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 涓
(陜西省寶雞市寶雞幼兒園 陜西寶雞 721000)
幼兒科學探究活動有效策略初探
黨 涓
(陜西省寶雞市寶雞幼兒園 陜西寶雞 721000)
幼兒科學教育應以探究、體驗、發現為核心,本文從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目標定位、環境創設、教育形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多方面論述引導幼兒探究所采取的策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其對科學活動的敏感性,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和簡單的科學知識、技能及素養。
幼兒科學教育 探究 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根據《指南》精神,我園針對在科學領域引導幼兒探究的策略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探討。
一是教育內容的生活化。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不僅為幼兒獲得真正理解和內化的科學知識、經驗提供了前提和可能,而且,只有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內容對自己有意義、是自己想要了解和知道的東西,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才能發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才能保持永久強烈的對周圍生活中科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園在幼兒中開展的“神奇的摩擦力”、“小風車”、“小燈珠亮了”、“踩滾筒”、“有趣的沙漏”、“擰擰看”、“不倒翁的秘密”等科學活動,內容既是幼兒熟悉的,又是基于幼兒生活經驗的,對萌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獲得真正理解和內化的科學知識大有幫助。二是教育內容的生成性。興趣是幼兒自主學習的動力。幼兒天生愛探索,對許多事物感興趣,這些事物本身就隱含著教育所要追求的許多價值和目標。因此,教師要把教育的出發點從教材轉向幼兒,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發展成為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生成科學教育活動。如我園開展的生成教育活動“沙塵暴的危害”、“雨天的蚯蚓”等,都來源于幼兒的興趣。教師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育出發點,要發現、支持、擴展和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這既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前提,又是保護和培植幼兒可貴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的需要。
一是為幼兒創造探索提供豐富的材料。在自然角里飼養孩子們喜歡的蝌蚪、蠶、金魚等動物,供孩子們觀察探索;根據季節變化開展種植,展示農作物和師幼共同制作的葉貼畫、種子畫。在科學角為幼兒提供科學書籍、課件、碟片及操作材料,以便孩子們觀看和操作。注重發揮墻飾的教育功能,每一個活動的探究都產生一面互動的墻飾,隨著觀察和探究活動進行,不斷記錄著孩子們的重要發現。二是擴大幼兒的探索空間。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自然環境是幼兒學習科學的場所,我們利用郊游帶幼兒親身感受自然界的神奇美妙,還積極發揮家長的作用,要求家長陪孩子一起觀看“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等科教片,提倡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孩子到圖書館、博物館參觀,到農村、郊外游玩,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知、發現和思考。
一是不斷優化正規性科學教育活動。我們對“沉與浮”、“彈性”、“摩擦力”、“磁性”、“電力”、“三原色”等大量的以集體教育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傳統科學教育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創設引起幼兒興趣和思考的情境,投放支持幼兒發現的材料,提出有促進作用的問題,采取恰當的指導與反饋方式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正規性科學活動引導幼兒主動探究,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不同程度的發展。二是重視非正規性科學活動。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疑問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教師應該做有心人,善于把握一切教育契機實施教育。例如:戶外活動時,幼兒發現天空特別藍,白云隨風飄動,變幻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此景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教師抓住時機,及時滿足幼兒探究欲望,隨即生成科學活動“奇妙的云彩”。另外,各班追隨孩子興趣,開展“動腦筋小博士”、“小問號”等活動,舉辦 “現代兵器”、“現代科技成果”、“奇妙的石頭”、“各種各樣的扇子”等展覽,開展科學幻想繪畫活動,引導幼兒積極觀察和關心周圍事物及其變化,多提問、勤思考、善動手,激發幼兒探索和發現的熱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盡量創設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狈▏茖W教育也有一個重要觀點,即“兒童是小小的研究者,他們應該用做科學的本來方式學習科學”。我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認識到引導幼兒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更有助于培養幼兒探索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按照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求證、獲得結果的思路設計組織科學教育活動。以大班關于重心問題的活動“踩滾筒”為例,教師首先用有趣的情景導入課題——兩個外觀相同的動物踩滾筒玩具,一個能 左右擺動保持平衡,一個則不行,使幼兒產生疑問。再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談談自己的猜想和假設。猜想和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事實說話,因此,接下來幼兒利用豐富材料充分操作實驗,并用圖表記錄實驗過程,最后形成結果與同伴討論。從這個活動我們可以看出,整個學習過程是幼兒積極主動地與客觀事物相互作用、作用的結果又不斷強化或調整幼兒對客觀事物原有認識的過程,它是真正的主動探究和學習。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激勵性評價尤為重要,它不僅能給幼兒的探索以動力支持,扶植幼兒的探究熱情,更能有益于探索活動的發展和深化,激勵幼兒更加熱情地投入到以后的科學活動中去。在評價中教師應注意判別幼兒的真實意圖和認識水平,避免誤解或傷害幼兒,無論幼兒的想法是否正確,教師都要真誠地接納和許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兒沒有相關經驗時強加給他們。接納和支持幼兒的興趣觀點會使幼兒產生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環境中,幼兒會根據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釋,這有助于培養幼兒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態度。
[1]劉占蘭.幼兒科學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春燕.追尋兒童科學教育的真義:對我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