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張燕
進入新世紀以來,科技帶動經濟飛速發展,人口流動速度加快,為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特別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儼然成為社會重點關注問題。做好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緩解當前因留守兒童帶來社會矛盾的重要途徑。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工作存在較多問題。只有及時、認真地解決,才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一線城市的不斷建設,沿海城市的崛起,我國迎來了流動人口時代,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使留守兒童成為社會關注對象。不管是貴州畢節3個留守兒童一同服藥自殺事件還是全國各地常出現的留守兒童溺亡事件,都讓人在同情留守兒童的同時,開始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正是為了解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頻出的各類問題,以期利用教育的力量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不管是自殺還是犯罪,根本原因在于留守兒童自身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以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兩點:
1.學習態度不端正
農村留守兒童從幾個月到十幾歲,涉及不同的年齡層,大多數處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接受基本的學習教育是必然要求。目前,農村留守兒童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學習態度不端正,而學習態度決定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很多留守兒童長期不能與父母相聚,通常由其爺爺、奶奶作為監護人,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無法指導留守兒童學習。有的留守老人生活壓力很大,沒有精力關注孩子的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留守兒童缺乏正確的學習引導,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態度不端正。比如,有些學生認為學習無用,因而學習不用功、表現散漫,導致學習成績較差。很多農村留守兒童早早輟學,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未能完成。在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學校,遲到、早退的現象很常見,有些學生甚至長期曠課。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學習不僅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形成正確思想意識的關鍵手段。因此,端正態度是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缺少基本的判斷能力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系到一個人對待身邊人、對待社會的態度,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所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出現的種種極端事件,歸根結底都是其心智尚未成熟,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缺少基本的判斷能力,再加上家庭教育缺位,導致留守兒童判斷是非的能力、自我辯別的能力亟待提高。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知識、道理都是在家庭生活中獲得的。不管是父母專門教育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都能獲得一定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判斷標準,這也正是家庭教育必要性的體現。中國自古有傳承家風的習慣,事實上,這也是思想觀念傳承的過程。在人口快速流動的社會環境下,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家庭學習也就無從談起了,這正是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
1.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針對性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應堅持“對癥下藥”。但是,以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思想教育都是統一的,在課堂中進行無差別教學,教師很少分析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自然也不會針對不同學生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如此一來,農村留守兒童很難通過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改變內心想法,難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由于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不大,很多教師的教學熱情也不高,備課能省則省,最終導致思想教育工作完全喪失其存在的意義。在農村留守兒童當中,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有些學生缺乏判斷能力,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不同成長環境,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會完全不同,所以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更應具有針對性。
2.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單一
教育方法是教育工作的關鍵,它決定了教育成效。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教育方法單一。實施新課改以后,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大有改進,特別是小學教學,更是以方法的靈活性受到追捧。總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的方式仍然比較單一,大多數農村學校會設置思想課,課程形式以教師的“灌輸式”教學為主,除此之外很難涉及其他教育方式。在校學生對于課堂式教學就存在抵觸情緒,以課程教育為主的單一教育方式很難取得實際效果。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特別是思想方面存在問題的留守兒童,很可能不去上這樣的課,這樣教育工作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由此可見,教育工作方法單一,也是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難以取得實效的原因之一。
3.思想教育工作師資力量不足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實施者,也是教育內容的傳播者。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而言,需要強大的師資隊伍作為支撐。但是,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的師資力量與實際所需還有一定差距。一方面,缺乏專業教師,從事相關工作的教師多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他們缺少思想教育工作的經驗,很難從專業角度分析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此開展教育工作,自然也就缺少有效性;另一方面,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缺少專業經費及指導教材,特別是教材的匱乏,導致教學工作無從下手,而學生也很難從其他途徑獲得相關知識和經驗,因而思想的轉變也就很難實現。可見,師資力量不足是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又一大問題。
針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方面改進:
1.堅持“對癥下藥”
由于很多工作的開展缺乏針對性,導致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效率不高,所以在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對癥下藥”。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特別是要掌握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方面的相關材料,要多研究,從中確定基本教學思路,再對相關問題進行分類,以便在面對不同問題時選擇不同的方法;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時,要提前做好調研工作,了解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
2.創新教學手段
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原動力。在教育工作中,創新的作用更為重要。考慮到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創新教育可從以下方面著手:其一,采用訪問式教學。依次拜訪農村留守兒童家庭,了解孩子在成長中存在哪些問題。在采訪過程中,可利用家庭氛圍開展教學工作,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讓農村留守兒童敞開心扉;其二,采用藝術表現方法。如將一些農村留守兒童常見的思想問題用情景劇表現出來,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了解自己的思想狀況。
3.要有雄厚的師資
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師資力量的培養有多種途徑:第一,地方政府可增加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為留守兒童創建更為和諧的教育環境;第二,培養優秀的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教師,特別是具有相關教學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的教師,由這些專業人員開展專業的思想教育工作,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問題的改善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在高校開設相關專業,也可以為農村提供大量專業教師;第三,教材等相關硬件設施的配備,可以為農村留守兒童訂閱相關圖書,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提高抗壓能力,培養陽光心態。
[1]李海霞,朱廷嵐.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2012,(24).
[2]徐喜霞.淺談如何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J].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14,(22).
[3]范曉磊,程東強.中原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教育工作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13).
(編輯:易繼斌)
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流動兒童城市融合過程中的思想變化及其引導研究”(課題編號:JG14028)的中期研究成果
G611
A
1671-0568(2016)36-0012-02
張燕,安徽省繁昌縣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