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苗苗
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與信息披露質量控制
●葉苗苗
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重污染行業作為環境監管的主要對象,研究其環境成本信息披露質量對促進整體行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穩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樣本上市公司數據對披露質量與公司發展的關系做了深入研究,針對重污染行業公司的發展與環境成本的披露質量進行實證分析,總結環境成本信息的披露問題和原因。最后,得出結論并針對改善重污染行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問題提出建議。
環境成本 披露質量上市公司 重污染行業
社會生產進程和經濟處于不斷發展和擴張中,環境作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成本的確認、計量與披露已經逐漸成為了學者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重點關注重污染行業,結合上市公司的數據對重污染企業環境成本披露的質量和公司發展的關系進行研究,從而為相關部門對環境成本披露法規的改善提供借鑒。
環境會計,或者稱為綠色會計,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引起了會計界學者的關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對于環境成本問題高度關注,并發表了一系列關于環境成本的理論研究。Letmathe和Doost(2000)認為環境成本系統是在傳統成本核算系統的基礎上向決定導向擴展的一個成本核算系統,并借助因果分析去合理分配環境成本。他們分析了通過環境成本系統改善內部和外部審計質量的方法。
我國對于環境成本的研究最早源于將關于環境成本的理論引入我國的葛家澍教授。由于起步比較晚,因此目前我國對于行業環境成本的研究還不夠成熟、全面。王愛華(2001)按用途對環境成本進行了細分。總體來看,我國對于重污染行業公司的環境成本研究還相對較少,更缺乏對公司發展與環境成本披露質量的關系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先從環境成本披露質量的現狀入手,分析當前環境成本披露的基本情況,再結合實證分析來研究公司發展與環境成本披露質量的關系。
除了受到國家法律規定和規章制度的規范之外,公司自身的未來發展也是影響其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將根據前述的環境成本披露現狀的特點,結合公司發展對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樣本進行實證研究,探討二者之間存在的關系。
(一)樣本選擇
根據前文所述的國家規定的16個重污染行業,在滬深兩市大約涉及580家上市公司,大概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0%。為了使樣本數據的結果更具有普遍性,樣本選取其中123家資質較老且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作為樣本,在剔除了財務數據異常的公司后,得到104個有效樣本作為后續的研究基礎。樣本分布如表1所示,為了統一滬深兩市行業歸類,將鋼鐵、水泥、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紙、制藥等歸為制造業,將火電、煤炭等歸為水電能源類。

表1 樣本分布統計表
(二)文獻回顧和假設提出
1、文獻回顧。耿建新、焦若靜(2002)以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進行了相關的實證分析,通過描述性統計測算了部分樣本公司的環境治理費用,概括了我國目前環境成本披露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措施。孫彩艷(2009)也以滬深兩市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結合剩余收益模型,用實證方法研究了環境信息披露和股權融資成本的內在關系。郭慧婷、張俊瑞(2007)探討了環境成本披露質量與公司財務狀況的關系,采用了凈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等指標來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驗證了環境成本披露質量和公司發展的相關性。
2、假設提出。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企業和投資者之間的溝通,從而降低資本成本。與規模較小的公司相比,規模較大的公司更傾向于披露更加豐富的信息以吸引投資者,并且有利于其塑造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形象。因此,本文假設規模越大、財務狀況越好的公司,發展能力越好,披露的環境成本信息數量越多、質量越好。
(三)變量選取
1、自變量選取。公司的未來發展可以通過財務狀況來反映,針對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能力,本文選取規模大小、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等五項特征因素進行研究。為了更好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特點,在排除異常值的情況下,本文選取以下指標作為自變量:
(1)規模大小:總股本對數X1。即對上市公司的實收資本(股本)取對數。該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獲得的投資越多,規模越大,獲得的發展機會越多。
(2)長期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X2。即負債與資產的比值,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的長期債務成本越高,吸收的投資越多,加速未來發展的資金條件更容易滿足。
(3)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X3。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的短期債務成本越高,短期的發展速度越快。
(4)盈利能力:每股收益X4。針對上市公司的特點,選取每股收益作為公司盈利能力的反映指標,指標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5)營運能力:總資產周轉率X5。即營業收入與資產的比值,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的資產周轉效率越好,公司的發展狀態越好。
2、因變量的選取。對上市公司披露環境成本信息的內容,選擇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兩方面進行驗證,分別選擇環保發展戰略和環保投入額作為衡量依據:同時披露兩項賦值為2,代表披露質量優秀;只披露一項賦值為1,代表披露質量良好;沒有披露則賦值為0,代表披露質量差。
(四)相關性分析
1、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為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顯示出總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每股收益和總資產周轉率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標準差。結果顯示,總股本對數的平均值處于中等水平,一般來說重污染行業都屬于大中型企業,具有一定規模。資產負債率的平均水平為76.3%,屬于正常水平,說明重污染行業的未來發展有較穩定的資產結構支撐。流動比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較大,說明不同上市公司的短期融資能力有顯著差異,發展的短期潛力也不一樣。每股收益則有正有負,與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息息相關,代表了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市場發展潛力。總資產周轉率各指標間差異較小,平均值也屬于正常水平,說明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對資產的利用效率程度相差較小。
2、各變量間的相關分析

