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清(廣西大學科技處 廣西南寧 530004)
?
廣西鄉村生態環境污染整治對策研究
羅啟清
(廣西大學科技處 廣西南寧 530004)
摘 要:隨著廣西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本文就廣西鄉村生態環境所面臨的污染現狀,分析了導致廣西鄉村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治理鄉村生態環境污染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廣西鄉村 環境污染 對策措施
近年來,由于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廣西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對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并逐步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重點。廣西地處祖國西南,全區地貌總體是山地丘陵性盆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可耕地面積少[1],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對鄉村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本文就廣西鄉村面臨的生態環境污染現狀,提出了治理鄉村環境污染的對策建議。
農村有別于城鎮的居住區,它是分散、以農業為主的生產生活特征的居住區。從污染的來源上講,農村環境污染包括兩方面:一是從城市和工業轉移而來的污染,二是農民生產生活本身產生的污染[2]。隨著農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農村生產生活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量在逐漸增加,導致部分地區農業污染加劇,包括水環境受到污染,生活垃圾、畜禽養殖污染嚴重,以及農業生產中不合理的使用農藥化肥所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同時,農村建設長期以來沒有具體的規劃,生產生活具有自主隨意性,基礎設施建設不不完善,務農人口年齡老化,不易接受新技術、新觀念,缺乏環保意識,這些都導致了農村居民生活環境的污染與生態的破壞。
1.農村外來源污染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搬遷污染企業優化產業結構,使農村成了污染企業的“垃圾場”。同時,由于農村城鎮化、工業化及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由農民個體和外來投資者開辦的工業企業開始向農村蔓延,這些工業企業的發展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鄉村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而且監管機構對農村地區的監督力度相對薄弱,導致了農村工業污染日益嚴重。同時,城市由于人多地少,一些城市很難找到垃圾處理處置的土地,導致大量的城市垃圾運到郊區農村隨意堆放或簡單填埋,成為了農村環境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城市中的大氣污染物通過大氣的運動也對農村的大氣造成了污染[3]。農村生態環境受到外來源污染的問題日益突出。
2.水污染
根據2014年廣西環境質量公報,廣西39條主要河流的72個斷面進行監測,河流水質總體良好,大部分河流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要求。其中,67個斷面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的Ⅲ類標準,水質達標率為93.1%,但不容樂觀的是較2013年下降2.7個百分點,廣西水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其中,下雷河(屬珠江水系)、九洲江(屬獨流入海水系)和南流江(屬獨流入海水系)3條河流的年均水質未達到Ⅲ類標準,下雷河和九洲江為中度污染,南流江為輕度污染[4]。長期以來,廣西的農業集中供水設施建設薄弱,缺少規模化的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站等基礎設施,村鎮級別的行政區域基本上還沒有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制度仍嚴重滯后。而近年來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污水產生量也快速增長,導致大量的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到江河農田中,嚴重破壞了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污染了飲用水源,直接危害農民的身體健康。
3.生活垃圾污染
廣西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廣西農村約有4248萬人口,按人均日產生活垃圾0.45kg/天計算,廣西農村年產生活垃圾698萬噸[5]。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的組分也不再單一,特別是農藥的包裝袋、瓶、日用化工產品等垃圾處理處置水平較落后,或者得不到處理,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由于生活垃圾的分類和減量化處理在農村仍未有效實行,加上收運體系缺乏,農民對生態環保知識的缺乏,對環保意識的淡薄,對破壞生態環境后果認識的缺失,導致了農民群眾將生活垃圾隨處亂堆現象普遍,嚴重影響了廣西農村生態面貌,污染了廣西農村地區的河流與土壤環境。
4.畜禽養殖污染
畜牧業在現代農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生豬和家禽產業是廣西畜牧業中規模化、產業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其中,生豬產業是廣西最大的農業支柱產業,是農民主要的現金收入來源。但是,規模化的養殖在帶給農民收入的同時,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對農村生態環境的污染也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廣西畜禽飼養業共產生干糞11370萬噸,尿液7279萬噸,其中含純磷31.4萬噸,純氮110萬噸,由生豬產生的污染物相當于41498萬人口的排污量,在九洲江流域,60%的污染源來自畜禽養殖污染,這對養殖地區的生態環境尤其是水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6]。目前,廣西多數的養殖場仍未進行改造升級,還在以傳統的方式進行養殖,通過用大量的水對糞便沖散到下水道中,這樣的方式極大的浪費了水資源,同時也放大了污染源的量,使治污成本成倍增加。廣西對畜禽規模養殖場的糞污無害化處理投入比重還相對較低,投入金額僅占養殖場建設投入的25%—30%,而治污設施的運行維護成本高,這讓養殖戶自覺運行治污設施,保護生態環境成為一句空談。根據《廣西“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確定的養殖業減排任務,到2013年底,廣西僅有少數養殖場通過了環保部的減排核查,大量的養殖場還需要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因此,廣西養殖業污染減排和防治任務依然艱巨[7]。
