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越珍
(福建泉州市豐澤區第二中心小學 福建泉州 362000)
經典誦讀的有效實施
黃越珍
(福建泉州市豐澤區第二中心小學 福建泉州 362000)
當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讓許多孩子的素養出現了嚴重的“營養不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在基礎教育的初級階段,引導小學生誦讀識記文化經典,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有效途徑。
經典誦讀 融入校園 根植心底
倡導傳統經典教育,是大勢所趨,有利于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我校積極開展“誦讀經典詩文”的活動,校園里形成了濃郁的經典誦讀氛圍。逐步讓孩子們精神的生命根須扎進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環境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接受一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使學生向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塑造學生個性。我們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營造經典文化的人文環境讓經典融入校園。教室,草坪,走廊,甚至到洗手間,都是孩子們嬉戲的樂園,我們在學校建筑墻體等空間,精心設計各種圖文結合的經典詩句平面圖片和3D圖片,讓每一處景,每一面墻都會“說話”,讓環境成為引導孩子誦讀經典的“活體”。比如:制作經典文化的格言書法、圖畫、剪紙等,懸掛于校園的墻壁;精選經典名句、短語,圖片制作成石雕、鐵藝,懸掛于校園圍墻。為學生誦讀經典創設了一個開放的空間,方便了學生的誦讀和記憶。比如:廊道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不以惡心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見賢而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配以栩栩如生的圖片,讓每一個走過的人忍不住駐足欣賞,常常都會聽到孩子們在誦讀和議論。學校圖書館增加了大量經典詩文書籍,堅持向全校師生開放。班級圖書角有意識的增加相關經典詩文的書籍,學校的角落新增了校園閱讀角……讓學生隨時有書可讀。學校的新增的經典專欄里總有關于經典詩文有的手抄報、文章、書法作品……學校的每一處,每一個細節的布置都濃郁的經典味道。校園更富人文底蘊,充滿智慧和生機。潤物無聲,渲染誦讀經典詩文的氛圍可謂是淋漓盡致。讓學生無時無刻置身在經典詩文的氛圍中,受到潤物無聲的經典文化熏陶。我在教學《三個兒子》課文中,談到關于孝順這個話題時,邱同同學就自覺地引用我們樓梯拐角墻面“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的經典名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一個人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當學生對于所學內容感興趣的時候,就會自覺地地投入學習活動。
1.興趣誘發誦讀動機
傳統文化經典名作的閱讀、朗誦、背誦活動,要讓每個學生都喜歡,純粹讓他們去機械地誦記是收不到好的成效的。要想學生主動學習經典詩文,就必須培養起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每天早晨,校園廣播就開始了“經典”活動。周一:誦讀經典詩文:周二:吟唱古詩文;周三:經典名言故事;周四:經典名句解析;周五:吟唱古詩文。活動中充分利用班班通的優越條件,配以生動的畫面,有節奏的吟誦,有時再加上動作……學生在誦讀的美好情境之中,充分享受到誦讀經典的愉悅之美。每天變著花樣讓孩子置身經典,在充滿情趣的狀態下吟誦、感受經典,孩子們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并不斷獲得心理愉悅,自然而然進入誦讀行列,逐步引領著學生走上經典誦讀及習慣養成之路。
2.贊賞點燃誦讀熱情
我們看到孩子的進步,也必須讓孩子看到自身不斷增長的智慧和力量,讓孩子體驗誦讀的收獲。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贊賞,對學生誦讀習慣養成有著積極意義。比如:我在教學《三個兒子》課文中,談到關于孝順這個話題時,邱同同學引用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藝海同學又引用了“哀哀父母,生我夠勞。”他講得神采奕奕,我認真的聽完了。贊賞說:“你怎么知道這么多?太棒了!”他興奮地說:“在《詩經》學到的,我還讀了……”哇,誦讀經典詩文真好,瞧,你懂這么多!你可以當大家的誦讀導師了。”同學們羨慕的眼神投向了藝海,他露出了成功的喜悅。在學習《天馬》時,鄭靜怡同學向全班同學講述了“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故事,我給予她真誠的表揚,在全班同學的一片掌聲中她說:“讀經典詩文,像交了一個益友,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力量。”她那喜悅的笑臉上綻放著滿足的花朵。這樣的實例很多,我們對孩子的點滴收獲給予充分的肯定與熱情的鼓勵,使孩子體驗誦讀經典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孩子的誦讀熱情和思考探索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同時激發更多的孩子的誦讀欲望。
3.平臺激發誦讀動力
經典誦讀寓教于生動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中,讓學生有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愉悅感,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誦讀經典的動力。除了豐富的晨誦外,每天下午2:10—2:30為是班“經典”時間,我們自主組織活動。比如:師生共讀、制定誦讀規劃和目標、“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誦讀交流會、匯報讀書筆記、談讀后感……。我們創辦“誦讀俱樂部”;開展“誦讀節”,組織以經典誦讀為主題的民樂、合唱、舞蹈的比賽等活動;評選“超級誦讀班”、“誦讀明星”、“優秀讀書筆記” 等活動,不斷地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如:開展“名人與經典”比賽活動,以名人讀經典詩文的故事為榜樣,讓學生體會誦讀經典的積極意義,激勵學生勤讀、苦讀。陳鵬宇激情澎湃地說:“宋朝文豪蘇東坡,自幼熟讀四書五經,長期浸潤在詩書的氛圍中,處處散發出儒雅氣質,并賦予他寬廣胸懷,從而寫出了許多千古流傳詩詞名句。”贏得的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其他的同學不甘示弱:“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自幼學習了《詩經》……”這樣的活動的因勢利導,學生展示了自我,又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分享的能力,讓學習經典變成了互動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活動。又如:每周五上午9:00_9:15全校師生有序地聚集在操場上,學校利用這段時間抽個人或班級背誦經典詩文,操場上總是書聲陣陣,整齊悅耳的誦讀聲音一浪高過一浪;有時是千人齊誦(全校師生一千五百人),真是聲勢浩大,郎朗的誦讀聲響徹云霄,孩子們個個激情萬丈。
經典詩文蘊藏著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智慧,飽含著中華民族傳承千載的氣度風骨。在誦讀經典詩文的過程中,孩子們一點一滴的積累古代圣賢的風采和他們修身、齊家、治國的思想理念。“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回歸孩子的心靈,讓孩子不斷成長和進步,并走向成熟和成功。我將和我的孩子們在誦讀經典中不斷汲取知識的泉水,滋養心靈,獲取力量。