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琳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城關小學 甘肅武威 733299)
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化歸思想的應用
申艷琳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城關小學 甘肅武威 733299)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化歸思想的運用能夠解決課堂中較為常見的教學難題,進一步轉變教育方法和教學思路。化歸法的呈現為小學生的教學提供了動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找尋數學知識點中存在的共性,使學生保持學習熱情。本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化歸思想的意義、表現形式及應用措施進行探究。
小學數學 教學 化歸思想 創新 融合
顧名思義,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化歸思想指的是“轉化”和“歸納”的相互結合。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學生所需要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進一步滲透教學思想,讓學生能夠汲取新的知識。將復雜的教學問題轉化為簡單的數字游戲,增加學生對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熱情。
從根本上說,小學數學課程是探求、總結自然規律的邏輯性課程。在數學課程中,對數學知識的訓練包括解題、演算等各個方面。在數學化教學進程中,運用化歸思想,能夠將復雜的思維過程轉化為簡單的思維活動,通過對抽象的問題進行分解、變形、整合,使之轉化為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形式。
小學生的生理年齡在8—12歲之間,在性格上較為活潑多動,在心態上也更喜歡自由和玩耍。在小學教學課堂中,通過引入不同的化歸教學思想,能夠實現“教育”和“游戲”的相互結合,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和思想價值。同時,化歸思想的運用能夠將未知的數學邏輯轉化為已知的數學問題,與我們在數學教育方法中常見的分析、綜合、抽象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前形勢下,因為化歸教學思想具有趣味性、豐富性的發展優勢,因此在現代教育模式中廣泛流傳。為了更好的發揮小學數學教育的帶頭作用,廣大數學教育工作已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思想指導,這也讓化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視野。
1.化繁為整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化歸思想是幫助孩子認識自身興趣和自身邏輯的組合式思維。化歸思想的融入已經成為了小學數學教育中最為常見的教育模式。在數學課堂中,化歸思想的首要表現是化繁為整。通過科學的轉化措施,將數學學習中瑣碎、零散的知識點轉化為相對整齊、整體的知識點,以便學生理解、掌握和運用。促使他們能夠以嚴謹的“數學思維”去解決新的問題。幫助教師改變原有的傳統教育局面,構成新的教學思路和教育手法。
2.化難為簡
在數學知識中,所存在的知識點難點頗多,運用化歸思想,能夠將較為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知識點,將難以解決的問題和方式以較為直觀、簡單的方式呈獻給大家,從而使學生獲得相對科學的分解形式,增加他們的解題思路。
3.化抽象為具象
在解決相對復雜的問題時,抽象化的教學思維是干擾學生思維的主要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將一些學生難懂的問題變得生活化,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直觀的問題,進一步提升數學問題的具象程度。
在小學數學教育內容匯總,包括了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等不同的內容。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發揮小學數學教材的借鑒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1.結合對數學的認識,滲透化歸教學的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對“數字”的理解和認識是學生進行各項活動的發展基礎。因此,教師要將生活化教學形式融合在一起,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將化歸思想創造性的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推進數字化教學的影響范圍。
例如,在講解小學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將數字化的問題轉化為生活中學生常見為問題,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通過網上查找資料、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使學生能夠在動畫視頻中體驗“數字除法”的意義。教師可以通過設定課堂環境,讓學生感受身邊存在的“除法”。以兩名學生為一組扮演賣家、賣家,用買賣、兌換等形式,轉化模擬日常生活中的貿易行為,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學的具體規律。
2.推進對圖形的認識,提升對空間的規劃
在空間與圖形的塑造上,為了進一步提升化歸思想的發展成效,教師要對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數學知識進行篩選,從中提取合適化歸、適合滲透的圖形。例如,在小學四五級階段,對四邊形、多邊形的認識為化歸目標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借助于硬紙板片,做出幾個簡單的幾何形,通過分析這些圖形的基本性質,能夠為三維圖形的計算和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一些圖形的測量上,教師可以小組學習的模式,通過周長、面積、角度的測量,對已經形成的數據案例進行具體的說明。然后穿插專業性數學信息,促進學生對這些幾何形體進行多方位的轉化,進一步滲透小學教學中的圖形、圖像的歸納和化解,使相對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
3.融入數學計量教學,滲透常見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量單位存在著很多種分類。其中既包括時間單位——年、月、日,也包括質量單位——克、千克、噸等等。這些計量單位大多集中在三四年級,因此在填寫單位計量名稱的時候,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在這一計量單位中,教師要運用適當的化歸思想,避免學生在出現再次填寫錯誤。
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哪個重?由學生討論后給出答案。有的學生說因為鐵是金屬,而棉花是植物,所以鐵重。而有的學生則說“一樣重,因為都是1千克”。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飲料、洗衣粉等物品,作為對比,然后從中引導“1千克=1000克”的教學概念。同時,教師可以將所有的計量單位都寫作黑板上,然后以連線的形式,使學生劃分出不同的單位。然后對這些計量單位進行新的排列和解讀。
4.實現分期課程總結,體現對思想的引導
在傳統數學方法中,教師在具體的總結課程上要進行適度的思想引入。利用多種教育方法,促使學生直接參與到知識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化歸思維,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性,每周拿出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學生自我歸納本章節的學習重點,將所學到的知識根據不同的類型、內容進行資源整理。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黑板報里設立“趣味數學小總結板塊”,由兩人為一組,在黑板上書寫學生在每一個星期內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然后逐步分解各個知識點中的存在的重點難點,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小學生能夠保持客觀、嚴謹的思維去看待數學計算、掌握數學結構。
綜上所述,在化歸教學思想的應用上,教師要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的學習形式,進一步總結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發展弊端,合理融入化歸思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同時,通過轉化、歸納、總結等教學技巧,充分引導小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逐步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成效。
[1]王嵐.經歷過程 感悟思想——以化歸思想為例談數學基本思想在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3(04)
[2]徐俊嶺.化難為易 化生為熟 化繁為簡——談化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4(24)
[3]葉錦紅,林丹.數學化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研論壇,2010,(08).
[4]郝朝莊.例談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