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勁松
創新設計多元優化
——初中文言文作業優化策略淺探
□樊勁松
文言文作業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設計文言文作業時,語文教師應從學生需求出發,摒棄以往陳舊的作業形式,進行大膽的創新設計、多元優化,不斷探索文言文作業的新形式,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又能夠培養其文言文學習興趣,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文言文作業;優化設計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經典的重要載體。文言文作業是文言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重要陣地。但目前中學語文的文言文作業設計存在不少問題,不少教師對文言文作業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作業設計隨意、形式單一,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能力的培養。這些作業死板、枯燥、機械、重復,題海色彩和應試色彩傾向嚴重。學生在無奈和抱怨中勉強地完成作業,不但學習效果不理想,而且長此以往必定會出現厭學情緒,影響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設計文言文作業時,語文教師應從學生需求出發,摒棄以往陳舊的作業形式,進行大膽的創新設計、多元優化,不斷探索文言文作業的新形式,力求實現文言文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層次性、精選性,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又能夠幫助學生真正鞏固知識,培養興趣,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教師在文言文作業的設計中,應盡量避免機械、枯燥、乏味的形式,多設計靈活多樣、形式創新的作業,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性在作業中飛揚,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學生真正主動地去完成,享受作業的樂趣。
首先,語文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 “動手查閱”“動口讀講”“動腦創作”等精彩紛呈的作業,鼓勵學生通過查、思、講、練等多種手段學習知識。如教完文言文新課后,教師不要急著讓學生 “翻譯抄一遍,詞語抄三遍”,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去選擇難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摘錄,第二天在課堂上舉行交流會,這樣學生就會用心寫,用心記,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其次,可以設計手抄報作業。比如,上完 《岳陽樓記》后,筆者就宣布進行一次關于范仲淹的手抄報比賽,角度自選。然后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分工合作,收集資料,抄寫美工……一周后,在學生上交的作業中,筆者發現許多學生選題新穎、圖文并茂,從精美的配圖和精心的構思中,可以發現學生是飽含興趣與激情來完成作業的,使得他們對文章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再者,可以學習古文的構思,啟發學生寫作。這種仿寫可開拓思路,使學生寫出較高水平的作文。如文章 《陋室銘》短小精悍,托物言志,韻律極強,讀來如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讓人回味無窮。在教此課時,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篇銘文,很多學生發揮出了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學生寫道:“文不在多,有字則靈,詞不在好,能用則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構思有創新,敘寫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記敘,抒真情。無文體之拘泥……”筆者把優秀作品上傳到班級博客,被選中的學生相當自豪,表現出了對文言文學習的極大興趣。
這種充滿趣味性的作業布置方式,不但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力,還能幫助學生主動探究,迅速、高效地消化課堂所學的文言文知識,最大效能地進行知識遷移,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完成文言文作業,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孔子云:“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同一個班里的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和能力不同,文言文理解和閱讀水平也參差不齊。所以,文言文作業設計應該分層設計、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充分發展。教師設計文言文作業時,可以設計出難度呈階梯狀的 “菜單式”作業,允許優秀的學生跳過基礎鞏固題,鼓勵中等的學生嘗試理解探究題和拓展拔高題,在自身現有能力的基礎上去跳一跳,摘到 “果子”。具體可以這樣設計:
1.基礎鞏固題
簡單的知識記憶作業,如重點字詞和句子翻譯,應面向全體,主要關注基礎薄弱的學生,保護 “后進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易學、樂學。如 《陳涉世家》中的重點文言詞匯當堂練:“①發閭左;②屯大澤鄉;③會天大雨;④度已失期”……教師可通過當堂練的方式進行有效鞏固。
2.理解探究題
在一般基礎上進行提高,主要面向中等生,可以采用思考探究、知識遷移等方式加以練習,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為主。如在教學《陳涉世家》時可這樣設計作業:① “將尉醉”的 “醉”在情節發展中起什么作用?②吳廣是個有勇有謀的人,請你說說在殺死兩尉的過程中,他的智謀表現在哪里?……”
3.拓展拔高題
主要針對學有余力的優等生,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內容新穎,不能拘泥于課本知識,突出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聽、說、讀、寫都可成作業,爭取富有創造性、挑戰性,讓學生保持新鮮感,興趣盎然,喜學樂做。如 《陳涉世家》,根據課后陳勝 “殺常與傭耕者”的拓展閱讀的內容,要求學生展開想象,順著情節續寫陳勝起義的結局。優秀學生特別是男生對這一作業甚感興趣,大膽續寫,他們通過豐富的聯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這樣的分層作業設計不但滿足了 “優等生”的求知欲,又能充分考慮 “中等生”“學困生”的接受能力,為每個學生創設了自由選擇的空間,學生可結合自身情況和能力去選擇,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 “最近發展區”都能得到充分發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適當精選的作業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并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各種能力。文言文容量大,考點多,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布置文言作業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能力也越高。特別是在初三復習階段,會使用各種復習資料進行題海戰,而目前復習資料泛濫,質量良莠不齊,如果借用現成資料,往往會出現一些粗糙、重復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做得再多,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把師生都拖得疲憊不堪。
因此,教師要精編高效作業,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教師最好能自編習題、自擬試卷,這是對教學內容和重點的再認識,再把握,是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如果使用現成的習題資料,教師應該自己先做一遍,剔除其中機械、粗糙、重復的作業,精選其中有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深化,有利于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得到提高的優質習題,這樣才不會浪費學生時間,才能有效提高復習效果。
其次,文言文習題設計還需要體系化。初中三年需要掌握的文言文知識不少,如文言字詞 (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句子翻譯、文言句讀,特殊句式,文化常識等,這些知識其實是有知識體系的,復習時文言文的各大板塊知識都應統籌兼顧。但在這些專題知識的復習過程中,一些老師往往無長遠計劃,無時間安排,無先后序列,隨意性大,不能形成系統、有效的復習。
構建文言文的專題作業體系,系統化地復習這些專題知識,是優化文言文語文作業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進入綜合復習階段,有必要對常考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以便宏觀、全面、具體地掌握知識。教師可以預先制定復習計劃,將專題知識練習體系化,制定合理的時間比例和先后序列,整體性地對專題練習進行有序推進,并以作業反饋情況和學生實際掌握情況為參考,進行必要的調整。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初中文言文作業設計時,要遵循文言文自身的特點和初中學生的學習規律,緊緊圍繞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個性差異,大膽創新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多元優化,實現作業的趣味性、層次性、高效性,才能讓文言文作業不再枯燥,讓學生愉快、主動地學習,讓初中文言文教學真正提質增效。
[1]鄧勝勇.初中文言文作業優化設計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1).
[2]陳可麗.巧設文言文課外作業[J].新課程(上),2012,(7).
[3]吳梅濤.初中文言文課外作業設計多元化的思考與探索[J].華夏教師,2014,(6).
(編輯:楊迪)
G633.3
A
1671-0568(2016)09-0042-02
樊勁松,浙江省紹興市袍江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