兼顧,需在工藝設計和新產品開發上有重大突破;要抓緊研究新能源、新材料開發中的瓶頸問題;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尤其是資源再生行業;要建立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要在稅收政策上,對低碳綠色經濟的企業采取有差別的稅率;要尋找經濟低碳綠色化過程中的新的商業機會;要妥善解決就業問題;要在企業文化中加上生態文明建設、經濟低碳綠色化的內容;要重視消費文明建設。[7]當然,如果愿意還可以將這個清單進一步拉長,但我想從歷史的角度,就我國堅持綠色發展以及采取低碳經濟之路展開分析。

二、綠色發展:中國現代經濟演進的必然選擇

新中國成立揭開了中國現代經濟發展的歷程,也開啟一個探索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新的歷程。基于中國經濟的現實,我們走過的是一條從粗放增長到向集約增長轉換的道路,而向集約增長轉換又聚焦到發展綠色經濟的路徑上。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標志著經歷了近百年內憂外患煎熬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然而,中國在政治上取得獨立的同時,經濟上卻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困難。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經濟是一個標準的農業國,農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70%,現代工業的比重很低。這意味著新中國的主要經濟任務是迅速推進工業化。在一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推進工業化,會面臨許多的難題,選擇怎樣的道路來推進工業化自然會受到這些條件的影響。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這可以是一個自然演進的過程,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歷程實際上就是在自然演進中逐步完成的。然而,對于落后國家的工業化來說,如此的演進過程變得不經濟了,利用已有條件推進工業化是這些國家最合理的選擇。從中國當時所處的環境和發展的現狀來看,要實現工業化必須把內外兩個條件利用好。

新中國發展工業化的內部條件比較薄弱,我們有的只是一個傳統的農業、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外部條件也不甚優越,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根據當時的形勢只能選擇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這種選擇雖然可以獲得蘇聯的援助,但是,與發達的資本主義相隔絕,又無法從發達國家獲得先進的工業化技術。這種內外條件決定了我們的工業化只能采取一種粗放增長的方式,即充分發揮勞動力、自然資源的優勢,再加上蘇聯的援助,來開辟工業化的道路。1956年,我們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又模仿蘇聯建立了一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特點是集中、單一的決策,以及國民經濟計劃化和計劃的指令性,使得我們工業化以一種更加強化的集中方式推進。最典型的表現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了實現鋼產量目標,掀起了全面煉鋼運動,結果在浪費了大量資源的情況下,煉出的多是廢鋼。在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粗放的經濟增長得到了最有效的貫徹,大量的資源被耗費卻沒有帶來相應的增加值。粗放式的增長方式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還造成經濟結構的失衡,最終導致國民經濟越來越困難。

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粗放增長不能說沒有取得任何成績,但這種成績的低效率代價主要體現是我們的寶貴資源被大量浪費,我們優美的環境受到嚴重侵蝕。盡管如此,我們規劃的工業化目標依然沒有實現。改革開放后,我們調整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路線,把工作的重心轉向經濟建設,工業化進程開啟了一個新的階段。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一方面市場化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使資源配置趨于高效;另一方面不斷加強的對外經濟關系使得大量新技術被引入。因此,中國經濟實現了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的雙提高,這也正是中國經濟為什么能夠保持長期高速增長的直接原因。然而,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仍然沒有擺脫粗放的特征。這一方面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水平還比較低;另一方面是增長的需求結構以投資拉動為主。如此結構下的經濟增長自然是粗放的,或者說也只有通過這樣粗放的方式才能夠實現高速的經濟增長。經濟持續高速的增長給中國帶來諸多顯著的變化,在持續高增長的基礎上中國的經濟實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上個幾個大的臺階,在國際上的影響也不斷提高,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是以付出巨大的資源耗費和環境破壞為代價的。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由于產業結構的工業比重較大,許多工業產品的產量都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據統計,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250種的產量為世界第一。這雖然可以說明我國的生產能力在世界占有突出的地位,但這樣的生產能力意味著需要消耗大量資源,排放大量污染物。甚至形成這樣的局面,中國向世界市場貢獻了大量的產品,這使得許多國家可以消費我國相對廉價的產品,但耗費了我們的資源,并把大量的生產廢棄物排放到我們的環境中。現在我們越來越感到這樣的增長方式不可持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或者發展方式成為當下中國無法回避甚至刻不容緩的課題。

