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靜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陜西延安 716000)
初中物理專題復習課的有效實施方法探討
曹靜靜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陜西延安 716000)
針對物理復習課存在的較多難點,以物理專題復習課為例,開展有效實施方法探討研究,認為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行為,使學生手、眼、耳、腦并用,可幫助學生重新理解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初中物理 復習課 實施方法
復習課是對知識的系統(tǒng)化建構(gòu)過程,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何做好物理復習課是物理教學一項至關重要的內(nèi)容。本文從物理復習課存在的諸多難點著手,探討了物理復習課的有效實施方法,為初中物理高校教學提供借鑒意義。[1]
復習課一般為一個單元或知識板塊的復習,常采用“梳理知識-學生練習-教師講解”的教學流程,梳理知識通常是對某個單元知識的簡單羅列,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問題查漏補缺。復習課之所以難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原因:
1.實驗復習過度知識化,缺乏思維和方法的訓練。如實驗復習既是物理復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復習過程中若把實驗重新做一遍,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教師往往采用口述實驗、讓學生看書復習實驗、練習實驗題等方式喚起學生的深層記憶,這個過程對學生的思維訓練較少。[2]
2.知識瑣碎,缺乏條理性。復習課具有知識點零碎、內(nèi)容較多以及時間有限等特點,教師常按教材上的順序采用講述、提問等方式進行復習,每個知識點都涉及到,但學生對知識之間的邏輯結(jié)構(gòu)卻并不了解,不利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條理化。[3]
3.知識遺忘,錯誤的前概念依然頑固存在。復習階段距離新課教學的時間較長,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己經(jīng)遺忘得差不多了,頭腦中一些根深蒂固的、錯誤的前概念又暴露出來了。
4.學生參與度低,教學方式單一。復習課主要采用學生練習、教師講解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單一。這樣的復習教學,學生總是跟著教師的思維走,鮮有自己的思考,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因此,開展專題復習課創(chuàng)新教育非常重要,本文對實驗課、理論課分別進行復習探討。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的教學離不開實驗的教學。在復習課中,如何體現(xiàn)實驗的重要性值得思考。本次以密度測量的復習課為例,談一談自己在初中物理實驗復習中的創(chuàng)新與思考。
1.以學生非常熟悉的信息引入,提升親切度
以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中學或其周邊較為有名的物品為例,已知體積,提問學生能否測量質(zhì)量。以此引入密度的計算公式:m=ρV,引入本課復習重點“密度的測量”。
亮點:在密度測量的復習課的開始,利用學生熟悉的物品進行教學引入,拉近學生與接下來所復習的課程的距離,提升親切度,同時也將情感的教育融入物理教學中。
2.以照片形式,實現(xiàn)重點實驗情景再現(xiàn)
密度的測量實驗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固體密度、液體密度)。在新授課時己經(jīng)非常仔細地和教師一起探究過,并進行了分組實驗,對于操作步驟也較為熟悉。在這樣的情況下,復習課中的實驗呈現(xiàn)如果只是對新授課的簡單重復,對于學生來說是無效的,浪費過多時間。
課前請學生來辦公室對經(jīng)典實驗進行了拍照,將實驗中的重點步驟以照片的形式進行展示。此做法盡可能地節(jié)約了復習課的時間,同時也不顯得枯燥。尤其當學生看到自己的實驗照片時,課堂氛圍立刻變得非常融洽。當然,為了加大復習課知識點的考查難度,筆者將誤差分析融入了這一教學場景中。筆者請學生拍攝的照片中,有一部分由于實驗布置順序會產(chǎn)生較大的誤差,在課堂中,要求學生找出在此基礎中如何減小誤差的方法。
3.以演示實驗形式,講解難度較大的習題
在密度的測量實驗中,當常規(guī)器材缺少時,我們該如何測量固體或液體的密度。此時,可以借助“水”,在教學設計中,筆者將習題變成了演示實驗,在復習課中現(xiàn)場呈現(xiàn)。設計演示實驗:缺少量筒時如何測量奶茶密度。
儀器如下:天平(或彈簧秤),瓶子(帶蓋),水。
① 學生通過一步步具體的數(shù)據(jù)測量和計算,完成奶茶密度的測量。② 將具體的數(shù)據(jù)變?yōu)槲锢砹糠枺寣W生在具體實驗的基礎上,利用符號完成表達式的填寫,從而達到學生掌握該題的目的。
亮點: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具體的數(shù)字計算,過渡到較為抽象的代數(shù)表達式。這個過程符合初中學生的認識、發(fā)展水平,降低了講解難度。
復習教學必須熟悉課標和教材內(nèi)容。如果按照教材的邏輯順序進行復習,復習模式單一,有些知識出現(xiàn)重復,而且容易引起學生思維上的疲勞,打破原有教材結(jié)構(gòu),重組、整合教學內(nèi)容是很有必要的。本次以章節(jié)“機械和功”為例開展教學探討。
《簡單機械和功》一章共5節(jié)內(nèi)容,有1個學生實驗,5個活動。該章節(jié)具體的邏輯順序為:杠桿—滑輪—功—功率—機械效率。功、簡單機械是學習“機械效率”的基礎,所以筆者確定先復習“功”和“功率”,再把簡單機械的知識點融合到“機械效率”中,教學的重點是杠桿和滑輪的機械效率。
復習教學要驅(qū)動學生去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對知識有新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思維,采用多種感官刺激,有效減少學生的思維疲勞。
1.“功”與“功率”的復習,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興趣
教師對復習課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往往重視程度不夠,復習僅僅是知識的簡單堆砌。復習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復習主題,更容易激起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情境1:用“舉重選手”的視頻引入“功”;情境2:創(chuàng)設“估測上樓時的功率”的活動情境。
2.“杠桿”和“機械效率”整合復習,拓展實驗鍛煉思維
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得出離不開實驗。通過設計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觀察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對實驗結(jié)論的再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但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卻很少使用實驗行為。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是本章重要的學生實驗。如果在復習時僅僅講過一遍知識點或按照書上的流程進行實驗,對基礎好的同學則沒有必要,對基礎一般的同學則不利于喚起他們對己經(jīng)遺忘知識的深層記憶。所以,復習時筆者采取了讓學生回顧實驗過程,請一個學生演示,再結(jié)合教師提問的方式拓展實驗啟發(fā)學生思維。
案例1:復習杠桿的定義、五要素、平衡條件,分類并回顧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回顧實驗時,讓學生說明實驗過程,請一個學生演示,教師適當提問。案例2:教師提出問題用杠桿提升重物,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總功?案例3:教師讓學生判斷列出的示意圖的滑輪分別是哪種滑輪,并讓學生回憶動滑輪和定滑輪的工作特點。
[1]周寅.以密度測量復習課為例淺談初中物理實驗復習創(chuàng)新[J].物理教學探討,2016,34(8)∶54-56.
[2]徐美蓉.初中物理復習課教師教學行為的實踐與思考—以“簡單機械和功”為例[J].物理教學探討,2016,34(3)∶23-26.
[3]朱香紅.淺析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復習課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5,(59)∶143.
曹靜靜(1987-),女(漢族),中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物理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