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琳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寧夏銀川 750002)
如何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
張曉琳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寧夏銀川 750002)
自從人類進入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們都講究提高效率,都注重提高效率。同樣,在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課改的深入展開,人們越來越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針對如何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里,我把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寫出來,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導。
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首先要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做基礎。教學者本人必須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豐富的學科理論和豐富的學科能力,才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用自如。不但如此,教學者還必須經常給自己充電,及時的去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比如,當我們教授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時,就得去學習有關股票、股市行情以及次貸危機等等知識,否則的話,就無法給學生分析清楚這次經濟危機發生的諸多原因。而且,課改以來的歷史學科的高考越來越注重結合現實生活來考查歷史知識,這就更需要我們時時刻刻都要關注身邊的事,國家的事,社會和世界的時事,不斷補充自己的學識,把自己的“一桶水”裝得滿滿的、鮮鮮的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倒滿“一杯水”。總之,一句話,要活到老、學到老。
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還要在認真理解新課標和考綱對每節課的具體要求的基礎上,認真地整合課文的內容。比如,當我講解選修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的第五單元第4課中東問題的由來與發展時。我認真地閱讀新課標的要求是,了解中東戰爭發展過程,認識中東問題的復雜性和解決中東問題的艱難性。據此,我整合了本課的內容,首先向學生展示了六組反映中東問題的真實圖片,激發起學生探究中東問題的興趣;接著,我向學生下發自己在課前準備好的八組材料,再把學生分成八組,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每組材料揭示的中東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出中東問題的由來;第三步,我向學生播放五次中東戰爭的視頻,讓學生感知中東戰爭是二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局部戰爭;第四步,再引導學生分析導致中東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霸權主義。并且,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認識到,霸權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要維護世界和平就要反對霸權主義;最后,再由中東問題的由來引出中東問題解決的艱巨性。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很令我滿意,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對課文知識的重新整合,只向學生展示和講解有用的知識,而去掉一些無關的內容。
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還要掌控每單元,每節課的主要線索和主旨知識,并且圍繞主要線索和主旨知識來授課,沒必要把教材內容面面俱到地去講解。如,必修一的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這一單元的內容非常多,知識點非常雜。我首先把中國近代史的線索向學生講明,即中國近代史有兩條線索,一條是西方列強和中國的反動政府相結合,一步一步把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一條是中國人民起來反抗列強侵略和探索救亡圖存及追求民主的歷史。并且第一條線索以甲午中日戰爭為界,之前,西方列強以商品輸出為主要侵略方式,之后,帝國主義以資本輸出為主要侵略方式。第二條線索則以五四運動為界,之前是由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后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近代百余年的歷史就由這兩條主要線索來串聯。再比如,講本單元的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我首先向學生講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資本輸出和領土擴張為主要侵略手段。而日本在明治維新后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把兩次工業革命一起進行,也成為了帝國主義國家,并把資本輸出和領土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獲得開設工廠的權利和割占臺灣島和澎湖列島的權利;而日本的侵略又激起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各自劃分了勢力范圍和強租了租借地,并且在1900年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這樣的分析歸納,會讓學生感到知識線索很明了,主干知識很清晰,會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和危害有一個共通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就可以再一課時里講完兩個戰爭的內容。
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還要經常去聽本學科老師的授課。教無定法,每個人的授課都有自己的智慧在其中,都有許多的閃光點,都指的我們去學習。經常聽別人的授課,可以學到好多的知識和授課技巧,再為自己所用,事半功倍。
張曉琳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7-2-3 籍貫:寧夏
職稱:中教一級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新課程
現所在單位: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