表3 各變量間的相關分析
表3為各變量間的相關分析系數表,結果顯示:總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與披露得分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71、0.499、0.368,所對應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因為相關系數均為正數,說明總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與披露得分均為正相關性。即總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越高,披露得分也相應越高。進一步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分析各變量對披露得分的影響作用。
(五)回歸分析
1、共線性診斷。為了驗證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復共線關系,對數據進行共線性診斷。在表4中,可以看到各變量的容忍度(Tolerance)都大于0.1,同時方差膨脹因子(VIF)的值都小于10,則表示現有數據中的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復共線關系,均予以保留進入多元回歸分析,詳見表4。

表4 共線性診斷

表5 模型概況(Model Summary)
表5結果顯示:模型的相關系數為0.553,決定系數為0.306,說明選取的自變量的解釋度達到30.6%,大于30%,因此認為模型的解釋度較高。

表6 模型擬合優度檢驗(ANOVA)
從表6中可以看出:當回歸方程中有不同的自變量時,F值為8.653,其顯著性概率值為0.002,小于0.01,即拒絕總體回歸系數均為0的原假設。綜上所述,可以說明最終的回歸方程的擬合效果很好。

表7 回歸分析結果(Coefficients)
表7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總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的回歸系數值分別為0.160、0.150、0.359,T值分別為3.610、2.159、2.964,對應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說明總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均會對披露得分產生顯著的正性影響作用。即總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越高,披露得分也相應越高。而流動比率、每股收益對披露得分的影響作用則不顯著。
因此可建立回歸分析方程:Yi=-2.593+0.160X1+0.150X2-0.027X3-0.152X4+0.359X5
3、不同披露程度的各指標的比較分析。表8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披露得分的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比較的F值分別為6.042、9.277、10.699,對應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說明不同披露得分的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具有顯著差異,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均隨著披露得分的升高而顯著升高。而不同披露得分的流動比率、每股收益則未見顯著差異(對應的P值均大于0.05)。

