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展
(泗縣墩集鎮第二小學 安徽泗縣 234300)
低年級的寫字教學
陳 展
(泗縣墩集鎮第二小學 安徽泗縣 234300)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學生學習所有課程以及終身學習的基礎。要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的漢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無論是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角度,還是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它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師,對于寫字教學的重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認識。結合幾年的教學經歷,談談寫字教學的一些體會。
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規范的運筆方法是提高學生寫字質量的基本保證。因此,在寫字教學的起步階段,我們首先強調的是正確的寫字姿勢,而不是把字寫好。為使低年級的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我們通過兒歌的形式讓學生明確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并通過每一節的互動使學生牢記于心,付之于行。
如寫字前的準備:
師:頭正;
生回答:肩平,腰直,足字。
又如“三個一”:
師:一拳;
生回答:一尺,一寸;
再如握筆姿勢:
師:食指拇指;生回答:對著捏;
師:中指;生回答:藏在筆后邊,
師:筆桿;生:斜靠虎口上,
師:筆尖;生:留出一寸長。
這些瑯瑯上口的兒歌,通過每一節的兒歌互動,使學生很快明確規范的寫字姿勢。
但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反復不斷地訓練和強化。為了鞏固正確的姿勢,我們要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強化。首先,要教好學生寫字,教師自己的書寫能力必須過硬。教師以身作則,對學生來說就是無聲的引導。平時的課堂板書,批改作業,都應注意書寫的姿勢、握筆姿勢。安排好字的結構,注意字的筆順,展示給學生的應該是一個個端端正正的漢字。個別輔導時,放下老師的架子,走到學生中去,握著學生的手寫一寫,讓學生看著老師寫,無形之中老師把自己變成了一面鏡子。不但可以注意自身的寫字姿勢,提高寫字水平,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更使學生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寫字“標本”,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其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練好字的原動力。寫字興趣高,能力訓練才能持久,收到成效。教學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書法家和同齡人勤學苦練的趣聞軼事,給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可以引導學生欣賞一些書法作品,激發昂揚向上的寫字熱情。在課堂上加強直觀教學,豐富教學手段,使課堂內外充滿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嘗到勤學苦練的甜頭。教師要堅持以表揚為主,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如“加油,你一定能行!”等,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決不能指責學生,不做任何傷害學生積極性的事情,也不能操之過急,給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
學生的寫字要做到全方位的督促、指導,良好的書寫習慣逐漸得到形成。
我們都知道:漢字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其筆畫書寫及間架結構是否合理是決定一個字是否美觀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寫字教學中要落實基本筆畫及結構的認識和訓練。在基本筆畫的指導時,我是這樣教學生:點有左點、右點之分,如水滴,行筆由輕到重;橫似扁擔,兩頭稍頓,先重后輕往上抬;豎像懸針,垂直而下;撇像燕子掠水,一掠而過,不停不頓;捺如大刀,一波三披,甚是好看……基本筆畫經過這樣的思維“加工”,運筆方法就鮮活地印在學生的腦子里。
又如一些筆畫的變化,可以通過一些形象的語言告訴學生,如教學“木”字時,告訴學生“橫遇撇捺要寫短”;教學“目”字時,告訴學生“框內寫橫,右側留空”。
再如字的結構指導,漢字的結構形式多樣。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生字都寫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借助田字格來學好寫字。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獨體字比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寬窄有別,要注意具體分類,如:左窄右寬、左寬右窄等。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長短寬窄也要留心。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特殊結構的字,偏旁的高低、寬窄變化多樣,在教學中要提示學生注意。在每一次寫字中,我都要求學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結構。明確各部分構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準確的位置。這方面的指導需要教師花一定的時間,反復的訓練,根據字形的難點,堅持訓練下去,學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終離開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結構。有了整體上的認識,就可以讓學生一筆一劃的寫,即手到。字要寫得規范、準確,并與范字進行比較。眼到、手到的同時,還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專心致志。要讓學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靜氣和,內心深處對字的結構、形體有一個大體的把握,對寫字規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才能把字寫好,最終練成一手具有個人特點的好字。由于一年級上學期所學太多是獨體字,因此,在間架結構方面,我主要從整體上讓學生去觀察一個字的特點。如“馬”上窄下寬;“只”上小下大等,從而使學生對結構有個初步的認識。
我相信,如此引導,并通過長期以往的訓練,定能使學生從中舉一反三,逐步找到書法的要領,感受字的形體美。
在低年級寫字課教學中,如果沒有遵循學生特點,往往出現花時又低效的現象。記得開學初,自己花了一整節的時間教學生從什么地方起筆,什么地方落筆,然后再讓學生講,結果一個也說不上來,一臉茫然。當時的感覺可謂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后來想想:自己枯燥的寫字教學并沒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加之學生注意的持續性短,你又怎么能要求他們記住你所說的話呢?意識到這一點后,在后來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形象的比喻就是我曾嘗試過的方法之一。如教學“馬”字時,我結合象形這一特點,跟學生打比喻說:上半部分是“馬頭”,因此要寫得窄一些,“豎折折鉤”就好似馬的背,要留出些位置給人坐,因此要寫得寬一些。通過這樣形象的比喻,孩子們馬上就明白了“馬”的寫法,并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又如教學“小”時,我這樣講解,“小”的撇點,捺點就好像小姑娘頭上的兩條小辮,長短兩邊要對稱。形象的比喻使孩子產生豐富的想象力,并對書寫練習產生直觀的形象,從而掌握書寫的要求。
低年級學生的易變性比較大的,由此看來,低年級的寫字教學,教師如能結合學生特點,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用形象的比喻進行寫字教學,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將枯燥的寫字教學內容變得趣味盎然,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