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仕容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幼兒園 四川 644000)
家園攜手形合力,共同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
林仕容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幼兒園 四川 644000)
幼兒時期是人生最為關鍵的行為習慣、性格形成階段。而農村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問題日漸凸顯,因此家園互動,共同關注這一問題也成為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必然。
農村留守幼兒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家園互動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家庭、幼兒園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自然而然也是影響孩子習慣最重要的兩大因素。為留守幼兒培養好習慣,幼兒園責無旁貸,但家庭因素也不可忽略。尤其是對于農村留守幼兒而言,家園互動更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形成長效溝通機制,共同培養其良好行為習慣。
家庭環境的獨特影響,如親密的成員關系、幼兒強烈的依賴歸屬感、教育的連續滲透性和影響的深刻性是幼兒園所無法替代的。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面對這一成長期的農村留守幼兒群體,切莫因家庭培養意識不夠而延誤他們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但是,面對留守幼兒行為習慣家庭培養意識這一問題,不可回避的是,年輕父母外出打工可能培養孩子的意識足夠卻苦于遠離孩子效果欠佳,而留守幼兒的臨時監護人大多缺乏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正確方法或培養意識不到位。因此作為專業學前教育的機構,幼兒園就有責任、有必要幫助留守幼兒家長尤其是臨時監護人認識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重要性,讓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并向家長宣傳相關知識及經驗。
對幼兒來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兒園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處于一個特殊情況的農村留守幼兒,因此,要培養留守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力量就要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作為孩子臨時監護人及孩子父母也應嚴格要求孩子,這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通力合作,堅持不懈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踐行幼兒園宣傳的科學教育方法,鞏固孩子在幼兒園中培養的好習慣,讓孩子感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就需要多渠道增強溝通提高家長的參與性,家園攜手,共同培養留守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拓寬溝通渠道,暢通信息交流。
1.通過家訪,對留守幼兒家庭進行調查摸底,分析對策。對教育、教師、社會來說,家訪,是一個再熟悉不過的詞匯。家訪是加強幼兒教師、幼兒園與幼兒教師之間的一個橋梁和紐帶,是家園聯系中非常傳統且非常有效的一種交流方式。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通信手段的不斷發展和便捷,不僅在幼兒園而且在整個教育層次中,家訪這一種家校有效溝通形式在逐漸弱化。但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承認,家訪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面對面的促膝交談,及時了解留守幼兒家庭情況以及家庭思想動態,耐心傾聽孩子家長及臨時監護人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幼兒園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這種方式與電話等方式的交流相比,感覺和效果自然不言而喻。在家訪中,我們要了解留守幼兒基本的家庭情況,了解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以及留守幼兒在家庭中行為習慣的現狀,并對這些第一手資料加以整理分析,以便我們全面把握留守幼兒習慣養成現狀及成因,理性指導孩子家長及臨時監護人的教育觀念,促進教師教育自我反思,最終找準對留守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切入口,向著目標,努力前行。
2.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與留守幼兒父母的聯系。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得以迅速提升,通訊也變得越來越便捷,這就為留守幼兒與遠在他鄉的父母,教師與孩子父母交流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方便。幼兒園應抓住這一優勢,以各種先進信息技術作為支撐,建立孩子、教師,幼兒園與留守幼兒父母交流的長效機制。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及幼兒園自身要克服困難,爭取支持,建設好農村幼兒園現代信息技術體制,構建開放、多元的信息平臺。為農村留守幼兒、教師、孩子父母及孩子臨時監護人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聯系交流手段,構建留守幼兒健康成長的有利環境,促進農村留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1)幼兒園每個班開通留守幼兒親情電話,讓留守幼兒可以聯系自己的父母,孩子父母也可以隨時關注自己的孩子,彌補留守幼兒的父母情感缺乏,使留守幼兒真正得到遠方父母的呵護;(2)利用校訊通建立短信平臺,教師將留守幼兒在幼兒園的日常行為習慣表現、先進的教育理念等及時反饋到孩子父母或臨時監護人哪里,強化家園共育;(3)建立QQ群、微信圈等,幼兒園可向孩子父母及監護人宣傳科學的教育知識,家長也可向幼兒園及教師提出意見和建議,在適當的時間留守幼兒也可以與家長語音、視頻交流,加強留守幼兒與父母的親情聯系,讓留守幼兒健康的情感促進良好的行為習慣;(4)若條件允許,設立農村幼兒園網站,在幼兒園網站中專門開辟留守幼兒專欄,幼兒園既可以向家長傳播培養孩子的科學方法和舉措,也可以把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學習狀態呈現給家長,讓家長把一些教育的心得和愿望也反饋給學校;(5)緊跟時代潮流,抓住信息脈搏,嘗試建立開放課堂,讓孩子父母、臨時監護人走入留守幼兒課堂,參與到留守幼兒課堂。如可以通過YY語音、QQ視頻、微信公眾號、微博、博客等嘗試將留守幼兒原生態的幼兒園生活通過視頻直播或文字信息直播的方式呈現給孩子遠方的父母,讓孩子父母關注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行為習慣表現,改變僅僅是老師或孩子臨時監護人單線的向孩子父母反饋信息的局限性,從而形成一個立體的、交互式的互動交流方式。
為確保幼兒園、教師與留守幼兒父母和留守幼兒臨時監護人的長效聯系,家園聯系就應該制度化、常態化。如制定幼兒園教師家訪制度、制定家長委員會制度、制定家園現代信息通訊交流制度、制定家長來訪交流制度等,各項制度要明確幼兒園、教師、家長的權利和義務,明確時間、明確數量、明確目標、明確注意事項等,確保家園聯系不走樣、不走過場,真真切切要效果,切切實實為留守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服務。
家園互動,重視留守幼兒生活的點點滴滴,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的幸福生活,為他們的精彩人生插上飛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