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軒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學區 甘肅慶陽 745000)
關于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姚振軒
(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學區 甘肅慶陽 745000)
新課改背景下,情感教育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巧妙的運用情感教育來展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進而引導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積極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知識水平。那么,如何有效的運用情感教育呢?本文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對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有所幫助。
小學 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 運用研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基于新課標要求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選擇適合的教育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情感,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受益匪淺,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展。當然,要想有效運用情感教育,應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引用情感教育,注重語文知識與情感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情感浪花,培養學生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收獲頗多,增強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感及能力,為使學生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巧妙的引入情感教育是非常有意義的。
1.情感教育的認識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及信念,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講學生的情感培養作為重點,尊重學生的情感,并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品質,讓學生體驗生活方面、學習方面及周圍一切積極情感,強化學生的個性及人格,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新課標背景下,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對于促進學生良好發展有很大幫助。
2.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目的
語文,是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其即是語言文字使用的規范性工具,又是一種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拓展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在我國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今天,為了使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科的熏陶和影響,具備較高的素質、較高的品德、較佳的思想情感,使學生逐漸成為祖國棟梁之材。應當在語文教學之中巧妙的、合理的引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情感,逐漸滲透優秀思想品質,逐漸培養學生思想情感,使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全,以便學生以后可以更好的發展[1]。所以,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情感,進而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熏陶學生的思想感情,發展學生的個性,塑造學生的人格,使學生良好發展。
當然,要想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則需要巧妙的、靈活的、合理的引用情感教育,如此才能使情感教育充分發揮作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相關文獻及自身工作經驗,展開分析:
1.深刻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盡管語文教材中不同文章所蘊含的情感不同,但其均能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深受影響,提升自身人格、品質等方面,利用學生良好發展。為此,在文教學中引用情感教育,應當注意深刻解讀教材,讓學生受到文章情感的鼓動與感染,促使學生更好的成長。例如,在《普羅米修斯盜火》文章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的解讀普羅米修斯所經歷的孤獨、寒冷、饑渴、傷痛等,讓學生感受到普羅米修斯的偉大,及其身上所具備的犧牲精神,同時還能使學生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熱愛生活。
2.發揮語言優勢,借用情感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帶有情感的語文的運用,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影響學生、熏陶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的魅力,積極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進行文章閱讀、知識學習,提升自身知識水平、精神、意識、素質等方面,促使學生良好發展。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巧妙的運用語言,發揮語文優勢?
(1)飽含感情,以聲帶情
在語文教學之前,教師應當深刻解讀教材,了解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及帶有情感的詞匯。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示范閱讀文章,借助于飽含情感的語言來向學生傳遞文章情感,使學生受到感染,對此語文文章產生一定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解析文章情感,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來進行文章閱讀,可以使學生深受觸動,專注于文章學習、精神體會,這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水平有很大幫助[2]。
(2)言簡意賅,生動形象
學生具有無限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水平有很大提升,同時也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當然,要想激發學生的潛能,首先要在情感上觸動學生,在思想上影響學生。也就是在語文教學之中積極利用情感教育,即教師注意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進行文章講解,如此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熱情,讓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利用言簡意賅的語言概述文章,表明文章情感,可以使學生理解文章,感受文章情感,進而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語文知識水平提高。
3.創設教學情境,以境生情來撥動學生的心弦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利用一些藝術的手段再現課文描寫的情境.把它直觀再現在學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發教師所期望的情感。因為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加之學生對情節的演繹,可以使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相對真實的感受體驗情節中蘊藏的情感,使學生被觸動,被影響,演繹情節,理解文章情感,如此可以使學生更加準確的理解和掌握文章,這對于提升學生知識水平有很大幫助[3]。例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文章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來播放相關視頻,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播放貝多芬《葬禮進行曲》,并利用多媒體布設情境,選擇一個學生就文章的一部分進行演繹,臺上的學生投入到情景之中,而臺下的學生被帶入情景之中,如此學生自然而然的流露哀悼之情,進而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中心及所蘊含的情景,使學生語文知識水平得以提高。
總體來說,在新課標背景下,巧妙的運用飽含情感的語言或創設情境等方式方法呈現情感教育,可以使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充分發揮作用,增強學生知識水平、強化學生品德、提升學生素質、完善學生人格,促使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展
[1]郭艷.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育[J].學周刊A版,2014(9):113.
[2]賴榮旺.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及運用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15(12):8.
[3]孫慧珍.“激情感促發展”——淺談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31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