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昌


深秋的一個星期六,清晨的濃霧還未消散,天柱縣賴洞村精準扶貧駐村工作組的駐村干部就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看望貧困群眾、到窮“親戚”家探訪、修筑防洪河堤、幫助果農摘果、請文藝隊進村……村民們都說:“精準扶貧駐村工作組進駐我們村后,實實在地做了很多事,讓群眾得實惠、農村得發展,是我們的‘貼心人。”
2015年3月,根據統一部署,譚必偉、粟多慶、吳展煌、張漢勇等同志組成扶貧工作組到賴洞村開展扶貧駐村工作。賴洞村是“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省級示范點,黔東南州第一批州級同步小康創建示范單位。擺在工作組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帶領村民進一步打造美麗鄉村,早日邁步小康。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工作組的駐村干部以入戶宣傳、集中學習、喇叭之音等方式,宣傳“精準扶貧”“微型企業”“農業三小”“婦女小額貸款”“農村低保”“合作醫療”等惠農政策,讓群眾真正明白惠從何來、惠在何處。早出晚歸,走訪村里四個片區的農戶,在文化廣場和農家院落舉行產業發展專題座談會,認真傾聽群眾意見。
“我家的梨子長果不多,快成熟時總是掉果。”
“我家的辣椒長得好,個大,就是難得銷售出去。”
“我的大棚蔬菜水靈鮮嫩,消費者很喜歡,就是路不好,全是泥巴路,菜很難運出去銷售。”
“我想搞稻田養魚,不知道怎么養魚才肥,養魚過后又不知道銷到哪里去。”
……
在賴洞村的田間地頭、村莊院落,村民向扶貧駐村工作組反映一個個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也真切地看到了駐村干部為當地發展把脈問計、出謀劃策的真誠行動。
村民張緒芳養雞1000多只,申請微型企業沒能通過,心里很郁悶。通過駐村干部的解釋,張緒芳才知道,他每年的養雞數量還達不到微型企業“蛋雞年存欄量4000只以上、肉雞8000只以上”的標準。聽到解釋后,張緒芳說:“駐村干部宣傳微型企業政策后,我才知道村干部不是故意整我,是我錯怪了他們。我一定繼續努力,擴大養殖規模,爭取養更多的雞,達到微型企業標準,享受‘3個15萬元微企扶持政策。”
果農張輝坤2012年從河南引種8畝“沙澧特”梨樹,2014年因為管理不當,掛果少落果多,收入菲薄。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駐村工作組請來農技專家對他進行現場指點后,2015年梨樹長勢茂盛,果多個大,最大的梨子重達3.2斤,收入將超過20萬元。“冬梨豐收時,駐村干部又來幫忙將果實采摘下樹。”張輝坤感激地說道。
“如果不是駐村干部的幫扶,我到現在還是一個窮光蛋。”家庭困難,靠著駐村干部送的6只“造血”羊,發展到現在存欄100多只的張先聰說。
對此,賴洞村村支書陳開倩感慨頗深:“以前,賴洞村的產業一直停滯不前。現在有了駐村工作組的把脈,果蔬基地道路得到硬化,種植業發展喜人,養殖業也得到長足發展,目前全村有專業合作社5個,微型企業10家。”
“駐村干部經常給我送糧送油,還送慰問金,我雖然老了,但吃不愁穿不愁,這都得感謝他們。”賴洞村87歲的楊滿金老人和70多歲的諶珍柳老人,患有心臟病、風濕病,行動不便。看到駐村干部冒著嚴寒為她們送來大米和食油,老人感激不已。
進駐賴洞村以來,扶貧駐村工作組通過爭取低保救助、單位幫扶慰問、社會愛心人士捐助等形式,共幫助困難群眾83戶,困難大學生4名,幫扶資金接近15萬元,為村里調解山林等糾紛4起。此外,爭取到停車場建設資金7萬元、“四在農家·美麗鄉村”重點建設經費3萬元、體育基礎設施器材價值10萬元、“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省級示范點建設補助資金10萬元。
“駐村工作任重道遠,我和其他四名隊員將竭盡全力,和全體村干部、群眾一起,打造美麗賴洞。”賴洞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譚必偉說。(作者單位:天柱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