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閩
淺談巧用環境資源促木偶劇課程深入開展
□唐閩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環境作為主題活動的重要教育資源,正顯示出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因此,創設適宜的主題教育環境是開展主題課程非常關鍵的一環。幼兒置身于幼兒園環境之中,環境就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默默地、無處不在地傳遞著教育信息,體現著教育價值。
園內環境;主題墻壁;班級特色
《幼兒園3-6歲兒童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環境作為教育的 “隱性課程”,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潤物無聲”的教科書。徜徉在精心打造的、富有情趣的環境中的幼兒會被環境所吸引,主動與環境互動,認真觀察、積極探究,并從中獲得經驗、能力、智慧和情感體驗。
我園 (此處指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幼兒園,下文同)結合木偶劇教育特色,本著因地制宜、立體開發、綜合利用的原則,積極探索環境與課程、環境與教學、環境與幼兒、環境與家長之間的多元互動舉措,使幼兒園每一個角落都釋放出吸引幼兒、教師和家長的獨特魅力,成為幼兒、教師、家長的心靈家園。將木偶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布置在幼兒園環境中,一方面彰顯了我園的木偶劇特色,另一方面能讓幼兒零距離接觸木偶劇,在給幼兒以美的熏陶的同時,激發其閱讀的欲望,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有情境的門廳,促課題鮮活開展
為了讓幼兒有身歷其境的感受,直觀的體驗,我們將木偶劇場搬進幼兒園的公共區域,讓幼兒園的公共環境呈現出木偶劇主題的特色。在幼兒園大廳打造木偶劇 《匹諾曹》的劇情場景。每天都有孩子去和木偶娃娃合影、嬉戲玩耍,親密接觸,增進了幼兒對木偶劇的喜愛。讓幼兒一進幼兒園就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傳統民間木偶藝術,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氛圍。
2.會說話的角落,發揮大環境的教育功效
(1)木偶迷你劇場。這里布置了各種幼兒熟知的經典木偶劇,《三只小豬》《狼和小羊》《小紅帽》,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生動有趣的場景,有布袋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皮影偶,大大小小地裝點在樓梯墻面上,一方面使原本空白的墻壁變得富有生機,另一方面也讓幼兒在每天上下樓梯的過程中零距離接觸木偶,走進木偶劇情境,就如置身于木偶童話世界一樣。
(2)木偶之家。走廊一角也呈現出親子合作的木偶,校園里到處可見木偶的介紹及各種類型的木偶,同時也讓每個幼兒有了更加直觀的體驗,萌發了幼兒對小木偶的興趣,有創作木偶的愿望。
(3)木偶小屋。老師們收集了許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提線木偶、杖偶、布袋偶,這些木偶制作精美,形象各異,深得孩子們的喜愛。這是一個開放的空間,無論是幼兒、家長還是老師,只要感興趣,隨時都可以來,通過擺弄與操作文字,幼兒仿佛進入了不同的世界,讓想象力無限擴大。
(4)木偶藝術工作室的創設。民間木偶藝術工作室將是木偶藝術內容的匯集區,具有內容豐富、活動范圍大等優點。在這里,幼兒不僅能觀察、欣賞到全國各地區的優秀民間木偶作品,而且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濃厚的民間木偶藝術氣氛,從而激發幼兒對藝術美的追求和強烈的創造欲、表演欲。
空間環境是教師創設主題環境的空中平臺,教師要對室內活動室的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讓環境成為 “隱性課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
1.借助墻面,讓靜態環境表達教育
(1)統一中求創新——富有班級特點的主題環境。在統一中求創新,要求各班級在園所大環境背景下創設具有本班特色的區域環境。結合木偶劇課程的研究,我們在區域環境創設內容的選擇上,注意結合預設課程、生成課程以及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布置,從而給幼兒和教師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讓我園的區域環境創設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美好畫面。幼兒園在布置教室的主題墻時,先準確把握幼兒相應年齡階段的興趣和需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墻飾,同時不斷融入有價值的教育內容,引導幼兒積極、主動而有效地學習,使幼兒獲得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重要經驗。
(2)參與中求自主——以幼兒為主體的主題墻飾。幼兒園主題墻的布置大多以教師為主導,呈現的墻面很精美,布置得很滿但都是教師的作品和痕跡。這樣的環境創設對幼兒發展是不利的,教師的作用 “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展示而是推進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時候要考慮到幼兒的好奇心,給他們的好奇“留有余地”,甚至故意做一些問答式的圖片或空格,讓幼兒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補充相關內容。
2.創設區域,讓動態環境助力教育
木偶主題活動的一個特點是重視幼兒的感官特點,那么就需要在區域活動中提供材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對木偶劇主題活動的興趣,而且可以促進幼兒對該木偶主題的進一步探索。
(1)木偶微劇場。班級中都設有特色小舞臺供幼兒表演,在區域中提供幼兒制作的木偶道具,幼兒的表演區中進行木偶劇的表演,讓孩子在自編、自創、自演的過程中喜歡上民間傳統木偶藝術,成為木偶劇的小主人。表演的是稚趣童真,萌發的是對傳統民間藝術特色的熱愛之情。
(2)木偶工作坊。提供各種不同的廢舊材料,木偶制作步驟圖,初期小朋友們根據步驟圖進行制作,并逐步開始互相討論,挖掘不同材料創作不同的木偶。
(3)木偶故事屋。將成品的木偶劇圖片提供在區角,讓幼兒自己按照順序擺放講述,幼兒對劇情、對話能很快熟知。漸漸熟悉后,孩子們會根據原有的劇情進行改編,形成自己創編的木偶劇。
在課題開展的進程中,熱心家長聯系了江蘇省演繹集團的木偶演員專門為我園幼兒和家長進行了生動有趣的木偶表演;在家長開放日進行親子木偶制作大比拼,從搜集制作材料、動手制作、制作后作品展示等多個環節,都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同時,發動幼兒及家長為親子制作的木偶進行投票,評選 “最受歡迎小木偶”;中大班幼兒帶著精心準備的木偶劇,來到社區為老人表演 “有趣的提線木偶”等活動,使幼兒與傳統特色文化零距離接觸,充分調動多種感官融入到木偶劇活動中。走出班級、走出校園、走向更廣闊的生活環境,成為木偶劇課程研究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創設的環境資源還有很多。我們應該充分認識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環境中的一切有效資源進行幼兒教育。孩子的美好未來是家長的期望,只有將孩子置身于充滿愛的環境中,他們才會充滿自信地走向未來。一個好的主題,能讓幼兒關注生活,學會生活,適應生活,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和諧地發展!一個好的環境,能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巨大的影響,使幼兒在木偶劇背景下更好地習得、快樂地成長!
[1]張金梅.幼兒園戲劇綜合課程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姜冬梅.環境教育教學及方法[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編輯:楊迪)
G610
A
1671-0568(2016)09-0111-02
唐閩,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