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
(甘肅省成縣大坪學校 甘肅隴南 742500)
如何運用法律保護受到侵害的教師權益
周小平
(甘肅省成縣大坪學校 甘肅隴南 742500)
在法治社會之下當教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如何更好地保護受到侵害的教師權益,維護教師權益,提高教師社會地位,法律是最主要、最有效、最公平的方式。所以,當教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請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法律 保護 教師權益
隨著我國法制社會建設進程的加快逐步的完善,國家公民的法律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具體到學校,當學生在學校內發生意外傷害事故后,學生和家長開始越來越多地開始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社會輿論也越來越多地偏向于學生,在此種情況下教師的權益則往往處于被忽略的尷尬地位。而過多地注重維護學生的權利,無形中就會損害到教師的合法權益。[1]
“權益”指的是“依法應該享有的不容侵犯的權利”。法律上教師的權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法律規定教師實施某種行為的權利(積極行為權利)。二、法律規定學校其它義務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三、當教師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運用法律予以確認、設定和保護其權利的權利。通俗來說教師的權益有兩部分,一是教師作為普通公民的權益,主要有人身權、宗教自由權利、平等權等政治權利;二是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專業人員所特有的權利,主要有教育教學自主權、學術自由權、指導評價權利等專業權益。[2]
教師的權益和教師的個體人格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所以只有教師的權益和人格都得到合法、全面的保障時,他才能獲得應有社會地位和人格尊嚴。如果教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不僅會影響到個體,而且會影響到一個教師群體性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會因為缺少動力、積極性,甚至導致整個教育行業區域性的惡性循環,從而影響一代學生的培養。所以,擁有人格和尊嚴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擁有人格和尊嚴的學生;擁有人格和尊嚴的社會新生代,才能讓整個民族擁有尊嚴。
1.家長無理取鬧,遷怒教師受處分
類型一:一日,某校老師正在上課,兩位學生因瑣事發生口角并不聽從教師制止而大大出手,最后致一學生嚴重受傷。事后學生家長多次到學校取鬧,要求學校賠償損失并處理相關教師。學校當時認為課堂上教師監管不力致學生上課期間打架受傷,后果嚴重。最后,學校為平息事態對學生進行了經濟賠償,并以教學事故為由對教師進行了處分。
學生的受傷究其原因是因瑣事由另一學生導致,如果這也算做教學事故,即學生的受傷是由教師的不當行為或過錯引起,則教師應當承擔責任,但在此例中,教師不存在主觀上的故意過錯,也無過失過錯,教師承擔責任并受到學校處分有失公允。
2.教師的人身財產權益受到侵犯,人格受到侵害
類型二:一日,某校教師發現一學生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課,在書桌下玩玩具,于是下來予以制止,但學生并未聽從教師的制止反而把玩具朝教師眼睛扔去,導致教師眼睛受傷,視力受到影響,治療花費巨大。因為學生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議教師通過司法渠道解決,家長也只是給教師道了個歉,學校與家長相互推諉,均不愿承擔責任,使該教師生活陷入困難,整日精神抑郁,不能正常生活、工作。
過度強調師道尊嚴,而忽視學生的個性、人格和情感特點固然不可取,但無原則地強調學生的所謂情感而忽視教師的情感感受,甚至踐踏教師的人格尊嚴的做法,更是教育的污點、悲劇。
3.教師的職業責任被無限放大,工作壓力加重
類型三:一日,某校學生以“家中有事”向學校班主任請假,實際上該學生在校外與朋友飲酒,且無證駕駛摩托車發生交通事故身亡。家長認為學校沒有盡到監護責任,要求學校承擔全部責任,社會輿論和司法判斷也傾向于學校要承擔監護責任,無形中給該班主任增加了負擔,也擾亂了該班主任的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學校的一線教師,尤其是基層學校的一線教師,除了要承擔規定的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外,還要額外分管學生宿舍、學校食堂、營養餐、班主任等相關的安全工作,而且這些安全工作責任重大,且大多是無償的,沒有如何報酬。多數學生家長認為只要自己將孩子送到學校,學校及教師就應該承擔學生的一切安全責任。《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當中規定:學校對未成年人不承擔監護責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只能是自己的父母或直系親屬,監護責任不能完全推卸和轉移給學校。[3]
1.學校對教師權益保護工作的忽視
學校是師生最主要的生活活動場所,學校對師生在校期間的安全均應負有管理責任,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對教師合法權益的保護。一旦學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漏洞,或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上不符合國家標準或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就會大大增加發生師生安全事故的風險,在處理不當時,如果學校對教師的權益保護不當,勢必會對教師的權益帶來損害。
2.教師的維權意識亟待加強
中國人在處理糾紛時歷來奉行“能忍則忍”,尤其是自認為有較高素質的教師,在遇到權益受到侵犯的糾紛時往往“能忍則忍,不能忍還要忍”,沒有任何積極維權的意識,即使有一點維權的意識往往又表現不力,毫無作用,甚至得罪學校領導。現實當中有的教師不知道自己還有合法權益;不知自己有哪些合法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更不知道通過何種途徑維護自己的和權益;對如何申訴、向哪申訴及申訴的程序等都感到很遙遠、很陌生。
3.社會輿論的誤導
教育往往是社會輿論關注的重點行業,關注教育本身是好事,但在現實當中,有些媒體在關注教育行業的過程中,往往是關注學生多、關注教師少。甚至在有些具體的事件報道中還存在失真的現象,這樣的報道不僅不有利于事件的解決,而且不利于維護當事人,尤其是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利于社會客觀公正地評價事件,評價教師,額外增加了教師的負擔,束縛了教師教育教學的手腳,也讓教師在事件處理中承擔了過多的本不應教師承擔的責任。
4.教師法律意識欠缺
法律是“社會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教師也不例外。目前我國教育法制建設還不完善,造成有些教師維權無法可依。已有的法律文件,在法律條文上已與實際有脫節現象,有些規定甚至與現實相矛盾,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的困難。
針對以上原因,教師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就必須依靠自己、學校、社會的力量,依靠法律的力量,讓整個權益的維護回歸到法治的正軌上來。
[1]王衛東.當今中小學教師權益的思考.湖南教育,2005(2).
[2]陳孟遷.教師權益保障體系分析.教學與管理.2006(1).
[3]張洪華 劉春華.學生傷害事故處理中教師權益的保護.教學與管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