5.農村面源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包括農藥、化肥、畜禽糞便以及其他污染物,通過農田地表的徑流和農田的滲漏,產生對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農村水環境以及其他生態系統的污染[8]。近年來,由于受異常氣候、復種指數高以及農藥使用技術不到位等因素影響,廣西農藥使用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據統計,2014年全區農藥使用量1.66萬噸,比2003年(1.39萬噸)增長了19.4%[9]。廣西的農業,包括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和種植業的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客觀上帶來了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用品使用量的增長以及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的增加。同時,由于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越來越多的農村垃圾、生活廢水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這些問題都給農村生態環境、農民生產生活都帶來了負面影響。
廣西鄉村生態環境污染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能力有限是廣西面臨的現實問題,廣西農村的生態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同時,廣西農村還面臨著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生態文化建設薄弱,生態鄉村建設的法律和管理機制體制尚不健全等諸多因素。
1.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能力有限
廣西是山嶺、丘陵多,平原狹窄的地區,并擁有河流眾多,喀斯特地貌顯著等特征。全區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積占陸地面積多達69.7%,可耕地面積嚴重不足。根據廣西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廣西耕地總面積為443.1萬公頃,第一次土地調查時多出21.3萬公頃;全區人均耕地1.31畝,比一調下降0.13畝,低于全國人均耕地0.21畝,全區耕地保護形勢依然十分嚴峻[10]。
廣西是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具有范圍廣、程度深、分布區域生態地位重要的特點。廣西現有巖溶土地總面積833萬公頃,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35.1%,涉及10個市77個縣(市、區)。其中石漠化土地面積193萬公頃,潛在石漠化土地面積227萬公頃,分別占巖溶土地面積的23.2%、27.2%。其中納入滇桂黔石漠片區的29個縣,土地面積8.2萬平方公里,占全區總面積的34.5%。廣西石漠化片區人均耕地只有0.7畝,相當于全區平均值的54.7%,片區貧困發生率51.8%[11]。
廣西水土流失面積為505.36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21.35%。根據侵蝕強度分類,含輕度226.33萬公頃,中度143.95萬公頃,強烈73.71萬公頃,極強烈48.04萬公頃,劇烈13.33萬公頃。水土流失在全區范圍內均有分布,以桂西北石灰巖地區和東南花崗巖地區最為嚴重[4]。
2.生態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由于投入不足,廣西的農村水利、農村交通、農村電網和通信網絡等建設滯后,自我發展能力總體上較弱,市場中競爭力不強,嚴重制約農村生態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提高。2013年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1.7%,進入農機化發展中級階段,柳州、桂林、北海、欽州、玉林、賀州、來賓等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超過40%,但受地形條件限制全區很難發展大規模機械化種植,綜合機械化水平跟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種植業效率效益較低[12]。
廣西是后發展欠發達省區,經濟實力還不強,農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農村情況復雜,環保工作基礎薄弱,實施農村環境整治任務重、難度大。農村環保設施建設上,由于農村的經濟發展原本就遠遠落后于城市,人均收入出去溫飽所剩無幾,無法向城市一樣繳納垃圾費,且政府僅有的收入都用來基礎建設,無暇顧及農村的環保設施建設。
3.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生態文化建設薄弱
廣西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一直比較落后,農村基層管理者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在面臨破壞環境發展致富和生態保護的選擇時,容易出現先發展后治理的錯誤思想。長期以后,環境保護的重點大都放在了城市和工業集中區,忽視了農村的環保問題。導致了農民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保護。同時,由于農民很難接受到環保政策、法規的學習,對環保常識缺乏了解[13]。農村在建造房屋、實施農業生產等過程中,缺乏環保意識,亂砍濫伐樹木,致使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環,造成了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存在著垃圾遍地、農藥及化肥不合理使用,隨意亂扔廢棄農膜等現象,造成了農村土壤、水體的污染,傳染病流行等現象。農民的環保意識一般比較低,對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認識不足,對環境污染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估計不夠,嚴重的影響了農村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影響著農民的生活及農民群眾的身心健康[14]。
4.法律和管理機制體制尚不健全
我國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立法都是建立在以城市和工業聚集區污染防治基礎上的,對農村污染及生態建設重視不夠。廣西的環境立法也跟全國一樣,基本上是國家法律的細化和翻版,沒有地方法律特色。廣西農村環境污染監管體制尚不健全,缺乏專門針對農村環境的管理機構以及農村環境的監測體系。廣西針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還沒有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的工作體系,目前從各基層政府部門都很難找到農村環境污染的詳細數據[12]。基層環保監管機構方面,縣級環保局是最基層的環保機構,鄉鎮一般都沒有自己專門的環境管理機構,所以對農村環境的監管力量是匱乏的。再加上對農村環境污染的管理職責模糊,缺少應有專業管理人員,以及監管設備和環保經費,導致了農村環境管理的缺失[15]。
根據廣西鄉村生態環境污染現狀以及對污染問題的原因分析,廣西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加強管理體制建設,合理規劃農村環境
提高決策者意識,加強領導干部學習,樹立正確的農村發展觀和生態觀。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動力,縮小農村與城市的差距等方面建立科學合理、具有操作性的考核指標制度,為農村生態環境的改善帶來實惠。農村的規劃建設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行不同建設。對現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優勢和經濟基礎,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應在規劃建設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其快速發展。同時加大農村規劃優勢的宣傳力度,通過加強規劃建設的宣傳,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規劃意識,增強大家生態環保的自覺性。
