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興
(景德鎮市委黨校 江西景德鎮 333000)
試分析中小學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朱 興
(景德鎮市委黨校 江西景德鎮 333000)
近年來,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環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環境教育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各大中小學將環境教育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然而,中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問題,造成學生所掌握的環境知識和環境意識不對稱的狀況。由于環境教育是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因此,本文針對中小學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提升環境教育質量。
中小學 環境教育問題 對策
經濟的增長為我國各項項目的建設提供了保障,在各項工程大力開發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對生態環境構成了威脅,極大了影響到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有效的保護環境,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環境的保護,進而改善人類的生存狀態。通過將環境與教育有機聯系在一起,大力實施環境教育,能夠為環境保護發揮關鍵性作用。當前,中小學將環境教育納入到教育的范疇,通過開展環境教育,使得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有所增強。但是,在開展環境教育期間,面臨著一些問題,必須采取科學的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
所謂環境教育,其是國際教育界全新的概念,指的是認清觀念和價值的過程,通過開展環境教育,可以對生態環境、文化環境和觀念等有深刻認知。同時,在環境教育的作用下,有利于人們解決環境問題,并做出相關決策,對構建和環境質量有關的人類行為準則具有重要意義[1]??傊?,環境教育屬于教育中跨學科的課程,開展環境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有效解決當前面臨的環境問題。環境教育涉及到專業和其他形式教育過程,所以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觀念,對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1.教育方法單一
從部分中小學實施環境教育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育方法單一,將對環境教育活動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一些中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期間,以課堂教育為主,并且未能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環境教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降低了環境教育質量,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沒有得到增強[2]。
2.開展的環境教育活動較少
中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工作時,為了使得學生將所掌握的環境教育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開展各種環境教育活動,從而為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奠定良好基礎。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中小學所開展的環境教育活動比較少,甚至是互動不夠新穎,因而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環境教育知識的積極性,長期下來,導致所開展的環境教育活動沒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降低了環境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1.大力開展具有多樣性的環境教育活動
中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過程中,為了有效解決教育時存在的問題,應當采取科學的措施對問題加以解決,從而為提升環境教育質量打下堅實基礎,并為保護環境提供有利途徑[3]。
中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期間,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環境教育質量,必須通過大力開展具有多樣性的環境教育活動,從而實現增強環境教育效果。在實際開展環境教育時,教師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環境教育不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加大課外活動教育和社會實踐力度,從而確保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聯系在一起,進而增強環境教育效果[4]。
在開展課外教育活動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教育方式,可以開展環境知識競賽、參觀環境文明單位,或者是舉行環保專家講座等,在組織和指導等形式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有助于學生處理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提高,并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端正環境保護態度,對保護環境予以高度重視。
2.優化教育方式
中小學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應當將環境教育有機的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并優化教育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為構建生態環境做好鋪墊。
對于學校而言,其是開展環境教育的主要陣地,在環境課堂教育期間,為了保證環境教育取得顯著效果,應當將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作為重點,通過在健全的教育方式下,從而正確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行為和習慣。從當前中小學教材中可以看出,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比較多,無論是在地理、語文,還是科學和化學等課程中,都將環境保護滲透在課程中,所以教師在開展環境教育期間,應當采取啟發式和探究式等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有關環境教育的內容[5]。
同時,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條件下,運用多媒體展開教學活動,利用圖片、幻燈片等方式向學生傳授有關環境知識,促使學生對環境教育有感性的認知,借助于現代多媒體,使得學生聽覺和視覺器官等被充分調動,增強學生對環境教育的感性認知。此外,教師在開展環境教育之前,應當在課前搜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設置合理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針對具體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從而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環境教育的興趣,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將學生身邊的環境作為環境教育的主要對象,通過啟發和和引導,使得學生對解決和處理環境問題提出個人的見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6]。總之,中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期間,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優化教育方式,從而為環境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利依據。
總而言之,中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導致環境教育活動開展的效果不良好,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未能有顯著增強。同時,對環境問題的處理和解決難以有正確認知。基于此,為了提升環境教育質量,必須采取科學的手段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從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環境教育質量,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
[1] 李忠宴.美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
[2] 陳蔚.21世紀英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發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9):23-28,12.
[3] 馬智遠.環境教育細節不容忽視[J].環境經濟,2012(5):58-59.
[4] 梁曉芳.美國中小學環境教育實踐探析——以威斯康辛州為例[D].西南大學,2010.
[5] 孟爽.淺談中小學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
[6] 阿依帕夏·阿不都克力木.和田地區中小學環境教育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29(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