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艷
(天津王穩莊鎮中心小學 天津 300383)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點滴舉措
肖俊艷
(天津王穩莊鎮中心小學 天津 300383)
優化課堂教學是一個常做常新的話題,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伴隨著2011版課標的出臺,優化課堂教學再次揚帆起航,為的是適應學生的發展,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師,應從教學設計、學習方式、教學手段、變式教學和如何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上多思,多悟,多實踐,多摸索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充分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道路上創出精彩人生。
優化 課堂 優化課堂教學
2001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推出,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理念,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較以前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們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摸索最優化的課堂教學過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經過10年的摸索實踐研究,發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也并非完美,所以10年后我們迎來了2011年版的數學課程標準,2012年9月一年級開始使用了全新的人教版教材,我想我們不能再一成不變的延用前10年的教育教學經驗了,新的摸索應再次起航。為的是適應學生的發展,使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的是在2011版課標的指引下再次將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
優化即加以改變或選擇使優良。[1]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舞臺,是師生互動的主場所,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提高課堂效率,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2]而優化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內,合理運用教材,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或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和效率。[3]下面就我個人在優化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舉措談幾點認識。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了好的教學設計那就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例如我在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方格紙和規則的平行四邊形學具自由解決學習卡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數方格這一直觀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們毫無疑義,同學們通過操作都能掌握。用平行四邊形經過拼剪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大部分同學成功轉化(如圖1和圖2),但有少數同學沒有轉化成功(如圖3)。

圖1

圖2

圖3
此時,我及時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轉化是建立一座由未知通向已知的橋梁即把未知轉化成已知。引導學生此題應從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特點入手,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就是長方形,由此不難發現應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進行剪拼,這樣順利解決了少部分同學的困惑。我順勢提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能不能總拿剪刀剪拼成長方形再計算呢?學生一致回答不能。此時學生的求知欲被高度喚醒,教學進入高潮。我巧設三個問題問題:
(1)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
(2)拼出的長方形的長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有什么關系?
(3)拼出的長方形的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出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為推導公式做鋪墊,并設計了如下板書(師生共同完成):

這樣表格式的板書設計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思想得到高度升華。學生很容易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回顧小結中我引導學生將本課凝練成12個字:
轉化圖像——建立聯系——推導公式
這為后面學習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打下良好基礎,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優化。
2011版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4]我在教學中運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真是的感受到數學美,這樣學生就能全神貫注的聽講,積極的思考。
例如我在講“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靈活的轉變學習方式保證了課堂教學的優化。首先,利用手中的基本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并請同學臺前講解,自己所拼的圖形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玩中學讓學生動手實踐。其次,學生積極思考:何為組合圖形?在次,自主探索如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然后,全班合作交流,總結出求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方法——割補法。最后,認真聽講,師生共同小結注意事項。要合理的分割,分的越簡單越好,解決問題越方便;要考慮到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相符合,進行有意義的“割”、“補”。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一趨勢不僅迎合時代要求也深受學生的喜愛,因為這種圖文并茂多元的刺激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能在短時間時注意力高度集中。
1.通過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給學生充分的體驗、展示平臺,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參與提出問題、探究規律、得出結論,甚至提出新理論的過程。電子白板能在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是學生的思維自覺地變得高度集中而又活躍的狀態之下,充分在瞬間激發自己的靈感。使學生的關注范圍不再局限于表面上的內容,對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開辟了便捷的渠道。這將有助于開拓學生思維、提升探究能力、培養創新意識,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為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發展奠定有力的基礎。
2.利用網絡建立班級QQ群,每日同學在群里交流數學益智題,大家自愿做,出題人負責講解。一段時間下來,我發現學生的做題熱情很高,大家都有了當“老師”的機會,同時作出其他同學出的題會有一種成就感。有時我也參與其中,更加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家校零距離。
3.通過在職研究生課程的學習,我學會了利用Authorware制作數學電子考試卷。我把制作的Authorware課件發到QQ群中,學生在家的課余時間隨時可以進入答題系統,按照提示進行答題,答題結束,系統自動給出分數。這就像一個益智小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愛。
變式教學是被教學實踐所證實的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中國式的數學教學方法,變式教學包括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法多用等多種形式。[5]例如:雞兔同籠問題就是典型的一題多解。大約1500年前《孫子算經》中記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我在講此題時運用了假設法、方程法、列表法、抬腳法并滲透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其中假設法通俗易懂,假設全是雞,按照頭比腳2比1的比例,則兔有(94-35×2)÷2=12(只),雞有35-12=23(只)。方程法直觀易想。設兔有x只,則雞有(35-x)只。所列方程為4x+2(35-x)=94。解出x即可。學生們還想出了列表法、抬腳法,我在此基礎上滲透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體現了一題多解,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充分得到鍛煉。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服務于生活。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時充分和生活聯系在一起。以孩子們做游戲為載體進行教學。通過游戲讓學生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例如我們課間跳皮筋用石頭剪子布決定誰先跳公平嗎?同桌實踐演習。又如同時扔兩枚硬幣,如果一個是反面則小麗勝,兩個同時為正面或同時為反面則小軍勝,這個游戲公平嗎?說明理由。親身的實踐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正是這種活力讓數學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
總之,教師是優化課堂教學的設計師。教師的設計水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優化的質量。所以作為教師要不斷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讓理論指導實踐,高瞻遠矚的進行教學設計,靈活運用學習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變式教學發散學生的思維,真正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道路上創出精彩人生。
[1]現代漢語詞典.2008,第五版,1643.
[2]張光榮.新課程理念下怎樣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3]賀恒茹.新課程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教學研究.2011,2.
[4]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5]吳和貴 朱維宗 陳靜安.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數學通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