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梅
淺談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靈活運用
□程玉梅
利用影像、聲音、圖片以及文字搭配的形式開展幼兒課堂教育,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提高幼兒園教育水平。我國幼兒教育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有效教學手段。文章以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為主線展開論述。
信息技術;幼兒園教學;靈活運用
多媒體技術指的是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影像等信息載體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將多媒體信息進行有機呈現,并通過一系列的交互式操作以達到特定目的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是以圖、文、音、像并茂的特點和優勢運用到幼兒教育之中的,現已成為幼兒課堂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了幼兒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和激情。但也應認識到,單純注重多媒體教學,花時間和精力制作多媒體課件,而不把工作的重心用到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教育中來,結果會適得其反。只有在教學中善于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寓教于樂,才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1.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
由于幼兒的思維較為具體,只有通過直觀、具體的形象展示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理解和認知外部世界的潛能。而通過怎樣具體的途徑和表達方式來激發他們就成為教師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因為幼兒時期的心理特點,所以教師在呈現方式上不僅要體現多樣性,同時還要根據其年齡特點增加畫面的色彩和內容的豐富有趣性。此外,當代社會信息化表現很全面,即使是幼兒對于信息科技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所以相對于傳統的表現方法,現代化媒體課件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教師通過制作符合兒童學習需要的多媒體課件,可以將較為抽象的科學文化知識通過逼真、直觀的多媒體課件表達出來,這樣直接的畫面呈現不僅可以增強幼兒對這些知識和事物的直觀了解,充分地調動他們的聽、說、讀、寫等多感官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可以調動他們對多媒體呈現的知識的理解和認同,激發其認知外部世界的潛能和興趣。而動畫的表現形式也符合他們對于事物理解的方式,在生動的課件中,通過引用他們所熟悉的故事或者人物來引起他們的共鳴,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加深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同時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孩子德智體美的發展。
2.提高幼兒教學的效果
幼兒階段是孩子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于外界的一切認知都來自于教育過程,豐富的教學內容能夠開發幼兒智力,為以后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因為幼兒階段的認知對于他們以后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都有重要的影響,這一階段所學內容不容易忘記,而且對知識深信不疑,充滿好奇,是保證孩子以后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正是因為如此,幼兒教育的效果才必須引起重視。教學的效果與教育目的具有直接的聯系,教學效果的好壞對于教育目的的完成也有直接的影響,教學效果可以提高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效率。幼兒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使孩子們學習基本的文化知識,更主要的是為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奠定基礎,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將更多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小常識以視頻短片、動畫片的形式呈現在孩子們面前,有助于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交互性,在講解與問答的互動中增強對知識和常識的了解,發揮孩子們在認知外部世界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互動性的幼兒教育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們成長的需求,也有助于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高幼兒教育的水平。
1.制作滿足幼兒興趣的課件,加深學生印象
媒體課件作為新型的幼兒教育的主要載體,有著自身的優越性。畫面呈現色彩豐富、內容鮮明,表達方式生動、具體。而如何將課件制作得滿足幼兒興趣和心理是幼兒教育的基礎。通過對幼兒心理特征的掌握,對現代幼兒關注或者興趣的熱點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堅持教育原則,可以制作出更有利于教育目的達成的課件。以滿足幼兒興趣為出發點的課件,更加具有針對性,且在表達方式上更為恰當。根據年齡特點和受教育水平調整課件內容,可以將知識簡單化,加深教育印象,加強幼兒對于課件的興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充滿想象和色彩的課件,可以調動幼兒的興趣,從而達到合理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前提就是要制作符合兒童教育實際的課件。一方面,教育部門或培訓機構可以組織專家、學者深入幼兒園教育的實際,在研究幼兒成長與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制作能夠激發幼兒潛能,調動幼兒興趣,且互動性較強的多媒體課件,作為開展幼兒園教育的范本,并實現多媒體課件在更大范圍內的共享。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細致觀察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關注幼兒在校園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銳地察覺幼兒的需要,制作或編排有針對性的教學課件,在滿足幼兒教育基本需要的基礎上,使孩子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
2.創設生動逼真的動態畫面,增強教學活動的互動性
首先,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逼真的動態畫面,調動幼兒的興趣,增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現代師生關系與傳統的教師傳道解惑、學生的細心聆聽有所區別,現代的師生關系講求的是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共同參與,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參與,以交流的方式來緩解教學過程中的枯燥,使教和學的過程都更加有樂趣。而且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而根據對動態畫面的分析和表達可以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溝通的交流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樹立獨立的思想做很好的鋪墊。
例如,在為幼兒講授 “小螃蟹找工作”的課程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小蝌蚪找工作的場景,并配有詼諧的音樂和兒童音的對白,拉近幼兒與課程之間的距離,使其能夠沉浸在教學活動所創設的情境中,增強對動畫情節的了解。在觀看之后,可以針對動畫中的內容進行提問,促進孩子們與教師間的互動交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利用多媒體設置疑問,提高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可以采用靈活多變的設問形式,提高孩子們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在播放 “小老鼠吃西瓜”的課件時,向幼兒提問 “如何才能讓老鼠吃到西瓜?”從幼兒五花八門的答案中選擇幾個最優的答案,給予表揚和鼓勵,既使孩子們自己解答了問題,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3.將現代化因素融入課堂中,構建興趣十足的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激發兒童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可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對于幼兒教育是多么重要。課堂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將現代化因素融入課堂成為了現代教師必須掌握的素質和技能。兒童好奇心較重,對于未知事物或者有趣事物都有明顯的關注。同時兒童注意力很難集中,而如何能夠吸引兒童注意力,并且將兒童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教的知識內容上更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難題,教師要找到真正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方式。
在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的當下,可以將孩子們的日常學習和課間活動拍攝下來,并經常組織孩子們一起觀看,讓每一個孩子對自己及他人進行評價,在相互認知和點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加以改進。由于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較弱,教師可以與家長共同幫助孩子改掉不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使他們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來,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
[1]邱霞.在幼兒園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探討[J].少年兒童研究,2013,(5).
[2]汪靜.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與策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3]智建琴.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4]劉俊強.新課程教師教學技術和多媒體運用能力培養與訓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沈亞強.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編輯:楊迪)
G610
A
1671-0568(2016)09-0117-02
程玉梅,江蘇省淮安市漁溝鎮中心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