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芬 譚新星 鄧雪蓮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佛山 528200
?
辨體施膳營養干預在糖耐量異常40例中的應用
黃婉芬譚新星鄧雪蓮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佛山528200
【摘要】目的:觀察糖耐量異常人群實施辨體施膳的系列營養干預方案的臨床效果觀察。方法:選取糖耐量異?;颊?0例,按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一般營養健康教育,干預組給予辨體施膳的系列營養干預方案。比較兩組治療1個月、3個月后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指標以及兩組干預6個月后糖耐量異常轉歸情況。結果:干預組治療1個月、3個月后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改善明顯;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糖耐量異常轉歸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糖耐量異常人群中實施辨體施膳的系列營養干預方案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舉措,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辨體施膳;糖耐量異常;營養干預
糖耐量異常(institute of gas technology,IGT)是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于中的一個中間階段,也是發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飲食治療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膳食結構及熱量攝入有助于血糖控制,利于血糖穩定[1-2]。中醫體質理論是中醫學的精髓之一,且中醫藥膳在廣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本研究通過中醫體質理論及食物交換份法對糖耐量異?;颊哌M行飲食干預,觀察其血糖及相關指標。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 1月 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營養門診、糖尿病??崎T診及其他相關門診收集糖耐量異?;颊?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齡(59.38±10.25)歲。按隨機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等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1.1入選標準①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糖尿病聯盟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公布的IGT診斷標準[3]。②按照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體質判定標準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的《中醫體質測評量表》[4]對IGT患者進行體質辨識。③年滿18周歲及此上,自愿參加,意識清楚,無聽力障礙。
1.1.2排除標準①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應激、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其他相關疾病引起的血糖異常、排除妊娠和其他繼發性血糖異常等。②排除精神疾病。

±s)
1.2方法對照組給予一般的營養健康教育(糖尿病飲食指導),干預組給予辨體施膳的系列營養干預方案,具體如下。
1.2.1體質辨識方法按照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體質判定標準和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的《中醫體質測評量表》[4]對IGT患者進行體質辨識。
①判定方法:回答全部問題,每一問題按5級評分計算原始分及轉化分,依標準判定體質類型。
原始分=各個條目分值相加。
轉化分數=[(原始分-條目數)/(條目數×4)]×100
②判定標準:見表2。

表2 中醫體質判定標準
1.2.2IGT營養干預方案筆者在前期研究基礎上,根據中醫藥理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制定防治IGT9種體質的營養干預方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①根據身高、體重、腰圍、血糖及血脂等指標為患者制定飲食總熱量、飲食種類、飲食數量等建議表,并按糖尿病的食物交換份法[5]給予患者飲食指導;②中醫辨體施膳,根據不同體質選用“藥食同源”的中藥,指導患者制作藥膳燉湯:瘦肉100g,再加相應的中藥,加水250ml燉1-1.5小時,加鹽適量食用,每天1次。中藥具體如下。
平和質:枸杞、玉竹、百合、黃芪等平補類中藥,具有平補陰陽氣血之功。
氣虛質:人參(黨參)、黃芪、山藥、大棗等益氣類中藥,具有補氣健脾之功。
陰虛質:沙參、麥冬、石斛、百合、枸杞等補陰類中藥。具有滋陰生津之功。
陽虛質:杜仲、補骨脂、益智仁、蛤蚧等補陽類中藥,具有溫腎助陽之功。
痰濕質:茯苓、薏苡仁、陳皮、白術、蒼術等化濕類中藥,具有利濕健脾之功。
濕熱質:菊花、金銀花、淡竹葉、黃芩、知母等清熱類中藥,具有清宣肺熱之功。
瘀血質:川芎、丹參、三七、紅花等活血類中藥,具有活血祛瘀之功。
氣郁質:玫瑰花、佛手、柴胡、陳皮等行氣類中藥,具有疏肝理氣之功。
特稟質:白術、黃芪、人參(黨參)等補虛類中藥,具有益氣扶正之功。
1.3觀察指標治療前、治療1個月、3個月分別進行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相關指標的檢測,作為臨床療效評定的依據。
1.4統計學方法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相關數據統計,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組治療1個月、3個月后血糖、甘油三酯、膽固醇及體重指數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治療6個月后干預組有37例的血糖轉為正常,糖耐量異常轉歸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 (P<0.05)。見表3~5。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5 兩組干預6個月后糖耐量異常轉歸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中醫體質學說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研究各種體質特征與體質類型的生理病理特點,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應狀況、病變性質及發展趨勢,從而成為指導疾病和治療的一門學科。中醫體質理論是中醫學的精髓之一,首現于《黃帝內經》中的論述。中醫體質的現代研究興于20世紀70年代,近年來研究取得了較多的進展。
中醫體質學說認為各種偏頗體質是疾病發生、發展與轉歸的內在依據,針對偏頗的體質,中醫都有一套建立在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基礎上的調整對策。通過調理體質、改善體質,對疾病的治療和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IGT的營養調治以中醫營養學提倡的均衡營養、平衡膳食為原則,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核心,強調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結合飲食性味涼熱對人體的影響,糾正患者體質的偏頗現象。從食物的性味來分析食物的作用,重視食物性味與五臟的關系,強調調養脾胃,同時也注重IGT飲食禁忌[6-8]。本研究針對糖耐量防治,開展飲食治療結合辨體施膳,取得了明顯的干預效果。干預組治療1個月、3個月后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指標較對照組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干預6個月后,干預組糖耐量異常轉歸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糖耐量異常的早發現、早干預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舉措。本研究初步觀察了辨體施膳對IGT防治的應用效果,值得進一步研究,以期為IGT非藥物治療提供更便捷、更經濟有效的手段。
參考文獻
[1]蘇飛群.糖耐量異常非藥物治療性干預的研究進展[J].內科,2009,4(1):106-108.
[2]武琳,亓海萍,李晶.中醫體質理論指導社區糖尿病患者飲食治療效果評價[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8):1103-1104.
[3]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4]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 4(4):303.
[5]焦廣宇,蔣卓勤.臨床營養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
[6]孫勇,賈紅.糖耐量異常的干預及現狀[J].西南軍醫,2009,11(3):500-503.
[7]張梅,張紅梅,常淑瑩.早期干預對糖耐量減退的影響和意義[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14-15.
[8]龐國明,閆鏞,朱璞,等.糖調節受損者的主要中醫體質類型及其與相關指標的關系[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24(12):1547-1551.
(收稿日期:2015.10.11)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126-02
基金項目:佛山市醫學科學技術研究計劃 (編號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