2.健全農村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強化法制管理
目前廣西涉及農村的環保法律法規主要是有《廣西環境保護條例》、《廣西農業環境保護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容貌標準(試行)》等。截至現在,還沒有一部全面系統的關于廣西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法律條例。這就導致了在涉及農村環境污染的法律程序時無明確法律可依的尷尬窘境。所以,廣西應抓緊對現有法律法規進行整合與完善,清理一些不合時宜的條款,制定統一廣西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暫行條例[12]。要有效防止廣西農村環境污染的蔓延趨勢,必須強化法制管理。確保在各個鄉鎮建立一支能快速有效處理農村環境污染的執法隊伍,同時,配備必要的監測儀器和資金保障。在執法過程中,要強化執法人員的法制意識,嚴格按照法律程序依法進行。
3.增加農村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加強科技轉化
增加對農村環保建設資金的投入,研究對農村環保建設資金的支持方式,引進社會資金,鼓勵社會資金投資、建設、運營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收運處理設施,采取PPP模式運作。加強融資支持,創新信貸服務,支持開展排污權、收費權等擔保貸款業務,探索利用垃圾處理預期收益質押貸款。加快研發針對農村小型污水處理系統,在原有污水處理實施的基礎上,全面鋪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徹底杜絕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推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實施, 減少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增加農民建設沼氣池的補貼,推廣使用沼氣等清潔能源,減少對森林資源的砍伐破壞;增加對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研究力度,使其更好的服務于農民,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
4.加強宣傳教育,提升農民環保意識
農民環保意識的提升對農村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豐富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使農民們發自內心的感受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生態家園,自覺的改正破壞環境的不良習慣。調動農民對環境保護的積極性,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態環保意識。運用農村現有的廣播、黑板報的形式,大力普及農民環境保護的知識,讓他們了解減少環境污染的正確做法,從自身做起,減少農藥化肥的不適當使用,杜絕生活垃圾隨意亂扔的行為。同時,通過警示教育,告誡農民環境污染的后果以及嚴重危害,積極引導農民增強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創新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方式,可以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積極利用新型網絡媒體,增強對新一代農民的環保知識普及。同時,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農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如利用具有廣西各地特色的文藝匯演、彩調小品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培養農民群眾文明環保的生產生活方 式,著重宣傳有關節水、節電、節肥、節藥等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環保科普知識,培養 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使之自覺地維護好農村生態環境,最終形成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氛圍。
參考文獻
[1]韋善豪. 在西部大開發中廣西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 鹽湖研究, 2001(01):19-24.
[2]韓冬梅, 金書秦. 中國農業農村環境保護 政策分析[J]. 經濟研
究參考, 2013(43):11-18.
[3]侯保疆, 梁昊. 治 理理論視角下的鄉村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探析——以廣東省為例: 公共管理與地方政府創新研 討會, 北京, 2009[C].
[4]廣西環保廳.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質量公 報[R]. 2014:
[5]王曉飛, 黃小卜. 廣西農村環境污染現狀探析及污染對策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3(09):13-14.
[6]中國經濟時報. 推進生態 養殖 廣西解決養殖污染[EB/OL].: (Eastmoney.com). html,
[7]廣西經管總站. 廣西畜禽產業優先發展規劃大綱(2011-2015 年)[EB/OL].: www.farmers.org.cn,
[8]葉長林, 吳 新民. 淺析農業面源污染對新安江流域水質的影響[J]. 安徽農學通報, 2 005(04):158.
[9]農業部. 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EB/ OL].: http://www.gxny.gov.cn/,
[10]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R]. 2007:
[11]尹國平. 廣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對策[J]. 廣西林業, 2008(06):19-21.
[12]蔣紅彬, 廖旺榮. 廣西農村環境污染成因及法律對策[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9(02):42-46.
[13]梁流濤. 農村生態環境時空特征及其演變規律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 2009:
[14]徐亦鋼, 俞飛, 張孝飛, 等. 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特點與成因[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06(06):37-39.
[15]李克敵, 韋宇寧, 林學軍, 等. 廣西農業環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 廣西農業科學, 2008(02):256-260.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KY2015LX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