表8 不同披露程度各指標的比較分析
(一)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重污染行業公司生產過程對于環境的污染程度遠大于一般公司,因而應當作為環境成本監測的主要對象。但是因為我國目前制定的有關上市公司環境成本信息披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會計法和相關制度準則也沒有針對重污染行業環境披露信息作出明確規定。由于對重污染行業公司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并且難以得到有效執行,導致了環境信息披露環節上的不規范和缺失。
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缺乏統一的披露制度,導致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成本信息內容不統一。可以看到樣本數據中各個公司提取環境成本信息的內容和方法都是自主行為,所以披露的環境成本信息相互之間很難比較。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質量也因行業中普遍存在的不充分披露問題而被降低。
(二)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內部驅動力不足
雖然政府對于重污染行業公司的環境監測指標逐年加大監測范圍和力度,SO2濃度、煙塵濃度、汞及其化合物濃度以及煙氣黑度等幾項指標的執行標準,在國際上也屬于最嚴水平。但在實際報告中,大多數公司對于環境成本信息一般會選擇模糊化處理,并不會準確反映,以降低這些信息導致負面影響的可能性。特別是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很多上市公司對于一些負面信息通常會隱瞞不予披露,同時只盡量披露顯示業績良好的環境成本信息,這樣也導致了信息不平衡,外部使用者很難得到真實可用的環境成本信息。例如紫金礦業(601899)曾在2010年發生有毒廢水泄漏事件,造成水產業陷入癱瘓的嚴重后果,但是其在年度報告中僅在附注中進行了簡短披露,并沒有對事件進行詳細說明。
公司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質量主要由公司內外的對其的需求來決定,從上述實證研究中可以看到中小規模的公司對環境成本的披露與大規模公司相比較差,說明內部的驅動力不足會導致整個市場中的環境成本披露質量不高。
(三)方法缺乏有效性
根據上文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目前對于環境成本披露的形式很單一,絕大多數公司只是通過財務報表進行披露,披露的信息很有限。政府并未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披露形式做出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上市公司鉆了政策的漏洞,選擇了披露信息較少的財務報告進行披露,甚至只進行定性描述。此外,從時間的角度來看,大多數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都只對過去年度的環境成本進行了披露,沒有關注過未來的潛在環境成本。
通過本文第二部分對公司發展與環境成本披露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可以總結出發展能力越好、規模越大的公司,越有能力也越傾向于披露更豐富的環境成本信息來樹立更優的企業形象。與此相反,發展能力越差、規模越小的公司更不愿意在環境管理和披露方面增加成本。
(一)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
目前針對重污染行業公司的相關環境成本披露法規政策還不完善,執行力也不強,在這方面還亟待加強。大多數企業為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和聲譽,因而并不情愿主動向社會披露相關信息。所以,在環境成本披露的法律法規方面,立法深度和執行度都還要加強。政府應當以重污染行業為主要對象,針對整治環境成本披露問題來制定環境成本披露的國家強制要求,使對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成本披露質量的監管能夠有法可依,并且能使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成本更具有規范性。
(二)鼓勵中小企業改善環境成本披露質量
結合實證數據來看,大部分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都更愿意在公眾面前樹立環保、富有責任感的形象,從而避免披露可能會對公司造成影響的負面消息。這給環境成本披露的質量造成了不利,因此政府應該鼓勵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披露高質量的環境成本信息。同時,也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環境成本披露質量的監督力度,避免鉆監管漏洞的僥幸心理。為了鼓勵中小企業改善環境成本披露質量,政府可以適當增加對中小企業進行環境管理和披露的補貼,減輕中小企業披露環境管理狀況的成本。
(三)提高公眾關注度
環境的治理和改善已經成為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問題,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和關注是對企業自覺披露高質量的環境成本信息的直接外部壓力。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企業履行環境治理和信息披露的義務的宣傳,引導公眾對環境問題提高重視,促使企業加大環境治理的力度、改進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質量。如果公眾能夠增加對公司環境成本信息披露的關注,這也會促進上市公司開始注重對環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以及真正地開始尋求對環保問題能做出的改善。
事實上,公眾也應該是環境成本信息的使用者,目前宏觀環境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重視公司的環保問題,尤其是對于對環境造成污染嚴重的重污染行業公司來說,這在績效上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明顯,進而影響到公眾的投資決策。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當今經濟的快速發展背景下,環境成本的度量問題逐漸被理論界和實務界所重視,環境成本披露質量正在逐漸改善,同時披露的質量與公司發展相關。在實證分析中,股本對數、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這三個指標都體現了顯著性,說明當公司規模較大,長期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表現較好時,企業更傾向于披露更豐富和優質的環境成本信息。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
1.Letmathe,P.,Doost,R.K..2000.Environmental cost accounting and auditing[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5(8).
2.孫彩艷.2009.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與股權融資成本相關性的實證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3.周興榮、焦董瑞.2008.環境成本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8。
4.劉金彬、胡世強、楊明娜等.2012.企業環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的創新研究[J].商業會計,8。
5.沈洪濤、李余曉璐.2010.我國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現狀分析[J].證券市場導報,6。
6.宋凱琴.2012.我國企業環境成本的計量和披露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7.孫繼輝.2011.關聯視角下的環境成本計量與環境信息披露研究[J].會計之友,2。
8.夏楸、溫素彬.2010.循環經濟視角下環境成本控制的相關文獻研究[J].會計之友,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