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昂草
(瑪曲縣高級中學 甘肅瑪曲 747300)
關于高考歷史復習策略的分析
才昂草
(瑪曲縣高級中學 甘肅瑪曲 747300)
歷史學科是十分有趣的一門學科,關于高考的復習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新課程理念滲透到高考試卷的命題中,要充分了解高考歷史試卷中的命題特點,對高考試題加以審慎的評析,把握命題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和學習策略。
高考復習 歷史學習 命題特點 整體把握 邏輯
要想在高考中勝出,就需要深入了解命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地練習。歷史作為人文與科學的統一體,在內容上體現了思想情感的人文性,在方法上遵循邏輯推理科學性。新課標下高考歷史命題評價遵循歷史教育功能和科學邏輯相統一。通過認識歷史邏輯思維,提高教學有效性。
1.重視歷史學科素養和學科能力的考查
社會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就歷史來說,近幾年高考題的難度也較前些年增大,這是基于全面發展的目標,為社會發展求得高素質人才。近幾年的髙考以教材為知識背景的試題多,直接依據教材表述的試題少,試題往往以知識為載體,把考查重點放在運用不同的思維角度和思維層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注重考查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學科能力。如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目錄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以一公式為題,讓學生運用世界近現代史的史實,對公式進行探討。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有歷史邏輯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探求推理的過程中得出正確的結論。
2.關注社會現實
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明白,歷史雖然學的是過去的歷史,但是我們現在每過去的一秒都算作歷史,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以史為鑒,最終為了現在和將來服務。命題充分關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適度關注時代主題和社會熱點,做到學科特點和時代特點的有機結合,科學性和人文性相得益彰。例如考査“抗日戰爭”,體現了當下熱點中日關系、抗戰勝利70周年;魏晉時期的法律改革,體現了當下熱點民主法制建設;考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簽訂及作用,體現了當下熱點朝核問題、伊核問題及核安全問題,凸顯和平與安全這一時代主題;“包青天”體現了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反腐倡廉這一熱點;考查儒家思想,體現了當今的時代熱點“弘揚傳統文化”“以德治國”這一主題。等等。都密切聯系社會現實。
3.重視對學生情感、世界觀、價值觀的考查
傳統觀念認為,歷史學科的主要學習方法就是背,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歷史是真實發生了的事情,后人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帶有自己的思考和質疑,才能做到“為我所用”。如果沒有自己的價值觀的引用,也就像沒了靈魂,只是機械地輸入,沒有意義。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運用學生已有的價值觀去思考,另一方面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正確的成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如考査世界近代資本主義民主價值觀“天賦人權”,考査中西科技文化比較,考查不同歷史時期對“抗日戰爭”的認識,都是在引導考生思考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關系,認識世界文明的多元化與統一性,感悟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從中外歷史發展中汲取積極進步的養分,樹立正確的文明觀、民族觀和國家觀,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1.專題歸納
在歷史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專題歸納的能力,老師可以進行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靠學生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何歸類呢?應依據歷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不同層次的歷史知識的相對獨立性,按照同一類型、同一性質、同一方面合理設計專題。例如:中古史可采用垂直串線法進行歸納綜合,把它分為政治、經濟、民族、外交、農戰、科技文化六大專題來歸納。對中近史,可抓住它的三條主線——屈辱史、抗爭史、探索史來復習,眉目就清楚。對中現史,可分為“中共的革命活動”和“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兩大塊來復習。對世界史部份可采用國別史與專題相結合的辦法來理線。國別史主要是縱向歸納美英法俄德日意七強的歷史;專題則包括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國際共運史、國際民運史等。在歸納專題知識結構的同時,還應注意探究專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縱橫聯系對比,增加知識的深廣度。
2.夯實基礎
一切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基礎知識抓牢的基礎上,高考中雖然考題形式多變,但是始終圍繞在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上。抓在高三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嚴格地按照 《考綱》的要求,以課本為依據,從古至今,從中到外,逐冊逐章逐節地全面復習。弄清編章綱目結構,掌握基本線索,加深對章節具體內容的理解。要求學生閱讀課本要仔細,從目錄到大事年表,從插圖到注釋都不能忽略。在學生全面復習的基礎上,教師可根據《考綱》的要求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按章節順序編出復習提綱,然后以這個提綱為綱,指導學生逐一落實知識點,形成編章知識結構,夯實基礎。只有具備充實的基礎,才能具有高考的應變能力。
3.縱橫聯系
這一點考查學生掌握知識、在眾多信息中摘取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是一個較高層面的能力,需要重點去學習。從高考的角度來看,近幾年的歷史高考問答題,無論是“大跨度、深層次、高要求”的試題,或是“小切口、多層次、深分析的試題,都非常重視知識的縱橫聯系和綜合歸類。例如:1994年老高考“蘇聯和美國經濟政策的影響”一題,時間縱跨70多年,空間橫跨歐美亞洲的眾多國家和地區。題目要求考生把不同時間發生的相似歷史現象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進行深入的理論分析。又如:1994年新高考“恩格斯的兩次革命論” 一題,就要求考生截取19世紀中期歐洲歷史的一個橫斷面,將眾多的歷史事件聯系起來綜合思考,總結出該時期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進而論證恩格斯的觀點的正確性和遠見性。
總之,歷史的高考復習首先要進行命題分析,進行有針對性地復習,另外,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歷史邏輯思維培養要從教科書、教師和學生及歷史學科特點全面培養學生歷史概念、判斷和推理及論證能力,全面提髙學生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