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后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也開啟了一個新的進程,經濟轉型已成為世界發展的新趨勢。自20世紀70年代起,信息技術走向成熟并推動了一輪新的產業革命,借此科技和產業革命,世界經濟迎來的一個新的增長高潮,直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這標志著這一輪的科技和產業革命包含的能量將要耗竭。金融危機后的經濟長期疲軟要求一次新的科技和產業革命來恢復。新科技革命將如何孕育?這是擺在世界所有國家面前的一個課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這個意義上又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奧巴馬作為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宣布了美國引領下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著力點將是綠色技術和綠色經濟。而從目前人類遇到的最大挑戰來看,應對氣候變化無疑是一個更加宏大的命題。它不僅關乎人類的未來,而且也包含了巨大的經濟增長空間。如何開發這一增長空間,這對于所有國家都有一定的機會。中國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都達到了比較高的程度,具備了迎接新的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能力,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做?

中國在應對新的世界形勢,規劃新的未來時,已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所要完成的使命。在2015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的一個最大亮點便是提出新的發展階段要遵從的五個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把綠色發展作為一個重要理念,這標志著中國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綠色發展既是中國在經歷了60多年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逐步演進到的一個階段,也是適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一個新選擇。順應這種趨勢,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便是努力尋求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

三、低碳經濟:中國實現綠色發展的主要出路

綠色發展的核心在于重新認識和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人與自然關系的演進中,人類一直都是抱著向自然索取的態度,通過不斷地開發自然來獲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產品。人類社會之所以形成這樣一種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因為在人類社會漫長的演進中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人類在自然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只能匍匐于自然之下生存。在這種環境下,征服自然便成為人類生存的希望。正是在這樣的人與自然關系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因此,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也相應地成為人類社會對待自然的一種基本態度。在這種態度下,人類通過不斷積累和提高勞動生產力取得了對自然優勢,也就是人類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改變自然環境。但隨之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即人類改變自然的能力引起對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并影響到人類未來的命運。這時,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便成為開啟人類新未來的出發點。轉變傳統的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與自然的對立轉向和諧,這是重塑人與自然關系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關鍵或主要的途徑便是發展低碳經濟,因為低碳經濟是改變人類生產方式的主要著力點。

低碳經濟是一種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炭和石油等高能源消耗的經濟,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認識低碳經濟的一個關節點是,如何在發展低碳經濟中找到新的增長點?低碳經濟絕不是要退回到自然經濟的狀態下,而是要在減少對化石能源消耗和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的前提下繼續保持經濟增長。這確是一個難題,但它不僅是一個挑戰,也蘊藏著機會。以人類擁有的智慧是可以找到發展這種低碳經濟的對策的。

中國是一個石化能源消費大國,特別是因為中國富藏煤炭,因此煤炭一直在能源結構中占有較大比重,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中國煤炭的使用量占到整個能源使用量的70%以上。這直接成就了中國第一碳排放國的地位。200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34.2億噸,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為57.37億噸,美國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處于第二位。到了2007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到65.33億噸,幾近增加了1倍,美國的二氧化碳總量為58.32億噸,中國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8]如此的形勢決定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現實性更為迫切。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發展低碳經濟還是一個在保護生態環境在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難題。因此,我國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需要在充分認識國情的前提下,找到創新性的途徑。

我國的基本國情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實現發展還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求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必須是在能夠保持一定增長速度的前提下發展低碳經濟。為此,要實施發展低碳經濟的國家行動。

第一,樹立低碳理念,調整發展戰略。這是一個我們正在實施的行動,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即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加上生態文明建設。這意味著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這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方向。十八屆五中全會有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理念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樣的戰略部署下,發展低碳經濟已經克服了人們認識上的障礙,轉而可以進行戰略性的部署。從長遠來說,發展低碳經濟最終要使其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為此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尤其是在新能源技術方面實現顛覆性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提升我們自己的創新能力,而且還要爭取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不僅要在國際的低碳技術創新中有更多中國產權,而且也要推動國際性的低碳技術合作,因為,在未來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合作共贏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任何一國都不能封閉起來發展自己的低碳經濟。

