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坤
(農安縣開安鎮第一中心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究
王秀坤
(農安縣開安鎮第一中心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1)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全面開展,其得到逐漸的深化,基于此,教育界越來越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是專業型、實用型人才必備的素養,因此,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我國各級教育教學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根本目的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為小學課程規劃與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作出正確指引。為了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在教學工作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個性化、高效化課堂,促使其綜合素養得到全面發展。本文圍繞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有效措施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幫助,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小學數學 數學教學 模型思想 培養
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借助教育教學工作促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備一定的核心素養,從而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改善生活、創造生活的目的。在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按照知識類別進行詳細的分類,可以分成數感、符號意識、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空間思維、幾何思維、運算能力、應用意識、創新思維以及數據分析思維等。針對學生模型思想的培養,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在教學實踐中從學生模型意識、構建模型能力入手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在保證教學各個環節質量的基礎上,確保教學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模型思想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信息的重要媒介。學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模型思想才能夠塑造數學公式、定理、函數等知識的模型,促使其將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相聯,進而借助實際生活中的事物案例對具體數學問題加以處理和解決[1]。知識源于生活實踐,又作用于實際生活。因此,實際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事物案例能夠作為數學模型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掌握一定的生活規律,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模型思維,使其模型塑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模型意識
培養學生模型意識是促使其形成模型思想的重要前提,只有促使其樹立模型意識,才能使其對客觀事物的觀念和意識發生改變,進而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能夠自主應用模型思想處理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在培養學生模型意識的過程中,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實際,促使其在生活中找到具體事例,并將這些事例運用到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繼而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從生活實際中得到啟發和靈感,進而輕松的解決數學中的問題[2]。例如,在小學數學加減法相關知識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數感,能夠對數字的概念產生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但是在數字運算中常常出現錯誤,未掌握恰當的數學運算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教學工作者若是運用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作為教學案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有效的激發,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字模型構建中,進而輕松解決相應問題。
2.培養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塑造模型的思維
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識的模型構建離不開實際生活中具體事例的支持,可以說,數學知識是實際生活中數字相關事例的理論化形式,而實際生活中數字相關事例是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形式[3]。在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如商品的交易、路程的計算等,這些內容都在小學數學知識中有所體現。所以,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從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模型思維,使其著眼于生活實踐,進而為其模型塑造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小學數學圖形面積計算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可以讓學生著眼于實際生活中與圖形有關的事例,使其仔細觀察生活中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物體,并對這些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行思考,并促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教育教學工作者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通過在生活中完成一些具體事情來積累經驗,進而達到鍛煉其模型塑造能力的目的。
3.培養學生模型塑造的能力
若想提升學生的模型塑造能力,教育教學工作者就應當從生活化教學入手,充分結合生活實際促使學生生活化思維得到充分培養,使其借助解決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來鍛煉其模型塑造能力,為學生模型思想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4]。例如,“鴨兔同籠”是較為經典的問題,籠子里共有92只腳,其中兔子有44只腳,那么籠子里兔子和鴨分別有多少只。在此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思路加以引導,根據生活常識可知一只兔子擁有4只腳,一只鴨子擁有2只腳,籠子里兔子的腳有44只,那么通過除法運算可得出兔子有11只,再用籠子里的92只腳減去兔子的44只腳,得到鴨子的腳是48只,那么用48除以2即可得到鴨子的數量為24只。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過程中不僅需要借助生活常識,還需要運用一定的運算法則,并且通過生活模型的建立解決了鴨兔同籠的問題,對其模型塑造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5]。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不僅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轉換為具體化、形象化的知識,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借助知識模型構建輕松的解決相應問題。所以,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者應當在教學工作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培養學生的模型意識和構建模型的能力,促使其模型思想得到充分培養,使其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進而提升其思維能力,推動其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強化。
[1]劉明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3(9)∶50-51.
[2]辛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z1)∶453.
[3]高向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8)∶172-172.
[4]杜俊麗.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模型思想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6(5)∶235.
[5]韓雨宏.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2)∶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