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華
(作者單位:新疆阿拉爾電視臺)
新聞采訪中的換位思考
楊 華
(作者單位:新疆阿拉爾電視臺)
換位思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作為記者,在新聞現場,需要與形形色色、各種身份的人打交道。那么,怎樣與人進行有效溝通?怎樣拉近與被采訪者的距離?怎樣才能獲得受眾想知道的有價值的信息?換位思考,是一個記者在新聞現場必須做好的事情。
換位思考;有效溝通;新聞現場
把自己當作普通人,是記者在新聞現場獲取有效信息最簡單快捷的途徑之一。記者到達新聞現場,是為了幫助大眾尋找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為了順利進行采訪,往往需要首先找到新聞事件的新聞點。那么怎樣找尋新聞點?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換位思考。在新聞事件的現場,作為記者,首先要將自己與受眾換位,才有可能順利進行接下來的工作,采訪到受眾需要的信息。
以這篇新聞稿件《阿拉爾工商局舉行3·15消費維權活動》為例,新聞稿件內容為:“今天上午,阿拉爾市工商局在禾普商貿城門口舉行消費維權活動,阿拉爾市副市長XXX出席大會并講話。X副市長說,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廣大人民群眾是消費的主體,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維護好、實現好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行動,是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要求的具體體現。各行政職能機關和消協組織要站在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高度,著力推進消費者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問題的解決,切實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活動表彰了‘守合同重信用企業’,阿拉爾工商局發布了2014年阿拉爾市十大消費侵權案例,并通過宣傳資料發放、板報展覽、音像宣傳播放、假冒偽劣商品識別講解等形式向廣大消費者大力宣傳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識假辨假、維護消費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對編輯而言,這篇稿件如同雞肋。其實,采訪記者如果能從受眾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這個消費維權大會,有許多的信息點都是消費者關注和看重的。比如,表彰的“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有哪幾家?十大消費侵權案例具體是什么?如何辨別真偽商品?在消費過程中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怎么辦等等。如果從這些點切入,采訪到的新聞,編輯一定會喜歡,而受眾也一定會愛看這樣的新聞。
記者在新聞現場要獲取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最關鍵是要與新聞事件的知情人進行有效溝通。在采訪中,時常會碰到一些知情人對新聞事件遮遮掩掩、說話支支吾吾,溝通特別困難。這個時候,記者要強行采訪,隨時都有可能與被采訪者產生碰撞,這顯然不是記者需要干的事情。此時,記者不妨與被采訪者來一次身份換位,找到被采訪者的心理顧慮,然后,通過溝通消除顧慮,創造出平等信任的溝通環境。
筆者曾經在某乳業公司遇見過一次采訪,記者采訪乳業公司下屬奶牛場的一位飼養員。架好攝像機,記者上來就問,你對公司發展前景怎么看?本來很健談的小伙子,一下子就像換了個人似的,說話立馬不著調了。這樣的采訪肯定是失敗的。這個記者在采訪時,并沒有做換位思考,沒有把記者本身帶入到新聞現場中去。假如記者把自己也換位成與被采訪者同樣的身份,去了解、感知被采訪者的工作和生活,就不會脫離實際的提出采訪問題,采訪一定能夠順利很多。
記者的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電視新聞,經過了策劃、采訪過程后,還有文字編輯、畫面剪輯、配音等工作程序。要想把一篇電視稿件做好,除了有故事盡量滿足受眾的需求外,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所以,一篇滿意的新聞稿件,換位思考是貫穿始終的。在前期策劃和采訪過程中,記者時常換位成受眾思考問題,能獲得大家感興趣的采訪內容;在后期組稿時,記者可以換位成編輯,讓文字語言更簡練、更通俗;記者可以換位成畫面剪輯,讓生成的畫面更流暢、更豐富;記者也可以換位成新聞主持人,在稿件完成后,默默讀一遍,讓新聞稿件能夠朗朗上口。總之,只要記者在各個環節都能充分的換位思考的話,出來的新聞稿件質量一定不會定低,而且,換位思考還能為記者帶來好人緣,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將筆者無意間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小羊請小狗吃飯,它準備了一桌鮮嫩的青草,結果,小狗勉強吃了兩口,就再也吃不下去了。過了幾天,小狗請小羊吃飯,小狗想:我不能像小羊那樣小氣,我一定要用最豐盛的宴席來招待它。于是,小狗準備了一桌上好的排骨,小羊一口也吃不下去。”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會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而且自己會認為那樣對他是最好的。
說白了,記者其實只是一個職業稱謂。筆者不否認,記者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筆者更堅信,親歷親為才能產生更多獨特的見解。在新聞采訪中,只有不斷換位思考,才能不斷地在親力親為的體驗中提升新聞的感染力,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