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超 王明亮 陳澤羽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6)
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問題的分析及對策研究*
王紅超 王明亮 陳澤羽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6)
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決定著大學生人文修養和綜合能力水平,決定著祖國未來的發展,因此,著力發展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應該成為也已經成為了國家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必須認識到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將大學上人文素質教育列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內容。本文從一名輔導員工作者的視角,提出人文素質的內涵,分析了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及成因,并對如何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提出自己粗淺的見解。
人文素質是人文科學、人文知識在教育對象身上所體現的內在品格,表現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它注重人的心靈感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價值觀。在內容上,人文素質包含四個方面即:人文知識、人文方法、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知識、人文方法、人文思想是基礎,人文精神則是人文素質的核心。人文素質是大學生應具備的最基礎的素質,是構成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個性品質的基本的文化修養,是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的廣義上的文化狀況和特征。[1]
總之,人文素質是一種內在品質,對一個人其他各方面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是一個人知識轉化為智慧,進而形成一種高尚人格的紐帶,是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2]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條件大大提高,所處的社會環境日益復雜,學生的心境對于物質的追求越發瘋狂,據統計,90后大學生的特點中,缺乏責任感,缺乏集體榮譽感,缺乏感恩意識,缺乏人文修養等詞匯頻繁出現,當代大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學習興趣下降,所以,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不容樂觀,人文素養嚴重缺失。[3]
1.歷史、哲學等人文知識相對缺乏
作為一名輔導員,通過百余次與學生座談,據粗略統計,發現近5%左右的同學很少或根本沒有接觸中外古典名著;33%的同學甚至不知道中國的朝代變遷和歷朝歷代國都位置;近60%的同學對于祖國博大精深的儒學、道學、法學等等學家流派很少涉獵;熱愛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同學更是微少;近70%的同學不愛讀書。[4]
2.人文素質的提高遠遠低于專業素質的提高
學生開始學習歷史、了解中國文化,大概是從初中開始開設歷史課開始的,經過大學四年的培養,學生大多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知識,有著較高的專業素質,但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卻停滯不前,大多停留在中學時期那些可憐的“儲備”上。
3.網絡占領大學生生活,阻礙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發達的網絡世界大大沖擊著學生的頭腦,占領了大學生幾乎所有的業余生活甚至是課堂時間。在大學課堂上玩手機的同學不在少數,在學生宿舍中,隨時都能看到學生沉迷游戲的身影。網絡占據了學生大量的大學時光,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對于人文素質學習的興趣和提升。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人才儲備,是國家建設的中間力量,大學生的素質養成直接影響著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在大學期間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意義深遠,教育工作著責任重大。作為一名大學輔導員,與學生朝夕相處,對于培養和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責無旁貸。
1.體制建設方面
(1)推進大學課程設置改革
要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相關課程納入到大學生必修課,大一至大四不間斷的開設人文素質培養課,如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課、網絡輿論教育課、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課,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課等。
(2)加強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校應該著重培養一批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精通相關理論的人文素質教育教師,并由他們承擔學校相關人文素質培養課的教學工作。教師隊伍的建設既要兼顧綜合素養的培養,也要著力打造專門人才,比如根據人文素質培養課的分類,可培養傳統文化教育的專家,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專家,古典文學名著講講解專家等,旨在打造精品課程,提升學生培養質量和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
(1)重視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所以高校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給他們提供專業的培訓,并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納入到輔導員工作職責中去,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2)豐富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為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高校輔導員應不斷豐富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確保教育效果。筆者立足工作實踐,考慮到大學生培養中面臨的人文素質缺失及綜合能力培養亟需提升的問題,建議成立學生講堂,通過學生講堂這一載體,開設多種教育板塊,如社會百科、趣味雜談、形勢政策、文明禮儀等,由學生自主選擇素材,進行演講,達到演講者和聽眾共同提高的效果。[5]
本人從事輔導員工作以來,深刻的認識到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本人立足工作崗位,查閱相關資料,從一個輔導員的工作視角,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問題提出自己粗略的見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絕對不只是大學的工作,而是全社會都應該關心的事情,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希望全社會能夠重視孩子教育,從娃娃抓起,通過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健康成長成才。[6~9]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年8月.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十八大報告.2012年11月8日.
[3]習近平.在與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5月4日.
[4]謝定國.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武漢大學.2005.
[5]董小磊.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太原科技大學.2013.
[6]張宏斌.中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大連海事大學.2012.
[7]馬世娜.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遼寧大學.2012.
[8]劉興亞.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與對策(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9.
[9]楊瑩. 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碩士學位論文).長春理工大學.2009.
*本論文系大連海事大學學生工作創新研究(指導員理論與實踐專項) 項目“大眾精英培育項目之學生講堂創辦模式探究”(項目編dmuzdyzx2016-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