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萬昌
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謝萬昌
在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對教材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控,還要明確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過程,優化教學效果,堅持把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相互結合,找出最為合適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主的高效課堂。文章從目前我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提出了轉變教學理念、擴展教學內容、恰當引入疑問和運用多媒體技術4種全面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措施。
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
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新課程改革給高中歷史學科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習慣的影響,“灌輸式”教學目前仍然大量存在。以教師為主,教師單方面向學生講解課本知識,學生為了在考試中獲得高分,死記硬背所有的知識點,師生之間缺少互動,課堂教學一片黯淡。為了改變這一現象,全面改善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堅持“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的認識,把歷史學科的特色和學生學習的需求兩者結合考慮,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促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歷史教師可以運用探究性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這兩種創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參與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對于探究性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預留出一二十分鐘時間,設定某一爭議性較大的議題,讓學生結合已學習的理論知識和自身的思考模式,對其進行探究和辯論,也可以選定某一劇情性較大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歷史情景,學生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鞏固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當做好充分的課前設計和課堂指導工作,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目的和方式,以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掌握的知識點。另外,教師需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全面閱讀,從閱讀單元提升中理清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從閱讀單元目錄中了解課節之間存在的聯系,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為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保證。
興趣是學習的良師,只有滿腔的學習熱情、端正的學習態度,才能保持一顆樂于學習、終身學習的心。與其他學科相比,歷史學科更缺乏現代感和新鮮感。教師需要從更高的角度擴展教學內容,在基于教材的基礎上,搜集更多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資料,提供給學生閱讀和學習,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鴉片戰爭》是故事情節比較突出的章節,高中歷史教師除了利用教材進行講解外,還可以上網搜集關于鴉片戰爭的圖片和視頻等,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出來。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帶動學生的全神貫注地學習,指引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和總結,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對相關內容進行補充、學習,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搜集鴉片戰爭的相關歷史素材,制作成PPT課件,在歷史課堂上展示他們的作品,分享他們的收獲。通過上述方式可以擴展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進而推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快速提高。
思考帶動學習,疑問產生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切合適宜地提出問題,是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構建高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之一。但新課改給教師引入疑問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時提出問題,提出什么問題,通過怎樣的方式提出問題等都有嚴格的控制。它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明確每一章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并且需要敏銳地察覺學生對內容的認識度,提煉出問題的疑點,在恰當的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內心中產生疑惑,并帶著這個疑問進行學習和探究。這樣活躍了課堂的教學氛圍,學生紛紛進入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質疑和解疑過程中探索學習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強化知識運用的能力。
不少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羅斯福新政》一文時,會向學生提出這樣看似啟發性的問題:“假如你是羅斯福總統,你將會怎樣做?”為什么說這個問題設計得不好呢?因為學生不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加上閱歷有限,掌握的歷史和政治知識較少,學生回答問題時會夸大而談,這樣的問題毫無意義。但是,當教師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關,且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時,就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假如銀行倒閉了,爸爸媽媽的錢無法兌付時,你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改變這一局面?自家種植的農產品,因為市場收購價很低,給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你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改變這一問題?只有提出這些緊靠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心理認知的問題,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由此可見,高中歷史教師在運用引疑激趣的教學方法時,需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在重點教學內容中提出符合學生口味,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其實是一門源于生活、貼近生活的學科。
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內容都是從教材中呈現出來,歷史學科比其他學科更加沉悶,只有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最為顯著的優點在于,它具備強大的信息搜索和信息儲存功能,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快速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而且多媒體技術呈現信息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文字、圖片、視頻等,教師把有利于課堂教學的資料搜集、整理,建立教學信息數據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需求,在數據庫中找出所需資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闊學生學習眼界。
例如,講授《中國古代文藝長廊》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關于我國古代書法、詩歌、戲曲、小說、陶藝等資料,建立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信息數據庫。在課堂上,筆者結合該章節的教學內容,在數據庫中找出相對應的資料一一向學生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可以把歷史知識與圖文圖像結合起來記憶,有助于他們更牢固地掌握歷史信息,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歷史學科非常枯燥、單一。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手段,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讓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學生的積極配合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宋振.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戲劇之家,2014,(13):185.
[2]薛立軍.新形勢下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性初探[J].學周刊,2016,(36):89-90.
[3]張蓉蓉.新課標理念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下), 2015,(7):128.
[4]文金雙.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共建和諧高效課堂——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華少年,2015,(22):128.
[5]許霽.以學生為本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新校園(閱讀),2015,(12):60.
(編輯:易繼斌)
G633.51
A
1671-0568(2016)36-0043-02
謝萬昌,甘肅省甘谷第二中學教師,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