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磊
無法預料風云莫測的經濟, 更難先知全球GDP和“狠跌”的油價,猜不透美國聯儲“鴿派”掌門人到底還能放出多少籌碼;破不了英國“頭號財政大臣”調高地產印花稅的計謀;分不清“日本主力”安倍首相正在運籌什么樣的通脹政策。在本期展望特刊中,我們為您做好一切盤算。先縱橫美國,洞察置業新洼地;再走訪英國,捍衛資產的保值功能;最后尋覓日本,分析“近水樓臺”的安全度。
而今,許多高凈增人士皆在考慮全球資產配置,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國內投資者置業海外的比例非常高,如何在全球經濟中保證個人的資產增值保值,開始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看待自己手里的資產,不要被新的一輪經濟下挫割了自己的羊毛。
跨入美國,價值核心
對于全球市場而言,兩大最重要的問題是美聯儲加息和中國央行降息空間,這背后所折射的是中美兩國金融周期的分化。當前,美國新一輪金融周期已經開始,均衡利率上升,而中國還處在金融周期下半場的調整階段,去杠桿帶來過剩儲蓄,均衡利率下降。但是,在金融周期之外,還存在一些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在抑制均衡利率上行。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后歷時近10年的衰退似乎即將過去,恢復到上升趨勢。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回暖。從Windermere房產數據處獲悉,中國買家在美國購買住宅物業的總出達286億美元,同比增加了30%。投資美國房地產也成為投資者近期的熱門。美國住宅市場保持健康增長。在2015年第3季度,標普凱斯席勒季度調整國家房價指數同比漲4.96%,而去年同期的數據為漲 3.02%,聯邦住房金融局的美國季度調整購房價格指數也顯示出,該國房價在2015年第3季度同比漲 5.6% ,2014 年 3 季度的同期水平為 2.95%。與本次調查中其他數據一樣,這兩項指數所使用的也是通脹調整后的數據。
美國財富雜志網顯示,房價指數統計,在過去15年,全美的房價以兩位數的速度上升或急劇下降。但從長遠投資來看,新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產業,以及負擔得起的房市,事實上住宅地產的升值顯然比通貨膨脹上升要快得多,房價處于穩健回升的趨勢,可以保持健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