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霞
(建寧縣城關幼兒園 福建三明 365000)
多種形式積極引導在體驗中改變
趙 霞
(建寧縣城關幼兒園 福建三明 365000)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的父母在其教育中都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形式多樣的家園共育活動父親群體的參與度比較低,針對這現象,本文作者通過設計系列體驗式的親子活動,使幼兒園的爸爸們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和教育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也為家園互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有益于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
家庭 教育 合作 體驗 親子 引導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的父母在其教育中都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我園開展過形式多樣的家園共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幼兒園開放日等,我們發現來參加活動的大多是媽媽們,而父親群體的參與度比較低,幼兒園親子活動中父親的參與率往往不超過25%,每天接送幼兒的家長隊伍里,其比例也不超過50%。平日與教師溝通的也多是媽媽們。對家庭教育的調查也發現,父親群體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幼兒教育的比例也僅為28%。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作用毋庸置疑,我們在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理念時曾不止一次強調父親對孩子的重要影響,但效果總是不明顯。最近,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的熱播,讓我們聯想到,對于家長來說,“體驗式”的培訓也許比“講座”式的培訓效果要好。于是,我們嘗試開展了一次請爸爸來園參與的體驗式親子活動。我們在整個活動中,設計了“反思”和“互動”兩大環節,每個環節都由若干個活動組成。反思環節的目的是讓爸爸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了解和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是那么少,以及自己與孩子心目中“好爸爸”的距離有多大,互動環節的目的是通過好玩的游戲增進孩子和爸爸之間的感情,并給爸爸們示范了一些和孩子交流、互動的方法,讓爸爸感受到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并不難。
活動一:默契考驗——看看自己有多了解孩子
我們圍繞孩子的生活編寫了幾個問題,比如孩子最喜歡誰,最喜歡吃什么,最愛玩什么游戲,最好的朋友是誰,等等。爸爸們把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請孩子們說出自己的答案,考驗爸爸們對孩子的了解有多少。
在對照自己和孩子的答案的同時,爸爸們開始重新審視面前日漸長大的孩子。陽陽的爸爸對于“孩子最愛玩什么游戲”實在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寫下“玩”,他說“很多時候我給他買了精美的玩具但他并不買賬,其實我真不知他喜歡什么”。珊珊的爸爸在活動結束后與我們交流時說,他慚愧于拿起筆時,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同樣這個問題,天天的爸爸答對了,父子倆擊掌歡呼。此時,“我了解孩子更多一點”成為爸爸們最值得驕傲的事情。愛孩子說來容易做來難。你了解孩子嗎?如果不了解要怎么給予孩子所需要的愛呢?這個“默契考驗”的游戲讓爸爸們了解到,對孩子的愛是滲透于生活的點滴之中的。
活動二:畫畫在家的爸爸——了解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在家的形象
開展親子活動的前一天,我們請孩子們“畫畫我的爸爸”,聯想一下平時在家時,爸爸在家常常做什么,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多數孩子畫的爸爸是在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孩子們的畫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感受。親子活動的那天,我們讓孩子們拿著自己的畫和爸爸一起分享,結果一下子觸動了爸爸們的心。明明的爸說:“明明畫了我老是在玩電腦,打牌,仔細想想,我還真是很少管明明,只管著自己玩”李琳的爸爸說“真沒想到女兒會畫我坐在馬桶上玩手機,這讓我很尷尬,不過我的確常常這樣。”他感嘆在人生路上我真正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就那么幾年,多陪陪她才是真的愛她。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這鏡子里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
活動一:增強針對性,分段分組組織父親參加的親子活動。
在小班,開展一些幼兒和爸爸一起玩的互動游戲,比如:大腳小腳、撕報紙,開飛機,蕩秋千等,幫爸爸捶捶背,揉揉腿、給爸爸喂湯圓等,增進父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中班,重點開展了“巧手爸爸”活動。運用粘、撕、剪、畫、削等技巧,讓爸爸們自備材料,選擇自己擅長的內容,和孩子一起制作小禮物,在父子共同完成作品的過程中,促進了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同時爸爸和孩子的親密配合,共同完作品,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進了父子之間的溝通。
活動二:讓孩子來教爸爸玩游戲——與孩子共度快樂時光
我們選擇了兩個游戲,一個是游戲“錘子剪刀布”,父子兩人面對面跟隨音樂節奏玩錘子剪刀布,贏了的雙手高高舉起,扮作公雞,輸了的雙手往下伸,扮作小雞,若是平局,則兩人都把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扮作母雞。我們請孩子們當小老師教爸爸,要求隨著音樂節奏變化加速或減速,看誰反應快。豆豆的爸爸感慨地說“平時都是我教孩子,今天讓孩子教我玩,一開始我犯糊涂,可是我的小老師一點也不著急,無論我出現什么狀況,她都耐心地教我。我也要學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她的感受,多鼓勵,少指責,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蘿卜蹲”的游戲也很適合爸爸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靦腆的爸爸們在孩子的帶動下也展露出活潑的一面。一一的爸爸說“很久沒這樣發自內心地大笑了,在這些游戲里我們重溫了童年時光,重拾了那顆天真純潔的童心。
親子活動結束后,我們組織家長進行了一次簡短的交流,這種交流一直延續到網絡上的班級QQ群,微信群。不少爸爸還寫下了長篇的活動感言。我們將活動照片和爸爸們的感言張貼在班里的“家園聯系欄”,這在媽媽們以及祖輩家長中掀起了新一輪的討論,呈現出全家總動員的局面,促使全家人統一意見,為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而共同努力。
之后我們陸續通過幼兒園網站,推薦一些適合親子之間進行的小游戲,如手指游戲,利用家廢舊材料玩的游戲,可在戶外進行的親子游戲等。爸爸們發現,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們開心并不難,這也讓他們的親子共度時光變得充實、生動、有趣。我們還把爸爸與孩子們活動時充滿溫情的合影打印出來,并附上孩子們想對爸爸說的心里話,做成“給爸爸的三行情書”,寄到爸爸們的手里,希望這份溫情能一直保存在父子的心間。
這次活動產生的影響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我們看到了爸爸們的感動,這讓他們從“幕后”逐漸走向“臺前”。好幾位從沒來園接送過孩子的爸爸決定每周抽出一天接送孩子,如此,我們和爸爸的交流機會增多了,交流也更加深入。許多爸爸表示希望今后多組織此類活動,還有不少爸爸成為班級活動的熱情參與者。這次體驗式親子活動,為幼兒園的爸爸們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和教育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特別受到廣大媽媽們的歡迎和好評,同時也為家園互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有益于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在促進了幼兒全面和諧發展,讓更多的孩子幸福成長的同時,進一步密切了家園共育,推進了家庭建設,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幼兒園獲得了良好的社會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