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銀
(安徽省桐城市金神中心小學附屬幼兒園 安徽桐城 231400)
淺談幼師如何運用語言素養與幼兒建立溝通橋梁
張銀銀
(安徽省桐城市金神中心小學附屬幼兒園 安徽桐城 231400)
無論在教學還是生活當中,會說話都是一種必備的技能。尤其對于3-6歲的幼兒來講,他們在這個年齡剛剛接觸到語言,教師的行為與語言素養深刻的影響著孩子們。因此作為一名幼師,更加要懂得去運用語言藝術來解決問題。
幼師 幼兒 語言
馬卡連柯在教育思想學當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做出二十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了。”這句話的意義告訴我們,其實語言是需要技巧的,尤其在面對我們的教育對象和生活中的人時,好的語言教育與技巧能夠帶給人舒適的感覺,同樣它也會發揮教育的實際作用。
對于幼師來講,在幼兒園的工作當中,最為困難的就是如何與幼兒進行交流,對于3-6這個階段的小朋友而言,他們有屬于自己的語言世界,想要走進孩子們的世界里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比如在管理班級秩序和幼兒的教學上,不能夠僅靠語意去教學,如果老師只是負責去傳達意思,那么幼兒會產生排斥或是以散漫的態度去應對,下面基于這方面筆者想表達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幼教當中的溝通問題表現在缺乏耐心上。當我們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時,就會發現到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幼兒情緒化很大,許多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一些打鬧問題。對于這方面,起初幼教老師會顯得比較有耐心,可是當孩子們一起呈現情緒問題,或者有些幼兒過于任性不夠聽話時,老師的耐心就會面對很大的考驗。在這個時候一些幼師可能會表現的比較急躁,不知道怎樣去組織語言和孩子們溝通,甚至出現大聲呵斥,并且過于嚴厲的教導小朋友。這些都是在幼兒園教育當中非常常見的問題,教師從最開始的耐心到后期態度的急躁,都是因為溝通不當造成,同時在語言素養上也欠缺一定的磨煉。
其次,幼師的語言引導缺乏一定的思維邏輯性。一般情況下,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很容易面對思維混亂的局面。尤其當一些孩子出現情緒上的問題時,老師不能夠運用語言的邏輯性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場面。幼師邏輯思維性的差異表現在他們不能夠用語言上的藝術和魅力去讓孩子們明白道理,并且缺少運靈活的辦法讓幼兒在學習當中不斷的成長。我認為這種邏輯思維性的欠缺體現在語言缺乏組織性,習慣用常規性語言去命令孩子,其中缺少關愛和呵護。我們可以簡單的舉一個小例子比如當一位小朋友和另一位小朋友吵架的時候,老師如果在語言的組織能力上缺乏一定的條理性,也不能夠明確地和孩子們講道理,這樣會造成語言教育的匱乏。因此我認為語言教養還體現在能夠運用語言的技巧與幼兒交流,并且表現的不是那么隨意沒有次序,隨性的教育不能夠達到實際目的。
此外,教師的語言表達缺乏一定的創造性。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在這個階段性的創造性思維比較高而且對于事物的好奇心很重。如果老師的教育缺乏創新,不能走進孩子們的思維當中。那么他的教學效率就會有所下降,這種低效率的教育與語言素養有直接的關系。不少老師的教育缺乏一定的熱情,讓孩子們不能夠充分地投入到活動的氛圍當中。因此我認為語言的教學不能夠生硬和死板,要有一定的活力和氣氛。因此創造力的缺乏和語言技巧滲透不夠是我們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的難題。
1.讓語言充滿童趣和魅力
首先我認為老師的語言要充滿童趣和一定的教學魅力。比如和孩子的說話的時候要真正的走他們的世界和思維當中去了解幼兒需要的話語是什么。在幼兒教學準備的初期,幼師要習慣于用小朋友的話語和他們溝通,現在的孩子比較喜歡停留在童話世界當中,因此老是要變成孩子們的孩子王。幼兒園教學與中小學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3到6歲的兒童,在這方面上我們在語言的組織上一定要把自己年齡停到3到6歲,而不是用成熟的語言和術語去向孩子們傳授過于生硬的知識。比如現在的老師在講童話故事的時候非常喜歡把自己扮演成花仙子、白雪公主等童話里的人物,然后運用生動的語言和孩子們講故事,這個時候你要讓孩子們感覺你與他們之間的語言交流和溝通能力是平等的。能夠真正的懂得他們心中的想法,用快樂的語言和故事架構讓幼兒明白其中的道理。這種有童趣的教學方法才是幼兒園當中老師必須要掌握的關鍵因素所在。因此與幼兒建立溝通橋梁不僅僅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要變成一位充滿童趣的老師。
2.教育語言要充滿智慧與邏輯
我認為在教育語言素養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一定要讓語言的表達充滿一定的邏輯性。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我們可以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和他們溝通,但是我們的語言思路要夠清晰,準確的明白教育目的。當我們運用最適合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在注意語言語氣的素養當中更加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目的是什么,要用怎樣的智慧去幫助幼兒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問題和樹立正確的向導。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當孩子們犯錯的時候,我們當時的語氣是比較嚴厲和認真的,但是其中也充滿了一些安慰和鼓勵,這時候的語言邏輯要體現在智慧上,就是我們要明確說話表達怎樣的教育想法,一步一步帶領幼兒走向老師的教導中。一位優秀的幼兒園老師是懂得運用生活的哲學去幫助孩子們明白道理,而并非生硬的期望小朋友明白老師的價值觀,我認為在話語的表達上一定要充滿道理與哲學,能夠讓幼兒接受幼師的想法與引導。
在幼兒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語言素養的堅持是最為困難的一部分,怎樣與孩子溝通是我們需要一輩子學習的課題。在這方面我認為只要把握教學的智慧并且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去和孩子溝通,就一定能夠讓自身的教學素養進一步提升。
[1] 張敏. 關于幼教語言教學能力的細節分析[J]. 高中生學習(師者). 2013(10)
[2] 常紅. 淺議幼兒積極情感的培養[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4(01)
[3] 廖浩然,田漢族,彭世華,譚日輝. 我國幼兒教育非均衡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 學前教育研究. 2008(02)
[4] 朱宗順. 美國幼兒教師教育標準及啟示[J]. 教師教育研究. 2006(04)
[5] 朱曉瓊. 幼兒園語言領域的核心價值與有效實施方法[J]. 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