第二,健全法律制度,促進低碳發展。作為一項國家行動,制度建設無疑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保障。在發展低碳經濟還不能成為一個自覺行動時,制定一套完備的法律制度,對于推進低碳經濟發展是必要而有效的。健全法律制度是做好低碳經濟工作的有效保障。我國已有不少用于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不僅我們的憲法中有關于保護環境的相關規定,而且我們還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此外,我們還針對一系列污染源制定了限制或鼓勵的法律,如《電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這些法律的制定,有利于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隨著控制氣候變化的任務越來越艱巨、越來越迫切,加大法律制度的環境規制成為一個世界性新課題。一些發達國家正在為更加嚴格的碳排放控制制定新的法律、法規,如英國在2008年制定了《氣候變化法案》,這使英國成為世界上首個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適應氣候變化為立法目標的國家。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爆發后致力于新能源復興計劃,為此制定了更多的能源和環境的法律,如《低碳經濟法案》《美國清潔能源法案》等。我國也加大了對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2002年通過了《環境影響評估法》,2009年通過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在我國把綠色發展作為發展理念,進一步需要加大低碳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更加系統和嚴格的法律將是我們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保障。

第三,加快技術進步,實現低碳創新。實現低碳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低碳技術創新孕育著新的技術革命。如果能夠在低碳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顛覆性的進步,那么這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而且也是一次新的產業革命。我國在創新低碳基礎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取得的進步非常快。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的開發方面,我國的一些技術是處于領先地位的,如核電,我國在第三代核電技術方面已有較大突破,并進入可以進行商業開發的階段,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也發展迅速。不過,低碳技術創新還只是一個開端,更先進、更系統化的低碳技術開發還需要重大突破。因為,要使低碳技術成就一次新的產業革命,必須使低碳技術產生更大的擴散效應,并形成新的巨大的增長極。實現這樣的目標還需要更加系統的技術創新。我國在推動低碳技術創新方面有著許多優勢,不僅有進行低碳技術創新的巨大需求,而且國家對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支持,此外,資金、人才、政策也都有一些優勢。現在需要我們做的主要是建立有利于低碳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把全社會的各個主體調動起來,就可能在低碳技術創新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第四,加強政策支持,助力低碳經濟。低碳技術和低碳經濟發展與過去的技術進步和產業革命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主要體現在低碳技術和低碳經濟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只發揮市場的作用是難以推動這種技術進步取得其應有的成就。因此,有效發揮政府的作用是實現低碳技術創新和發展低碳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政府在支持低碳技術和低碳經濟時又不能過多介入,正確的選擇便是通過一系列政策來支持低碳技術創新和低碳經濟發展。在政府的政策工具箱中,可以使用的并對低碳技術創新起支持作用的政策有產業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在產業政策上,要將發展低碳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并構建相應的配套產業體系。在財政政策上,要在稅收、政府采購、財政投資、財政補貼進行正向的支持,同時還要通過征收碳稅、資源環境稅進行負向的促進。在金融政策上,要發展碳金融,并提供低碳技術創新的各種金融支持。此外,政府要在已經形成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氣氛中引導向低碳技術創新和低碳產業傾斜。

總之,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長達30多年的持續高增長之后,進一步保持中高速增長必須探索新的發展之路。低碳經濟不僅是綠色發展之路,而且也是開拓新增長空間之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努力探索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如果我國能夠在發展低碳經濟上走在前面,那么就能夠繼續保持大國的地位并最終成為一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0-1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1.

[3][美]梅多斯D,等.增長的極限[M].李濤,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235-236.

[4]周蓉,等.綠色經濟與低碳轉型[J].經濟研究,2014,(11):102-110.

[5]方時姣.綠色經濟視野下的低碳經濟發展新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4):35-39.

[6]石翊龍.中國綠色經濟發展的機制與制度研究[J].時代金融,2015,(9):44-47.

[7]厲以寧.對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九點看法[J].理論學習,2014,(11):56-58.

[8]喬榛.低碳經濟下的中國工業結構調整[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69.

〔責任編輯:馮勝利〕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6)03-0110-05

[作者簡介]鄒浩(1969-),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博士研究生,從事產業競爭力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 国产va在线| 四虎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91九色视频网|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91娇喘视频|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亚洲三级a| 亚洲天堂区| 欧美色视频在线|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操国产美女| 亚洲精品777|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色135综合网| 成人国产免费|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999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无码黄色|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动漫精品|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五月激情综合网| 欧美一级夜夜爽| 欧美性色综合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九九久久99精品| 亚洲69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