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璐
(長沙醫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臨床專業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探討
陶 璐
(長沙醫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醫用基礎化學是高等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實驗課是基礎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驗課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基礎化學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亦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據目前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的狀況,我們在基礎化學實驗課的教學中, 對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討。
基礎化學 實驗 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化學已滲透到環境、能源、材料和生命等學科,化學和醫學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實驗教學是醫學類專業學生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基石,與理論課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實驗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化學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正確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和處理實驗結果,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學生通過實驗可以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近兩年,我校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變更,基礎化學課程課時有所削減。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理論和實驗教學,讓學生迅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是臨床醫學基礎化學教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如何設計和組織實驗教學內容,加強實驗課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任教老師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也是基礎化學實驗課改革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們根據目前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的狀況,在實驗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等方向進行嘗試和探討。
化學實驗的教學內容側重于基礎實驗技能的訓練和化學性質的驗證,缺少與臨床醫學的直接聯系,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一直處于被動應付狀態。所以基礎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盡量選擇與醫學相關的內容。如“溶液的配制”實驗中,要求學生配制生理鹽水和消毒酒精,通過該實驗學生不但能掌握固體試劑及液體試劑的取用方法、托盤天平和容量瓶的正常使用,而且使學生對生理鹽水和消毒酒精的濃度加深印象。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往往需要在一定pH,如人體血液pH的正常范圍為7.35-7.45,不受體內復雜的代謝過程影響而保持基本恒定。通過“緩沖溶液的配制、性質及pH值測定”實驗,使學生鞏固緩沖溶液的概念、組成、作用機制、配制方法。由于實驗中出現了多組對比實驗,學生通過該實驗可以養成及時記錄實驗現象好習慣和分析現實現象的能力。機體的組織和細胞中的基礎物質:蛋白質、核酸、淀粉、糖原、纖維素等都形成膠體;血液、體液、細胞、軟骨等都是典型的膠體系統。通過“膠體分散系及其性質”實驗,使學生掌握凝聚法制備膠體的一般方法,溶膠的光學、電學、動力學性質。這樣,學生不但能學到原教學大綱中應知應會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加深與拓寬了知識面,感覺到化學實驗與醫學緊密相關,提高了實驗學習的積極性。
將“藥用氯化鈉的制備”實驗替換“酸酸銅的制備和結晶水的測定”。藥用氯化鈉的制備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提純粗鹽,一方面原料毒性小,另一方面實驗原理和實驗步驟更復雜,進一步鞏固稱量、溶解、沉淀、過濾、蒸發、濃縮、減壓抽濾等基本操作。
雖然每個實驗從理論來說都是可行的,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本教研室在開展每個實驗之前都會安排兩位教師進行實驗預做。通過預做實驗,教師可以了解所用到的各種儀器是否正常、實驗條件是否合理、藥品是否失效等;能及時發現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
實驗預做后基礎化學教研組長、實驗課任課教師、實驗員都參加課前討,深入理解實驗內容及其準備工作的要求, 進一步明確實驗的重點、難點,確保學生的基本操作規范化, 標準化。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按照教師講解的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失去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可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緩沖溶液的配制、性質及pH值測定”實驗教學中,大膽采用討論式教學,教師把學生作為實驗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采用案例教學法,所選案例要注重強化與醫學關系密切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突出化學在醫學上的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基礎化學的興趣[1]。
當前時期,“ 9 5 后”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的主體,這一代的學生見多識廣,在接觸3 c 產品、與國內外信息同步共享方面超過了各個時代[2]。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遠跟不上現在的教育發展形勢,因此教學手段必須信息化。信息化教學手段大大的增加了教學信息量,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直觀、形象、生動地進行實驗觀察。目前我們每個實驗室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豐富多彩的圖片和視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每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和試劑、實驗步驟、注意事項都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節省了很多板書的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長期以來教師依據實驗報告評定學生實驗課成績,導致部分學生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為求高分編造與理論數值接近的實驗數據及報告。實驗報告抄襲、弄虛作假的現象屢禁不絕。因此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勢在必行。我們從學生的實驗出勤、實驗操作、實驗報告三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實驗考核:實驗操作占考核總分的50℅,實驗出勤和實驗報告各占考核總分的25℅。采用綜合評分方法對學生實驗成績進行評估,排除了只重視實驗結果忽視中間過程的評分方法,使實驗考核更具科學性。
[1]陳軍,蔡寶昌.案例教學法在藥劑學教學中的運用[ J ].藥學教育. 2007,23(6)∶31- 32
[2]陳舒麗,羅麗丹,王梅娟.生物化學實驗改革初探[ 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7)∶724- 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