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宏 邵俊濤
(吉林大學西區學生辦公室 吉林長春 130062)
高校“以學生為本”要落實好“四個關注”
閆 宏 邵俊濤
(吉林大學西區學生辦公室 吉林長春 130062)
高校育人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理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切實關注好學生的思想和身心,關注好學生的學習和學業,關注好學生的民生和權益,關注好學生的就業和創業。
高校 以學生為本 四個關注
以學生為本,簡而言之,就是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本,把促進學生發展看成高校的發展之本;要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作為推動高校各項工作改革的動力之本;要關注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開發,以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1.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所謂“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把學生特別是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活動的本體,一切教育活動都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也就是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2.讓學生得到全面和諧發展。當代人的全面發展應包含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體力與腦力、生理與心理的全面、和諧、統一的發展。
3.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如果說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質上的規定的話,那么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則是其在量上的要求。也就是說我們的教育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資源。
4.讓學生主動發展。高校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治能力以及自覺性、主動性等品質。
5.讓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讓學生具有適應當前以及未來社會、生活、職業等方面發展變化的能力。二是使學生的潛能得到不斷的、最大限度的發展,從而不斷完善自我。三是學生的發展應是非間斷的、連續的發展。四是學生的發展應實現與周圍環境以及自身內部的協調,如生理與心理的協調、人格各方面的協調等。
6.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就是教師要用大愛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響和感染學生。
1.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和身心。政治堅定、品德優良、身心健康,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也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人才的前提。因此,高校要以學生成長規律和實際需求為牽引,積極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以實踐教學為載體,深入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勵志成才、誠信感恩等主題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學生培養全過程;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回答和解決好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和思想困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力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工作體系,加強對重點學生的關注和追蹤,對有特別嚴重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學生,實行主動危機干預,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和諧成長。要與時俱進,努力創新,充分利用網絡和新媒體的優勢,擴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和渠道,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學業。學生在校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并通過完成學業實現成長成才。因此,高校應大力加強師資建設,嚴格教學管理,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學實踐實習基地建設,構建國家、學校、學院三級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實施體系,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明確教書育人的職責要求,落實學生導師責任制,切實發揮導師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引領和指導作用。進一步深化考試內容和方法改革,從考知識向考能力、考素質轉變,引導學生全面成長。要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嚴格考風才考紀,加強學生學術規范養成。積極組織開展專家講座、成功人士講壇、成才觀討論、生涯規劃指導等教育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專業思想,激發學習熱情和成才動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要建立學生學業預警系統,對學生的學業狀態進行全程、隨時的跟蹤監控,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3.要關注學生的民生和權益。解決學生的民生問題、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既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客觀要求,也是推動學生成長成才的根本保障。因此,教育管理者要主動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斷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的硬件條件,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平安和諧校園,努力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要關注、關心困難學生群體,完善助學體系,從物質上和精神上給予他們真切的幫助。在涉及學生獎貸勤免補、學生干部選用、學生入黨等方面,要堅持公正、公平和公開,按原則和程序力事,切實維護好學生的切身利益。要把學生看作是教育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主體,把教育同尊重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充分發揮學生在依法治校、校務管理中的作用;要暢通民主渠道,及時收集、反饋和解決學生的訴求,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4.要關注學生的就業和創業。引導學生充分就業、滿意地就業和積極創業,既是高校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也是學生本人和及其家庭的關切所在。因此,高校要堅持貼近國家的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貼近學生發展的根本需求抓好就業和創業工作。要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納入必修課,引導學生了解就業創業形勢,熟知就業創業政策,掌握就業創業技巧,合理調整就業創業期望,積極主動就業創業。要加強就業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與重點企業、地方人才市場的合作,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徑,拓寬學生就業渠道。要完善就業信息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及時準確、優質高效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努力推動學生滿意就業。要加強對特殊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建立困難群體畢業生信息數據庫,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指導,優先推薦就業崗位,幫助家庭貧困、身體殘疾等特殊困難學生實現就業。要深入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加強學生的創業培訓,強化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設立校級大學生創業資金,開辟專門場地用于大學生創業實踐和孵化,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項目引導、技能培訓、專家指導等服務,支持和幫助學生自主創業,為參加創業孵化和社會實踐的同學提供一定的場地和資金支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1]劉冬. 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必須落實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N]. 人民網,2013.9.2
[2]邵曉楓,廖其發. “ 以學生為本” 教育理念內涵的解讀[J] . 中國教育學刊,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